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慢启动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慢启动定义 慢启动,是传输控制协议使用的一种阻塞控制机制.慢启动也叫做指数增长期.慢启动是指每次TCP接收窗口收到确认时都会增长.增加的大小就是已确认段的数目.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要么没有收到一些段,要么窗口大小到达预先定义的阈值.如果发生丢失事件,TCP就认为这是网络阻塞,就会采取措施减轻网络拥挤.一旦发生丢失事件或者到达阈值,TCP就会进入线性增长阶段.这时,每经过一个RTT窗口增长一个段. 慢启动解析 发送方一开始便向网络发送多个报文段,直至达到接收方通告的窗口大小为止.当发送方和接收方处于…
转载自:TCP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回复 转自:http://blog.csdn.net/itmacar/article/details/12278769 感谢博主的辛勤成果! 为了防止网络的拥塞现象,TCP提出了一系列的拥塞控制机制.最初由V. Jacobson在1988年的论文中提出的TCP的拥塞控制由"慢启动(Slow start)"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组成,后来TCP Reno版本中又针对性的加入了"…
tcp slowstart (TCP 慢启动) 慢启动定义 慢启动,是传输控制协议使用的一种拥塞控制机制.慢启动也叫做指数增长期.慢启动是指每次TCP接收窗口收到确认时都会增长.增加的大小就是已确认段的数目.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要么没有收到一些段,要么窗口大小到达预先定义的阈值.如果发生丢失事件,TCP就认为这是网络阻塞,就会采取措施减轻网络拥挤.一旦发生丢失事件或者到达阈值,TCP就会进入线性增长阶段.这时,每经过一个RTT窗口增长一个段. 慢启动解析 发送方一开始便向网络发送多个报文段,直至达…
TCP慢启动,拥塞控制,ECN 笔记 1,TCP慢启动 TCP在连接过程的三次握手完成后,开始传数据,并不是一开始向网络通道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而是根据初始的cwnd大小逐步增加发送的数据量,cwnd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MSS)大小(这个值可配置不一定是1个MSS):每当有一个报文段被确认,cwnd大小指数增长. 开始 -> cwnd = 1 1个RTT后 -> cwnd = 2*1 = 2 2个RTT后 -> cwnd = 2*…
Linux kernel 4.9及以上开启TCP BBR拥塞算法 BBR 目的是要尽量跑满带宽, 并且尽量不要有排队的情况, 效果并不比速锐差 Linux kernel 4.9+ 已支持 tcp_bbr 下面简单讲述基于KVM架构VPS如何开启 安装Linux kernel 4.9以上的版本 一般安装最新版本内核 Debian 8+ / Ubuntu 14.04 下载最新内核 #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14.1…
TCP是一个巨复杂的协议,因为他要解决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带出了很多子问题和阴暗面.所以学习TCP本身是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对于学习的过程却能让人有很多收获. 关于TCP这个协议的细节,我还是推荐你去看W.Richard Stevens的<TCP/IP 详解 卷1:协议>(当然,你也可以去读一下RFC793以及后面N多的RFC).另外,本文我会使用英文术语,这样方便你通过这些英文关键词来查找相关的技术文档.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目的有三个: 一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是否可以用简单的篇幅把这么复杂…
动机 写这篇文章本质上的动机是因为前天发了一个朋友圈,见最后的写在最后,但实际上,我早就想总结总结TCP拥塞控制算法点点滴滴了,上周总结了一张图,这周接着那些,写点文字. 前些天,Linux中国微信公众号推了一篇文章,上班路上仔细阅读了一下,感受颇深,一方面由于此文说出了很多我想表达却苦于组织语言的观点,另一方面,此文表达了一些我没能认识到的事实,整个一天的时间,我都在思考此文的字词句,我想写一篇读后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附上那篇文章的链接: <netdev 第二天:从网络代码中移除“尽可能快”…
慢启动定义 慢启动,是传输控制协议使用的一种阻塞控制机制.慢启动也叫做指数增长期.慢启动是指每次TCP接收窗口收到确认时都会增长.增加的大小就是已确认段的数目.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要么没有收到一些段,要么窗口大小到达预先定义的阈值.如果发生丢失事件,TCP就认为这是网络阻塞,就会采取措施减轻网络拥挤.一旦发生丢失事件或者到达阈值,TCP就会进入线性增长阶段.这时,每经过一个RTT窗口增长一个段. 慢启动解析 发送方一开始便向网络发送多个报文段,直至达到接收方通告的窗口大小为止.当发送方和接收方处于…
在TCP传输数据流中,存在两种类型的TCP报文段,一种包含成块数据(通常是满长度的,携带一个报文段最多容纳的字节数),另一种则包含交互数据(通常只有携带几个字节数据). 对于成块数据的报文段,TCP采用正常的流程发送即可,因为数据利用率很高.而对于交互数据的报文段,数据利用率就显得很低,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加重网络负担.所以TCP必须对交互数据单独处理 交互数据实际上就是字节数很少的数据,比如客户端调用10次send操作,每次只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Nagle算法 nagle算法用于处理小报…
(一)Nagle算法 为了减少网络中小分组的数目,减少网络拥塞的情况.Nagle算法要求在一条TCP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小分组,在该分组ACK到达之前不能够发送其他的小分组,发送端需要收集需要发送的小分组,在接收端的ACK响应到来的时候将所有收集的小分组以一个大分组的形式发送出去.其中小分组被定义为小于MSS的任何分组. 该算法的优点是自适应的,确认到达的越快,则数据发送的也将会越快. (二)延迟ACK 如果TCP连接上,接收端对每一个数据包都响应一个ACK确认并发送,而了一个A…
1. Nagle算法: 是为了减少广域网的小分组数目,从而减小网络拥塞的出现: 该算法要求一个tcp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的小分组,在该分组ack到达之前不能发送其他的小分组,tcp需要收集这些少量的分组,并在ack到来时以一个分组的方式发送出去:其中小分组的定义是小于MSS的任何分组: 该算法的优越之处在于它是自适应的,确认到达的越快,数据也就发哦送的越快:而在希望减少微小分组数目的低速广域网上,则会发送更少的分组: 2. 延迟ACK: 如果tcp对每个数据包都发送一个ack确认…
1. Nagle 算法 在一个 Rlogin 连接上客户一般每次发送一个字节到服务器,这就产生了一些 41 字节长的分组:20 字节的 IP 首部.20 字节的 TCP 首部和 1 个字节的数据.在局域网上,这些小分组(被称为微小分组(tinygram))通常不会引起麻烦,因为局域网一般不会出现拥塞.但在广域网上,这些微小分组则会增加拥塞出现的可能.一个简单和好的方法就是采用 Nagle 算法. Nagle 算法要求一个 TCP 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的小分组,在该分组的确认到达之…
TCP 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1. 平均往返时延RTT 往返时延:一个报文段发出的时间,以及收到相应的确认报文段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之差就是报文段的往返时延 平均往返时延 new_RTTs = a* (old_RTTs) + (1 - a) * (新的RTT样本)      0<= a < 1 a: (1)若 a 很接近于 1,表示新算出的平均往返时延 RTT 和原来的值相比变化不大,而新的往返时延样本的影…
这篇文章主要是详细说明TCP的拥塞控制,因为它对于我们理解整个TCP/IP协议栈非常重要,但我个人能力有限,其中引用了很多网上其他博主的文章,在下文引用处都有说明,主要是让整篇文章能够连贯,不至于让所有知识点分散到网络中不同文章中,另外也加入很多自己的理解,仅希望能尽可能将这些复杂的问题说明白,再次非常感谢这些道友的用心贡献,另外也希望每位学习者,能够耐心思考,浮躁是无法深入其中的,同时更希望更多道友们能多多指教,让更多深入学习者少走点弯路. 在说明TCP拥塞控制前,先说明: 下面的有部分内容是…
Week6 Technology: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CP) Welcome to Week 6 of IHTS. We are in our second week of the more technical bits of the course. I try to keep the technical bits interesting and not go into too much detail.This week, we’ll be covering…
TCP的数据流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交互数据流与成块的数据流. 交互数据流就是发送控制命令的数据流.比方relogin,telnet.ftp命令等等.成块数据流是用来发送数据的包,网络上大部分的TCP包都是这样的包. 非常明显.TCP在传输这两种类型的包时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提高TCP的传输效率,应该对这两种类型的包採用不同的算法. 总之.TCP的传输原则是尽量降低小分组传输的数量. TCP的交互式数据流 ? 经受时延的确认技术 TCP的交互式数据流通常使用"经过时延的确认"技术.通…
一般原理:发生拥塞控制的原因:资源(带宽.交换节点的缓存.处理机)的需求>可用资源. 作用:拥塞控制就是为了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至于过载.拥塞控制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 对比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降低网络相关的所有因素.流量控制往往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端对端的问题. 拥塞窗口 发送方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窗口叫做拥塞窗口,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拥…
本文通过两个图来梳理TCP-IP协议相关知识.TCP通信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建立TCP连接通道,传输数据,断开TCP连接通道.如图1所示,给出了TCP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1主要包括三部分: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 1)建立TCP连接很简单,通过三次握手便可建立连接. 2)建立好连接后,开始传输数据.TCP数据传输牵涉到的概念很多:超时重传.快速重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等. 3)断开连接的过程也很简单,通过四次握手完成断开连接的过程.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
本篇中先介绍一下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的大概过程,下一篇中将会给出多个linux下reno拥塞控制算法的wireshark示例,并详细解释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的过程. 一.慢启动(slow start) 一个TCP连接启动的时候并不知道cwnd应该取多大的值适合当前的网络状况,因此TCP发送方会从一个较小的初始值指数抬升cwnd到某一个值,这个cwnd抬升的过程就叫做慢启动.除了初始建立tcp连接(SYN包交换后)后的数据发送使用慢启动外,在TCP超时重传.TCP空闲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数据发送这些场景下也…
一.拥塞控制的相关算法 早期的TCP协议只有基于窗口的流控(flow control)机制而没有拥塞控制机制,因而易导致网络拥塞.1988年Jacobson针对TCP在网络拥塞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慢启动(Slow Start)"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算法.1990年Jacobson又做了两个修正.在这二十来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拥塞控制相关的有四个比较重要的版本:TCP Tahoe.TCP Reno.TCP NewReno和TCP…
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福利 => 每天都推送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扫码并加入我的4个微信公众号:   大数据躺过的坑      Java从入门到架构师      人工智能躺过的坑         Java全栈大联盟        每天都有大量的学习视频资料和精彩技术文章推送... 人生不易,唯有努力.        百家号 :九月哥快讯               快手号:  jiuyuege               什么是拥塞? 当大量的分组进入通信子网,超出了网络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引起网络…
摘要:如果你的开发过程涉及数据传输,一直在重传.超时之类的方案里有困惑的话,不妨重新学一学可靠性最精致的TCP协议.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TCP的慢启动.拥塞避免.重传.快恢复乱七八糟总是记不清?11个连环问让你一次性打通任督二脉>,作者: breakDraw. TCP的拥塞避免等机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中如果开发时偏应用层,那么大部分时候就会摸不到这个机制,感受也就没那么深了.但如果你的开发过程涉及数据传输,一直在重传.超时之类的方案里有困惑的话,不妨重新学一学可靠性最精致的…
TCP拥塞算法详解    ps:详解TCP拥塞算法就是为了说明瓶颈所在.   先解释一下概念: 拥塞: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出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 拥塞窗口:以字节为单位,表示能通过的数据报的个数   TCP传统拥塞控制算法(参考TCP/IP详解一卷)   传统拥塞控制算法有四个阶段 ------------------------------------------------------------------ 慢开始     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数量(注意!慢开始只是起点低,增…
不得不承认,tcp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协议.它包含了RFC793及之后的一些协议.能把tcp的所有方面面面具到地说清楚,本身就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如果再讲得枯燥,那么就会更让人昏昏欲睡了.本文希望能尽量用稍显通俗的话把tcp描述清楚. 关于分层 请忘掉大学课本上学的七层模型,我们使用四层模型更为贴合我们的实际网络.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入层. 分层是为什么,其实和公司中职位是一样的,不同职位的人做不同的事情,然后不同职位的人合起来,一起完成了数据传输的事情. 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负责最底层的…
TCP的交互数据流 交互式输入 通常每一个交互按键都会产生一个数据分组,也就是说,每次从客户传到服务器的是一个字节的按键(而不是每次一行) 经受时延的确认 通常TCP在接受到数据时并不立即发送ACK:相反,它推迟发送,以便将ACK与需要沿该方向发送的数据一起发送.绝大多数实现采用的时延为200ms,也就是说,TCP将以最大200ms的时延等待是否有数据一起发送 TCP使用了一个200ms的定时器,该定时器以相对于内核引导的200ms固定时间溢出.由于将要确认的数据是随机到达的,TCP在内核的20…
本文是<TCP-IP详解.卷1 协议>的读书笔记 1 TCP简介 TCP提供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字节流服务.TCP通过下面的方式来保证服务是可靠的: 应用程序被分隔成TCP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数据报的长度将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每次传送的报文段的大小是一样的): 当TCP发出一个报文段后,就会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对方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则会重传这个报文段: 当TCP收到另一端的数据后,会发送一个确认: TCP保持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端到端的检验和,如果收到数…
当我们把zookeeper服务启动时,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leader选举,zookeeper中leader选举的算法有3种,包括LeaderElection算法.AuthFastLeaderElection算法以及FastLeaderElection算法,其中FastLeadElection算法是默认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配置文件中修改配置项:electionAlg. 1.当zookeeper服务启动时,在类QuorumPeerMain中的入口函数main,主线程启动: public cla…
TCP的阻塞和重传机制 网络拥堵 现在网络上大部分的网络请求都是以TCP的方式进行传输的了.网络链路是固定的,各种链路情况也是不一样的.网络拥堵一直是TCP协议设计和使用的时候尽力要避免的.比如,从TCP协议的网络包协议设计来看,TCP使用一发一答的ACK的网络包确认方式,而不是使用NAK这种会增加确认包的方式来做确认机制.这个就是在尽力降低网络上的包传递数量,避免网络拥堵. 还有哪些控制网络拥堵的方式呢? 慢启动 当一个连接连接上网络的时候,并不应该一次向网络中就发送大量的数据包,否则的话,如…
为了更好地对传输层进行拥塞控制,因特网建议标准定义了以下四种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1 接收窗口rwnd与拥塞窗口cwnd 发送方在确定发送报文段的速率时,既要根据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又要从全局考虑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因为,TCP协议要求发送方维护以下两个窗口: (1)接收窗口rwnd:接收方向发送方告知的当前还能接收的数据容量,一般所说的窗口大小即rwnd: (2)拥塞窗口cwnd:发送方根据自己估算的网络拥塞程序而设置的窗口值,反映了网络的当前容量. 发送窗口的上限应当取接收…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基本概念 为什么会有TCP/IP协议 在世界上各地,各种各样的电脑运行着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为大家服务,这些电脑在表达同一种信息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是千差万别.就好像圣经中上帝打乱了各地人的口音,让他们无法合作一样.计算机使用者意识到,计算机只是单兵作战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只有把它们联合起来,电脑才会发挥出它最大的潜力.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的用电线把电脑连接到了一起. 但是简单的连到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就好像语言不同的两个人互相见了面,完全不能交流信息.因而他们需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