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ZYNQ 从EMMC启动
2024-09-03
ZYNQ FLASH+EMMC手动移植LINUX启动
前言 虽可使用Petalinux进行移植,简单方便,但为了更清楚明白的了解整个流程,还是尝试了一波手动移植. 参考资料 ZYNQ Linux 移植:包含petalinux移植和手动移植debian9 ZYNQ #5 - 从vivado工程开始,从emmc启动Linux_里先森-CSDN博客 流程 对于手动移植,所需的文件为: BOOT.bin(FSBL+fpga_bit文件+u_boot.elf).uImage.devicetree.dtb.uEnv.txt.文件系统 文件放置位置说明: FLA
I.MX6 Android 5.1 回到 Android 4.2 emmc 启动
/*************************************************************************** * I.MX6 Android 5.1 回到 Android 4.2 emmc 启动 * 说明: * 使用了Android 5.1,重新烧录Android 4.2之后发现U-Boot总是自动重启.详细 * 情况请参照参考文档内容. * * 2017-4-6 深圳 南山平山村 曾剑锋 *******************************
痞子衡嵌入式:恩智浦i.MX RTxxx系列MCU启动那些事(7)- 从SD/eMMC启动
大家好,我是痞子衡,是正经搞技术的痞子.今天痞子衡给大家介绍的是恩智浦i.MXRTxxx系列MCU的SD/eMMC卡启动. 关于 i.MXRT 启动设备,痞子衡之前写过很多篇文章,都是关于串并行 NOR/NAND Flash.相信对于 Flash 的原理和读写擦访问,玩 MCU 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但是说到让 MCU 从 SD/eMMC 卡启动,估计很多人都是一脸懵,这个在 MCU 世界里没怎么见过啊. 从 SD/eMMC 启动其实在 MPU(应用处理器) 世界里非常常见,因为其更换应用程序的便
基于ZYNQ的双核启动与通信问题解决
1 处理器间的通信 为AMP 设计创建应用之前,您需要考虑应用如何进行通信(如有需要).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片上存储器.Zynq SoC 配备256KB 的片上SRAM,可从以下四个源地址进行访问: • 利用侦测控制单元(SCU)从任意内核进行访问: • 利用SCU 通过AXI 加速器一致性端口(ACP)从可编程逻辑进行访问: • 利用片上存储器(OCM)互联通过高性能AXI 端口从可编程逻辑进行访问: • 也是利用OCM 从中央互联进行访问. 由于这些不同的访问源都能对片上存储器进行读写,
【Xilinx-Petalinux学习】-03-PetaLinux通过eMMC方式启动
前面说的我的硬件上有一颗eMMC的芯片,型号是MTFC4GACAJCN-4M IT,有4GB的容量. BOOT.bin的文件较小,只有不到3MB,但是image.ub的文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大,将它们都放在16MB的QSPI Flash上有点危险,而且下载起来也不太方便. 所以准备将u-boot和kernel的存储位置分开,将包含u-boot的BOOT.bin烧录在QSPI Flash当中,将image.ub文件直接放在eMMC中进行启动. step1:eMMC存储空间分区 参考文
-03-PetaLinux通过eMMC方式启动【Xilinx-Petalinux学习】
前面说的我的硬件上有一颗eMMC的芯片,型号是MTFC4GACAJCN-4M IT,有4GB的容量. BOOT.bin的文件较小,只有不到3MB,但是image.ub的文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大,将它们都放在16MB的QSPI Flash上有点危险,而且下载起来也不太方便. 所以准备将u-boot和kernel的存储位置分开,将包含u-boot的BOOT.bin烧录在QSPI Flash当中,将image.ub文件直接放在eMMC中进行启动. step1:eMMC存储空间分区 参考文
I.MX6 eMMC 中启动U-boot存放的首地址
/************************************************************************************ * I.MX6 eMMC 中启动U-boot存放的首地址 * 声明: * 本文是解读<I.MX6 Manufacturing Tool V2 (MFGTool2) ucl2.xml hacking>之后对 * U-boot存放于eMMC 1K地址有疑惑,希望能找到确切的说法. * * 2015-10-14 晴 深圳 南山平山
tiny4412学习(一)之从零搭建linux系统(烧写uboot、内核进emmc+uboot启动内核)【转】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fengyuwuzu0519/article/details/74080109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http://blog.csdn.net/fengyuwuzu0519. 目录(?)[+] 硬件平台:tiny4412 系统:linux-3.5-20151029 文件系统:busybox-1.22.1.tar.bz2 编译器: arm-linux-gcc-4.5.1 目的: 使用uboot引导Linux系统,并挂接
CH08 QSPI启动并从EMMC运行APP
8.1 概述 在前一节课,我们必须手动挂载TF卡到mnt,然后输入./a.out程序才能启动.而在嵌入式系统里面,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实现开机启动程序.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程序固化到FLASH,然后从EMMC启动APP程序.除了MZ701Amini的开发板没有EMMC其他所有开发板的核心版都带了EMMC. 8.2 TF卡启动并自动运行EMMC的APP 修改在第七节课用到的开机自动格式化EMMC的脚本,修改后的脚本源码如下 case "$1" in start) echo "开
tiny4412学习笔记-将uboot、zImage、文件系统烧到emmc中
1.首先还是要将u-boot写入SD卡中从SD卡启动. 使用读卡器将SD插入电脑中,使用umount卸载u盘, fdisk -l显示其挂载点为 /dev/sdb1 切换到/home/bunfly/images/uboot_tiny4412/sd_fuse/tiny4412目录下,执行./sd_fusing.sh /dev/sdb 拨动最右边开关选择从SD卡启动. 附加编译过程: 1.进入开发板提供的源码文件包,解压uboot源码包. cd /home/bunfly/source_code/ ta
Tiny4412 烧写uboot到emmc步骤
将uboot写入emmc,并通过EMMC驱动,不在只用SD卡启动 烧写uboot的之前用如下命令查看EMMC卡信息及分区信息: mmcinfo 0: 查看mmc卡信息, 0表示SD卡:1表示emmc卡 fdisk -p 0: 查看mmc卡分区信息 1.格式化emmc卡: fdisk -c 320 809 524 :可参考前面查看的信息格式化 fatformat mmc 1:1 ext3format mmc 1:2 ext3format mmc 1:3 ext3format mmc 1:4 2.将
海思uboot启动流程详细分析(一)
第一阶段 start.S 首先我们可以在u-boot.lds中看到ENTRY(_start),即指定了入口_start,_start也就是整个start.S的最开始: 1. reset 在arch\arm\cpu\armv8\hi3559av100中的start.S 注意x30在ARMV8中代表lr寄存器 reset: /* * Could be EL3/EL2/EL1, Initial State: * Little Endian, MMU Disabled, i/dCache Disable
Linux和Uboot下eMMC boot分区读写
关键词:eMMC boot.PARTITION_CONFIG.force_ro等. 1. eMMC的分区 大部分eMMC都有类似如下的分区,其中BOOT.RPMB和UDA一般是默认存在的,gpp分区需要手动创建. BOOT主要是为了支持从eMMC启动系统而设计的:RPMB即Replay Protected Memory Block简称,通常用来保存安全线管的数据:GPP主要用于存储系统或者用户数据. UDA通常会进行再分区,然后根据不同目的存放相关数据,或者格式化成不同文件系统. 2. Linu
eMMC基础技术9:分区管理
[转]http://www.wowotech.net/basic_tech/emmc_partitions.html 0.前言 eMMC 标准中,将内部的 Flash Memory 划分为 4 类区域,分别是: User Data区域用于存储数据: boot区域用于启动: replay protected memory block区域用于存放受保护的数据 general purpose分区 1. 概述 图1 eMMC分区 Boot Area Partitions 和 RPMB Partition
eMMC基础技术2:eMMC概述
0.前言 本文主要参考eMMC规范,从总体上对eMMC 进行简要介绍.主要包含如下的内容: (1)eMMC系统的总体架构 (2)eMMC的总线协议 (3)device controller (4)flash memory 1.eMMC系统总体架构 图 eMMC 系统总体架构 eMMC规范主要定义了Device Controller和接口的相关规范,如图中蓝色部分标识 power部分 (1)VCCQ主要用于MMC IO BLOCK的供电也就是与host接口IO部分的供电,同时也给eMMC core
嵌入式开发之zynqMp ---Zynq UltraScale+ MPSoC 图像编码板zcu102
1.1 xilinx zynqMp 架构 1.1.1 16nm 级别工艺 Zynq UltraScale+ MPSoC架构 Xilinx新一代Zynq针对控制.图像和网络应用推出了差异化的产品系,这在Xilinx早期的宣传和现在已经发布的文档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她的产品系如图2所示. 图2 产品表 从图2看到,这个系列的Zynq算是8核(或9核)异构产品:四核的ARM-CortexA53 CPU.双核的Cortex-R5 RPU.Mali-400 GPU(一个Geometry核,两个像素核).
eMMC基础技术8:操作模式1-boot mode
1.前言 eMMC总线操作包含: boot mode device identification mode interrupt mode data transfer mode 本文主要描述boot mode. 2. boot operation mode 2.1 boot mode状态机 图 eMMC boot mode state pre-idle state . 三种方式可以进入pre-idle状态:(1)power on后:(2)GO_PRE_IDLE_STATE命令(CMD0+0xf0f
eMMC之分区管理、总线协议和工作模式【转】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u013686019/article/details/66472291 一.eMMC 简介 eMMC 是 embedded MultiMediaCard 的简称.MultiMediaCard,即MMC, 是一种闪存卡(Flash Memory Card)标准,它定义了 MMC 的架构以及访问 Flash Memory 的接口和协议.而eMMC 则是对 MMC 的一个拓展,以满足更高标准的性能.成本.体积.稳定.易用等的需求. eMMC 的整
uboot启动过程理解
对于2440而言,启动的方式不多.一般就是外界一个NAND FLASH ,2440内部有个NAND FLASH Controller,会自动把NAND FLASH的前4K拷贝到2440的片内SRAM.2440这个片内SRAM就是所谓的 Stepping Stone刚好也是4K. 在制作启动代码时,就是uboot.一般会把uboot分为两个部分,一般就会叫做BL1和BL2. BL1和BL2两者相加就是整个uboot.这两个部分各有分工. 为了符合2440的特点,BL1的大小会被设置
嵌入式开发之hi3519---spi nor flash启动
author:pkf qq:1327706646 1.官方hi3519默认是硬件3byte 地址模式,配置完ddr始终后,sdkv100.020是可以支持正常启动,用到低位16Mflash内存 2.如果要换成emmc启动,由于emcc的环境变量和分区信息,要在start.s 中跳过960个字节 3.无论nand or nor flash.emmc.或者bootrom启动,都要先有片内bootrom引导 加载到ram内存中,先uboot的第一阶段,然后第二阶段 4.最终烧录的uboot是带64B
热门专题
angular router 监听
unity照相机跟随
matplotlib画箱线图
idea怎么查看代码修改人
arcgis字段类型对应中文
pytoch菜鸟教程
MyBatis查询中文查不出来
app.get和app.use
alpine 安装图形界面
iframe内使用微信支付
g4文件CommonToken参数
setuptools.setup 推送至远端
android retrofit 下载文件
qbytearray存BLOB
NX二次开发曲线的角度
ubuntu 安装php 7.6
idea springboot tomcat部署web项目
java中字符串按中文首字母顺序排序
mysql如何在workbench更换用户
c# mvc面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