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训练感知器用iris数据集】的更多相关文章

简化版代码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mport numpy as np #获取data和类标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2,3]] y = iris.target #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三七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一.感知器 感知器是Frank Rosenblatt在1957年就职于Cornell航空实验室时发明的,其灵感来自于对人脑的仿真,大脑是处理信息的神经元(neurons)细胞和链接神经元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的突触(synapses)构成. 一个神经元可以看做将一个或者多个输入处理成一个输出的计算单元.一个感知器函数类似于一个神经元:它接受一个或多个输入,处理 他们然后返回一个输出.神经元可以实时,错误驱动的学习,神经元可以通过一个训练样本不断的更新参数,而非一次使用整套的数据.实时学习可能有效的处理…
What is deep learning?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方法叫机器学习.在机器学习这个方法里,有一类算法叫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每个圆圈都是一个神经元,每条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神经元被分成了多层,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有连接,而层内之间的神经元没有连接.最左边的层叫做输入层,这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最右边的层叫输出层,我们可以从这层获取神经网络输出数据.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叫做隐藏层. 隐藏层比较多(大于2)的神经网络叫做深度神经网络.而深度学习,…
一.单层感知器 1958年[仅仅6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FrankRosenblant剔除一种具有单层计算单元的神经网络,称为Perceptron,即感知器.感知器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自组织.自学习的思想,而且对对所解决的问题存在着收敛算法,并能从数学上严格证明,因而对神经网络的研究齐了重要作用. 1.单层感知器模型 单层感知器是指只有一层处理单元的感知器,如果包括输入层在内,应为两层.如图所示: a.输入层:$ X=(x_1, x_2, .., x_i, ..., x_n)^T$. b.输出层:$…
感知器-从零开始学深度学习 未来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是各行各业使用人工智能在云上处理大数据的时代,深度学习将是新时代的一大利器,在此我将从零开始记录深度学习的学习历程. 我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各种神经网络设计原理. 掌握各种深度学习算法的python编程实现. 运用深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让我们开始踏上深度度学习的征程. 一.感知器原型 想要了解“神经网络”,我们需要了解一种叫做“感知器”的⼈⼯神经元.感知器在 20 世纪五.六⼗年代由科学家 Frank Rosenbla…
前言 本篇我会使用scikit-learn这个开源机器学习库来对iris数据集进行分类练习. 我将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scikit-learn内置算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和kNN(邻近算法),随后我也会尝试自己实现kNN算法.目前为止,我还是在机器学习的入门阶段,文章中暂不详细解释算法原理,如果想了解细节信息可自行搜索. 代码分解 读取数据集 scikit-learn中预制了很多经典数据集,非常方便我们自己练习用.使用方式也很容易: # 引入datasets from skle…
感知器(PLA——Perceptron Learning Algorithm),也叫感知机,处理的是机器学习中的分类问题,通过学习得到感知器模型来对新实例进行预测,因此属于判别模型.感知器于1957年提出,是神经网络的基础. 模型 以最简单的二分类为例,假设医院需要根据肿瘤患者的病患特征(x1肿瘤大小,x2肿瘤颜色),判断肿瘤是良性(+1)还是恶性(-1),那么所有数据集都可以在一个二维空间表示:如果能找到一条直线将所有1和-1分开,这个数据集就是线性可分的,否则就是线性不可分.将两个特征向量分…
感知器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罗森布拉特(F.Roseblatt)于1957年提出的.感知器可谓是最早的人工神经网络.单层感知器是一个具有一层神经元.采用阈值激活函数的前向网络.通过对网络权值的训练,可以使感知器对一组输人矢量的响应达到元素为0或1的目标输出,从而实现对输人矢量分类的目的. 下图是一个感知器: 可以看到,一个感知器有如下组成部分: 01 输入权值: 其中,每一个输入分量Xj(j=1,2…,r)通过一个权值分量wj,进行加权求和,并作为阈值函数的输人.偏差 b 的加入(对应上图中的 w…
1,自编码器简介 传统机器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特征工程,比如对数值型,日期时间型,种类型等特征的提取.特征工程往往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在图像,语音和视频中提取到有效的特征就更难了,工程师必须在这些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并且使用专业算法提取这些数据的特征.深度学习则可以解决人工难以提取有效特征的问题,它可以大大缓解机器学习模型对特征工程的依赖.深度学习在早期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无监督的特征学习(Unsuperbised Feature Learning),模仿了人脑的对特征逐层抽象提取的过程.这…
最近在看机器学习相关的书籍,顺便把每天阅读的部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共同学习探讨一起进步!作为机器学习的第一篇博客,我准备从感知器开始,之后会慢慢更新其他内容. 在实现感知器算法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神经元(neuron)的工作原理,神经元有很多树突和一个轴突,树突(Dendrites)可以从其他神经元接收信息并将其带到细胞体(Cell nucleus),轴突(Axon)可以从细胞体发送信息到其他神经元.树突传递过来的信息在细胞体中进行计算处理后,如果结果超过某个阈值,轴突会传递信号到其他的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