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博客将会介绍 CSAPP 之 CacheLab 的解题过程,分为 Part A 和 Part B 两个部分,其中 Part A 要求使用代码模拟一个高速缓存存储器,Part B 要求优化矩阵的转置运算. 解题过程 Part A 题目要求 Part A 给出了一些后缀名为 trace 的文件,文件中的内容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一行代表一次对缓存的操作,格式为 [空格] 操作 地址,数据大小,其中操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I:取指令操作 L:读数据操作 S:写数据操作 M:修改数据操作,比如先读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要去读这一章.这个学期开OS的课,在Morden Operating System上读到和Process有关的内容时看到这样一句话:“Process is fundamentally a container that holds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run a program.”当时瞬间就想到了之前在csapp上看的模棱两可的“目标可执行文件”这个概念,于是重新又把它的第7章给读了一遍. 要理解linker的作用,首先要搞明白他在整个计算机
昨天CSAPP上的疑问的解答 今天整明白了. CSAPP英文版第2版,826页,或者中文版第2版546页,有这么一段.关于多级页表的. "But if we had a 32-bit address space, 4KB pages, and a 4-byte PTE[page table entry, 杨注], then we would need a 4MB page table resident in memory at all time..." 其中"32-bit a
CSAPP即<Computer System: A Programmer Perspective>的简称,中文名为<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相信很多程序员都拜读过,之前买的旧版没有读完,如今恰好第二版出版,就入手影印版重读经典.一读果然,经典依然是经典,CMU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本科教材,堪比另一本SICP的六星佳作啊! 1.A Tour of Computer System 1.1 Programs Are Translated by Other Programs into Di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