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Net.Sockets; using 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 EventBase { /*解决Socket的粘包处理 使用方法 A2DTcpClient client = new A2DTcpClient("127.0.0.1", 5000); client.NewMessageReceived…
Java NIO 粘包 拆包 (实战) - 史上最全解读 - 疯狂创客圈 - 博客园 https://www.cnblogs.com/crazymakercircle/p/9941658.html 本文的源码工程:Netty 粘包/半包原理与拆包实战 源码 本实例是<Netty 粘包/半包原理与拆包实战> 一文的源代码工程.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作者尼恩. 为了完成了一个高性能的 Java 聊天程序,在前面的文章中,尼恩已经再一次的进行了通讯协议的重新选择. 这就是:放弃了大家非常熟悉的js…
关于Socket通讯中的Close_wait状态 文/转 编辑 编者按:使用Socket通讯,有时我们查看端口状态的时候,经常会发现Socket处于close_wait状态,从而影响系统性能,此文或许会给你一些答案. 最近遇到的一个关于socket.close的问题,在某个应用服务器出现的状况(执行netstat -np | grep tcp): tcp        0      0 10.224.122.16:50158         10.224.112.58:8788        …
实际情况是: 公司需要开发一个接口给新产品使用,需求如下 1.有一款硬件设备,客户用usb接上电脑就可以,但是此设备功能比较单一,所以开发一个服务器程序,辅助此设备业务功能 2.解决方案,使用Socket调用此设备 3.增强此设备功能,增加Socket客户端连接到Socket服务端 4.Http请求,同步响应 测试注意: 1.nettyServer 在ubuntu下编码,使用Epoll 2.Http请求的测试最好运行再Linux 下进行,因为Windows 可能会因为并发高的时候占满端口限制,H…
前言:开发者用到TCP/IP交互时,偶尔会遇到粘包或者半包的数据,这种情况有时会对我们的程序造成严重的影响,netty框架为解决这种问题提供了若干框架 1. LineBasedFrameDecoder:通过在包尾添加回车换行符 \r\n 来区分整包消息. 说明:LineBasedFrameDecoder 是从 ByteBuf 的可读字节中找到 \n 或者 \r\n,找到之后就以此为结束,然后将当前读取到的数据组成一行. 使用方法:ch.pipline().addLast(new LineBase…
TCP.UDP数据包大小的确定 UDP和TCP协议利用端口号实现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数据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和TC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动态端口的范围是从1024到65535. MTU最大传输单元,这个最大传输单元实际上和链路层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EthernetII帧的结构DMAC+SMAC+Type+Data+CRC由于…
粘包: 发生原因: 当调用send的时候,数据并不是即时发给客户端的.而是放到了系统的socket发送缓冲区里,等缓冲区满了.或者数据等待超时了,数据才会发送,所以有时候发送太快的话,前一份数据还没有传给客户端,那么这份数据和上一份数据一起发给客户端的时候就会造成"粘包" . 解决方案: 解决根源的思想是避免不同段的数据一起发送. 方案1:前一段数据send完后,等待一段时间再send第二段数据.缺点:时间效率低,而且也无法完全避免问题[因为不清楚该设置多少时间才能保证前一份数据已经发…
原文来源: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136556/in-python-how-do-i-split-a-string-and-keep-the-separators 问: 下面是最简单的解释:我是这么用的 re.split('\W', 'foo/bar spam\neggs') -> ['foo', 'bar', 'spam', 'eggs'] 但是我想要的是下面这样的 someMethod('\W', 'foo/bar spam\neggs')…
一般在socket处理大数据量传输的时候会产生粘包和半包问题,有的时候tcp为了提高效率会缓冲N个包后再一起发出去,这个与缓存和网络有关系. 粘包 为x.5个包 半包 为0.5个包 由于网络原因 一次可能会来 0.5/1 /2/ 2.5/ ....个包 当接收到时 要先看看那这个包中有多少个完整的包.把完整的包都处理了 也就是说把x都处理了.剩下的0.5留在接收区中,等待下次接收. 这回接收到的就是0.5+1.5/0.5+1.3/0.5+0.5..... 把完整的包都处理了,有残缺的扔掉 0.8…
在网络传输中,粘包和半包应该是最常出现的问题,作为 Java 中最常使用的 NIO 网络框架 Netty,它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 定义 TCP 传输中,客户端发送数据,实际是把数据写入到了 TCP 的缓存中,粘包和半包也就会在此时产生. 客户端给服务端发送了两条消息ABC和DEF,服务端这边的接收会有多少种情况呢?有可能是一次性收到了所有的消息ABCDEF,有可能是收到了三条消息AB.CD.EF. 上面所说的一次性收到了所有的消息ABCDEF,类似于粘包.如果客户端发送的包的大…
处理原理: 半包:即一条消息底层分几次发送,先有个头包读取整条消息的长度,当不满足长度时,将消息临时缓存起来,直到满足长度再解码 粘包:两条完整/不完整消息粘在一起,一般是解码完上一条消息,然后再判断是否有剩余字节,有的话缓存起来,循环半包处理 客户端接收代码: private void callReceived(object sender, SocketAsyncEventArgs args) { var socket = sender as Socket; var bb = args.Use…
http://zhaohuiopensource.iteye.com/blog/1541270 首先看两个概念: 短连接: 连接->传输数据->关闭连接    HTTP是无状态的,浏览器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但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    也可以这样说:短连接是指SOCKET连接后发送后接收完数据后马上断开连接. 长连接: 连接->传输数据->保持连接 -> 传输数据-> ... ->关闭连接. 长连接指建立SOCKET连接后不管是否使用都…
http://zhaohuiopensource.iteye.com/blog/1541270 首先看两个概念: 短连接: 连接->传输数据->关闭连接    HTTP是无状态的,浏览器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但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    也可以这样说:短连接是指SOCKET连接后发送后接收完数据后马上断开连接. 长连接: 连接->传输数据->保持连接 -> 传输数据-> ... ->关闭连接. 长连接指建立SOCKET连接后不管是否使用都…
介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含糊其辞的Socket初级教程,扰乱着新手的学习方向,我来扼要的教一下新手应该怎么合理的处理Socket这个玩意儿. 一般来说,教你C#下Socket编程的老师,很少会教你如何解决Socket粘包.半包问题. 更甚至,某些师德有问题的老师,根本就没跟你说过Socket的粘包.半包问题是什么玩意儿. 直到有一天,你的Socket程序在传输信息时出现了你预期之外的结果(多于的信息.不完整的信息.乱码.Bug等等). 任你喊了一万遍“我擦”,依旧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好了,不说…
1,socket套接字 一个接口模块,在tcp/udp协议之间的传输接口,将其影藏在socket之后,用户看到的是socket让其看到的. 在tcp中当做server和client的主要模块运用 #server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9000))#绑定一个端口IP地址和端口 sk.listen() #接收数据 conn,addr = sk.accept() #获取接收数据的主内容和ip地址 count= conn.recv(1024)…
java nio解决半包 粘包问题 NIO socket是非阻塞的通讯模式,与IO阻塞式的通讯不同点在于NIO的数据要通过channel放到一个缓存池ByteBuffer中,然后再从这个缓存池中读出数据,由于服务端缓存池大小限制以及网速不均匀等原因,会造成服务端读取到缓冲池中的数据不完整,就形成了断包问题,当缓存池大小够大的情况下又会发生一次读取到缓存池中的数据多于一个完整的数据包,这种情况因为无法分清数据包之间的界限,就形成了粘包问题.对于NIO的SocketChannel每次触发OP_REA…
转发: https://blog.csdn.net/pi9nc/article/details/17165171 为什么TCP 会粘包 前几天,调试mina的TCP通信, 第一个协议包解析正常,第二个数据包不完整.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用mina这样通信框架,还会出现这种问题? 带者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问题.  提到通信, 我们面临都通信协议,数据协议的选择. 通信协议我们可选择TCP/UDP: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
Netty 底层是基于 TCP 协议来处理网络数据传输.我们知道 TCP 协议是面向字节流的协议,数据像流水一样在网络中传输那何来 "包" 的概念呢? TCP是四层协议不负责数据逻辑的处理,但是数据在TCP层 "流" 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和节约效率会把 "流" 做一些分包处理,比如: 发送方约定了每次数据传输的最大包大小,超过该值的内容将会被拆分成两个包发送: 发送端 和 接收端 约定每次发送数据包长度并随着网络状况动态调整接收窗口大小,这里也会出…
关于Tcp封包 很多朋友已经对此作了不少研究,也花费不少心血编写了实现代码和blog文档.当然也充斥着一些各式的评论,自己看了一下,总结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学习一下这些朋友的心得,他们是: http://blog.csdn.net/stamhe/article/details/4569530 http://www.cppblog.com/tx7do/archive/2011/05/04/145699.html //……………… 当然还有太多,很多东西粘来粘区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原作,J 看这些朋友…
参考文献:极客时间傅健老师的<Netty源码剖析与实战>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什么是粘包和半包 在客户端发送数据时,实际是把数据写入到了TCP发送缓存里面的. 半包:顾名思义就是接收到半个包,如果发送的包的大小比TCP发送缓存的容量大,那么这个数据包就会被分成多个包,通过socket多次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第一次从接受缓存里面获取的数据,实际是整个包的一部分,半包不是说只收到了全包的一半,是说收到了全包的一部分.   粘包:如果发送的包的大小比TCP发…
为什么TCP 会粘包 前几天,调试mina的TCP通信, 第一个协议包解析正常,第二个数据包不完整.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用mina这样通信框架,还会出现这种问题?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
TCP协议中的粘包问题 1.粘包现象 基于TCP实现一个简易远程cmd功能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sever = socket.socket() sever.bind(('127.0.0.1', 33521)) sever.listen() while True: client, address = sever.accept() while True: try: cmd = client.recv(1024).decode('utf-8') p…
TCP协议中的粘包问题 1.粘包现象 基于TCP写一个远程cmd功能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sever = socket.socket() sever.bind(('127.0.0.1', 33521)) sever.listen() while True: client, address = sever.accept() while True: try: cmd = client.recv(1024).decode('utf-8') p1 =…
上一篇介绍了粘包和半包及其通用的解决方案,今天重点来看一下 Netty 是如何实现封装成帧(Framing)方案的. 解码核心流程 之前介绍过三种解码器FixedLengthFrameDecoder.DelimiterBasedFrameDecoder.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它们都继承自ByteToMessageDecoder,而ByteToMessageDecoder继承自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其核心方法为channelR…
目录 1.粘包及其成因 1.1.粘包产生 1.2.粘包产生的原因 2.尝试解决粘包 2.1.指定数据包的长度 2.2.固定数据包的长度 2.3.用函数实现多次调用发送数据 3.解决粘包问题的正确姿势 3.1.struct模块功能示例 3.2.struct优雅的解决粘包问题 3.3.struct模块功能函数化 3.4.证实粘包问题被解决 1.粘包及其成因 1.1.粘包产生 先来看一个案例,单进程启动一个tcp socket通信,从服务端发送两次数据到客户端. 服务端tcp_socket_serve…
问题背景 NIO是面向缓冲区进行通信的,不是面向流的.我们都知道,既然是缓冲区,那它一定存在一个固定大小.这样一来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 消息粘包:当缓冲区足够大,由于网络不稳定种种原因,可能会有多条消息从通道读入缓冲区,此时如果无法分清数据包之间的界限,就会导致粘包问题: 消息不完整:若消息没有接收完,缓冲区就被填满了,会导致从缓冲区取出的消息不完整,即半包的现象. 介绍这个问题之前,务必要提一下我代码整体架构. 代码参见GitHub仓库 https://github.com/CuriousLe…
本文主要分析webrtc中的抗丢包与带宽自适应原理,文章来自博客园RTC.Blacker,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lacker,更多详见www.rtc.help 文章内容主要来自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丁博士在上周六的技术交流会上的演讲内容,之前我们有在公众号上介绍过这个技术交流会,详见: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MzMjE1NQ==&mid=401152241&idx=1&sn=38dd10e369d3f8e308a6086e8498407…
一.概念 1)组包.简单的说就是tcp协议把过大的数据包分成了几个小的包传输,接收方要把同一组的数据包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2)半包.指接受方没有接受到一个完整的包,只接受了部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将一个包分配的足够大,导致接受方并不能一次接受完. 3)粘包与分包. 粘包,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
tcp服务端和客户端建立连接后会长时间维持这个连接,用于互相传递数据,tcp是以流的方式传输数据的,就像一个水管里的水一样,从一头不断的流向另一头. 理想情况下,发送的数据包都是独立的, 现实要复杂一些,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有各自的缓冲区. 发送缓冲区:应用不断的把数据发送到缓冲区,系统不断的从缓冲区取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缓冲区:系统把接收到的数据放入缓冲区,应用不断的从缓冲区获取数据. 当发送方快速的发送多个数据包时,每个数据包都小于缓冲区,tcp会将多次写入的数据放入缓冲区,一次发送出去,服…
.NetFrameWork为Socket通讯提供了System.Net.Socket命名空间,在这个命名空间里面有以下几个常用的重要类分别是: ·Socket类 这个低层的类用于管理连接,WebRequest,TcpClient和UdpClient在内部使用这个类. ·NetworkStream类 这个类是从Stream派生出来的,它表示来自网络的数据流 ·TcpClient类 允许创建和使用TCP连接 ·TcpListener类 允许监听传入的TCP连接请求 ·UdpClient类 用于U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