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
缓冲区 subprocess 黏包
】的更多相关文章
缓冲区 subprocess 黏包
一.缓冲区 每个socket被创建以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默认大小都为8k,可以通过getsocket()获取,暂时存放传输数据,防止程序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卡组,提高代码运行效率 首先看python的系统交互subprocess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dir', # 系统指令:'dir','ipconfig'.等 shell=True, # 使用shell,就相当于使用cmd窗口 stdout…
缓冲区 subprocess 黏包 黏包的解决方案
缓冲区: 将程序和网络解耦输入缓冲区输出缓冲区 print('>>>>', server.getsockopt(SOL_SOCKET, SO_SNDBUF)) 查看输出缓冲区大小 print('>>>>', server.getsockopt(SOL_SOCKET, SO_RCVBUF)) 查看输入缓冲区大小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dir", # 系统指令 shell…
python 缓冲区 subprocess 黏包 黏包解决方案
一.缓冲区 二.两种黏包现象 两种黏包现象: 1 连续的小包可能会被优化算法给组合到一起进行发送 黏包现象1客户端 import socket BUFSIZE = 1024 ip_prort = ('127.0.0.1',8001)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 = s.connect(ip_prort) s.send('hi'.encode('utf-8')) s.send('meinv'.encode('ut…
网络编程3 网络编程之缓冲区&subprocess&粘包&粘包解决方案
1.sub简单使用 2.粘包现象(1) 3.粘包现象(2) 4.粘包现象解决方案 5.struct学习 6.粘包现象升级版解决方案 7.打印进度条…
模拟ssh、黏包、hashlib模块
一.模拟ssh 1.subprocess模块 ipconfig -all dir subprocess模块是python从2.4版本开始引入的模块.主要用来取代 一些旧的模块方法,如os.system.os.spawn*.os.popen*.commands.*等.subprocess模块可用于产生进程,并连接到进程的输入/输出/错误输出管道,并获取进程的返回值. import subprocess #subprocess(色破儿赛斯) res = subprocess.Popen("dir&q…
黏包的原理 (tcp udp) struct模块
黏包 指数据混乱问题(发送端发送数据,接收端不知如何去接收) 只有tcp协议才会发送粘包,udp不会发生 黏包(tcp) 有一个合包机制(nagle算法),将多次连续发送且间隔较小的数据,进行打包成一块数据传送. 还有一个机制是拆包机制,在发送端, 因为受到网卡的MTU限制,会将大的超过MTU限制的数据,进行拆分,拆分成多个小的数据,进行传输. 当传输到目标主机的操作 系统层时,会重新将多个小的数据合并成原本的数据 tcp 黏包代码: 服务器 import socketsk = socket.…
day28 1.缓冲区 2.subprocess 3.黏包现象 4.黏包现象解决方案 5.struct
1.缓冲区: 输入缓冲区 输出缓冲区 2. subprocess的使用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ls', #系统指令shell=True, #固定stdout=subprocess.PIPE, #标准输出 PIPE 管道,保存着指令的执行结果stderr=subprocess.PIPE #标准错误输出 ) print('正确输出',sub_obj.stdout.read().decode('gbk'))print('错误输出',…
python之路--subprocess,粘包现象与解决办法,缓冲区
一. subprocess 的简单用法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dir',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方法 stdout=subprocess.PIPE, #标准输出 PIPE 管道,保存着指令的执行结果 stderr=subprocess.PIPE #标准错误输出 ) # dir 当前操作系统(Windows)的命令,会执行stdout print('正确输出',sub_obj.stdout.read().d…
day 28 黏包 ssh模块 subprocess模块
套接字的信仰 一切皆文件 昨日作业: import socket sock=socket.socket() # TCP协议 IP_PORT=("127.0.0.1",8899) sock.bind(IP_PORT) sock.listen(5) while 1: conn,addr=sock.accept() while 1: try: data=conn.recv(1024).decode("utf8") user,pwd=data.strip().split(&…
subprocess、struct模块的简单应用与ssh模型(黏包)
一.subprocess模块 #可以通过传递字符串命令,帮你去实现一些操作系统的命令. import subprocess res = subprocess.Popen("dir",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 ret = res.stdout.read().decode("gbk") print(ret) 二.struct模块 import struct res = st…
python 黏包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一.数据缓冲区 缓冲区(buffer),它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内存空间中预留了一定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空间用来缓冲输入或输出的数据,这部分预留的空间就叫做缓冲区,显然缓冲区是具有一定大小的. 二.为什么要缓冲区 (详情参考:https://www.cnblogs.com/mlgjb/p/7991903.html) 1.可以解除高速设备与低速设备的不匹配,高速设备需要等待低速设备的制约关系,数据可以直接送往缓冲区,高速设备不用再等待低速设备,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 2.可以减少数据的读写…
Python之黏包
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
python tcp黏包和struct模块解决方法,大文件传输方法及MD5校验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ls',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 stdout=subprocess…
黏包-黏包的成因、解决方式及struct模块初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黏包: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只有TCP协议中才会产生黏包,UDP协议中不会有黏包(udp协议中数据会直接丢失,俗称丢包) #面试 #首先只有在TCP协议中才有黏包现象,是因为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 #在发送的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还有缓存机制来避免数据丢失 #因此在连续发送小数据的时候,以及接收大小不符的时候,都容易产生黏包现象 #本质是不知道客户端发送的数据长度 面试中解释黏包 #连续send…
Python Socket通信黏包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参考: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244551.html#_label5 1.黏包的表现(以客户端远程操作服务端命令为例) 注:只有在TCP协议通信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黏包问题 基于TCP协议实现的黏包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 tcp_server_cmd.py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p_port = ('127.0.0.1', 80…
day28 黏包及黏包解决方案
今日主要内容: 一 .缓冲区 二.两种黏包现象 三.黏包现象的两种解决方案 四.打印进度条(补充的,了解即可) 1. 缓冲区 缓冲区的作用 : 将程序和网络解耦(这样做的好处是程序不会以为网速的快慢而影响程序的发送) 缓冲区分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存在缓冲区)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subprocess.Popen( '你输入的指令', # 这里放的是你输入的指令 shell=True, # 固定格式 stdout=subprocess.PIP…
python之路----网络编程--黏包
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
铁乐学Python_Day34_Socket模块2和黏包现象
铁乐学Python_Day34_Socket模块2和黏包现象 套接字 套接字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它体现了C/S结构中"通信端点"的概念. 在任何类型的通信开始之前,网络应用程序必須创建套接字. 可以将它们比作成电话插孔,没有它将无法进行通信. 套接字最初是为同一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所创建,使得主机上运行的一个程序(又名一个进程)与另一个运行的程序进行通信. 这就是所谓的进程间通信(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有两种类型的套接字:基于文件的和面向网…
python socket编程和黏包问题
一.基于TCP的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有顺序,不重复,可靠.不会被加上数据边界.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
day 28 黏包及黏包解决方案
1.缓冲区 每个socket被创建以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默认大小都是8k,可以通过getsocket()获取,暂时存放传输数据,防止程序在发送的时候卡阻,提高代码运行效率. 首先看python的系统交互subprocess: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ls', #系统命令 shell = True, #固定格式 stdout=subprocess.PIPE, #标准输…
模拟ssh、黏包、hashlib模块(MD5)
待补充..... 一.模拟ssh 二.黏包 1.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它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
python基础(30):黏包、socket的其他方法
1. 黏包 1.1 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1.1.1 基于TCP协议实现的黏包 server: #_*_coding:utf-8_*_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ubprocess ip_port=('127.0.0.1',8888) BUFSIZE=1024…
Python学习日记(三十一) 黏包问题
import subprocess res = subprocess.Popen('dir',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print('Stdout:',res.stdout.read().decode('gbk')) print('Stderr:',res.stderr.read().decode('gbk')) PIPE把输出的东西装到一个'水管'里,如果在windows中的编码格式是gbk,执行结果:…
python学习之socket&黏包
7.4 socket [重要] 避免学习各层的接口,以及协议的使用, socket已经封装好了所有的接口,直接使用这些接口或者方法即可,方便快捷,提升开发效率. socket在python中就是一个模块,通过使用学习模块提供的功能,建立两个进程之间的连接和通信(ip+port). 流程图 服务器端先初始化socket,然后绑定bind端口,对端口进行监听listen,调用accept夯住程序,等待客户端连接:客户端初始化socket,connect服务器,连接成功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
网路编程之socket与 socketserver、黏包
socket与socketerver才是我们学习python中网络编程的重中之重在介绍他们两个之前我先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一.socket 概念 咱们现在ois模型中找到socket所承担的角色 socket处于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的软件抽象层,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他把复杂的TCP\IP协议都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门,对于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很相似与一个模块的功能 二.套接字(socket) 套接字起源于…
socket套接字模块及黏包现象
一.socket套接字模块 socket概念 socket层 理解socket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
Linux tcp黏包解决方案
tcpip协议使用"流式"(套接字)进行数据的传输,就是说它保证数据的可达以及数据抵达的顺序,但并不保证数据是否在你接收的时候就到达,特别是为了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带宽,底层会使用缓存技术,具体的说就是使用Nagle算法将小的数据包放到一起发送,但是这样也带来一个使用上的问题--黏包,黏包就是说一次将多个数据包发送出去,导致接收方不能进行正常的解析,示意图如下: 发生黏包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发送方进行了不该缓冲的缓冲,比如上图中,收发双方协议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写/解析报文,但是由于…
tcp传输黏包
tcp传输黏包 tcpip协议使用"流式"(套接字)进行数据的传输,就是说它保证数据的可达以及数据抵达的顺序,但并不保证数据是否在你接收的时候就到达,特别是为了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带宽,底层会使用缓存技术,具体的说就是使用Nagle算法将小的数据包放到一起发送,但是这样也带来一个使用上的问题--黏包,黏包就是说一次将多个数据包发送出去,导致接收方不能进行正常的解析,示意图如下: 发生黏包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发送方进行了不该缓冲的缓冲,比如上图中,收发双方协议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写/解…
Python之黏包的解决
黏包的解决方案 发生黏包主要是因为接收者不知道发送者发送内容的长度,因为tcp协议是根据数据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缓存机制, 所以当出现连续发送或连续接收的时候,发送的长度和接收的长度不匹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黏包.下面说几个处理方法: 解决方案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 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如图所示,即使发送了数据长度和数据内容,但在这两个发送的中…
【TCP协议】(3)---TCP粘包黏包
[TCP协议](3)---TCP粘包黏包 有关TCP协议之前写过两篇博客: 1.[TCP协议](1)---TCP协议详解 2.[TCP协议](2)---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一.TCP粘包.拆包图解 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读取到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故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数据包,分别是D1和D2,没有粘包和拆包 2)服务端一次接受到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粘合在一起,称之为TCP粘包 3)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