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作业:聚类--K均值算法:自主实现与sklearn.cluster.KMeans调用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random.randint(1,100,[20,1])
y = np.zeros(20)
k = 3
def initcenter(x,k):
return x[:k] kc = initcenter(x,k)
kc
def nearest(kc,i):
d=(abs(kc-i))
w=np.where(d==np.min(d))
return w[0][0] kc = initcenter(x,k)
nearest(kc,56)
def xclassify(x,y,kc):
for i in range(x.shape[0]):
y[i] = nearest(kc,x[i])
return y kc = initcenter(x,k)
y = xclassify(x,y,kc)
print(kc,y)
def kcmean(x,y,kc,k):
l = list(kc)
flag = False
for c in range(k):
m = np.where(y == c)
n = np.mean(x[m])
if l[c] != n:
l[c] = n
flag = True
print(l,flag)
return (np.array(l),flag) kc = initcenter(x,k)
flag = True
k = 3 while flag:
y = xclassify(x,y,kc)
kc,flag = kcmean(x,y,kc,k)
运行结果

二.鸢尾花花瓣长度数据做聚类并用散点图显示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1]
y = np.zeros(150) def initcenter(x,k): #初始聚类中心数组
return x[0:k].reshape(k) def nearest(kc,i): #数组中的值,与聚类中心最小距离所在类别的索引号
d = (abs(kc-i))
w = np.where(d == np.min(d))
return w[0][0] def xclassify(x,y,kc):
for i in range(x.shape[0]): #对数组的每个值进行分类,shape[0]读取矩阵第一维度的长度
y[i] = nearest(kc,x[i])
return y def kcmean(x,y,kc,k): #计算各聚类新均值
l = list(kc)
flag = False
for c in range(k):
print(c)
m = np.where(y == c)
n=np.mean(x[m])
if l[c] != n:
l[c] = n
flag = True #聚类中心发生变化
print(l,flag)
return (np.array(l),flag) k = 3
kc = initcenter(x,k) flag = True
print(x,y,kc,flag) #判断聚类中心和目标函数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则输出结果,若改变,则返回2
while flag:
y = xclassify(x,y,kc)
kc, flag = kcmean(x,y,kc,k)
print(y,kc,type(kc)) print(x,y)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scatter(x,x,c=y,s=50,cmap="rainbow");
plt.show()
运行结果




第八次作业:聚类--K均值算法:自主实现与sklearn.cluster.KMeans调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 聚类--K均值算法:自主实现与sklearn.cluster.KMeans调用
1.用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random.randint(1,100,20)#产生的20个一到一百的随机整数 y = np.zeros(20) ...
- 聚类--K均值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1] y = ...
- K 均值算法-如何让数据自动分组
公号:码农充电站pro 主页:https://codeshellme.github.io 之前介绍到的一些机器学习算法都是监督学习算法.所谓监督学习,就是既有特征数据,又有目标数据. 而本篇文章要介绍 ...
- 聚类算法:K-means 算法(k均值算法)
k-means算法: 第一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心,$z_1(1),z_2(1),\cdots,z_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 聚类中心的向量值可任意设 ...
- 机器学习之K均值算法(K-means)聚类
K均值算法(K-means)聚类 [关键词]K个种子,均值 一.K-means算法原理 聚类的概念:一种无监督的学习,事先不知道类别,自动将相似的对象归到同一个簇中. K-Means算法是一种聚类分析 ...
- 一句话总结K均值算法
一句话总结K均值算法 核心:把样本分配到离它最近的类中心所属的类,类中心由属于这个类的所有样本确定. k均值算法是一种无监督的聚类算法.算法将每个样本分配到离它最近的那个类中心所代表的类,而类中心的确 ...
- 【机器学习】K均值算法(I)
K均值算法是一类非监督学习类,其可以通过观察样本的离散性来对样本进行分类. 例如,在对如下图所示的样本中进行聚类,则执行如下步骤 1:随机选取3个点作为聚类中心. 2:簇分配:遍历所有样本然后依据每个 ...
- Bisecting KMeans (二分K均值)算法讲解及实现
算法原理 由于传统的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易受到初始聚类中心点选择的影响,因此在传统的KMeans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改进,对初始中心点选取比较严格,各中心点的距离较远,这就避免了初始聚类中心会选 ...
- KMeans (K均值)算法讲解及实现
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是典型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该算法认为簇是由距离靠近的对象组成的,因此把得到紧凑且独立的簇作为最终目标 ...
随机推荐
- 20175312 2018-2019-2 《Java程序设计》第8周学习总结
20175312 2018-2019-2 <Java程序设计>第8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已依照蓝墨云班课的要求完成了第十章的学习,主要的学习渠道是PPT,和书的课后习题. 总结如下 ...
- 《动态规划_入门 LIS 问题 》
问题描述 问题 A: 最长上升子序列 时间限制: 2 Sec 内存限制: 64 MB提交: 461 解决: 236[提交][状态][讨论版][命题人:外部导入] 题目描述 一个数列ai如果满足条件 ...
- 【BUAA-OO】第一单元作业总结
#OO第一单元作业总结 #确认存活,爱学习,爱北航,爱OO 一.三次作业分析 1.第一次作业 1.1 程序结构 对方法的度量: 类的内聚和相互间的耦合情况: 类图: 优缺点: 优点大概没什么优点,毕竟 ...
- 20175317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20175317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学前准备 首先下载XAMPP,下载完成后打开: 将前两个选项打开 在IDEA中配置驱动mysql-connector-java-5.1 ...
- 8.2 GOF设计模式一: 单实例模式 SingleTon
GOF设计模式一: 单实例模式 SingleTon 整个美国,只有一个“现任美国总统” 比如,在学校,“老师”,有数百个:“校长”,只有一个 系统运行时,如何保证某个类只允许实例化一个对象 ...
- diango admin 添加成员报错
[报错内容]: IntegrityError at /admin/users/userprofile/add/ (1452, 'Cannot add or update a child row: a ...
- 【数据结构】运输计划 NOIP2015提高组D2T3
[数据结构]运输计划 NOIP2015提高组D2T3 >>>>题目 [题目描述] 公元 2044 年,人类进入了宇宙纪元.L 国有 n 个星球,还有 n−1 条双向航道,每条航 ...
- vue 移动端轻量日期组件不依赖第三方库
Vue版移动端日期选择组件 1.优点:不需要依赖其他第三方库,灵活可配置: 不需要依赖第三方组件的vue日期移动端组件 小轮子 轻量可复用: https://github.com/BeckReed ...
- 小程序swiper 滑块视图容器
属性名 类型 默认值 说明 最低版本 indicator-dots Boolean false 是否显示面板指示点 indicator-color Color rgba(0, 0, 0, .3) 指示 ...
- android git 过滤.idea文件时不起作用。
在Terminal里面执行git命令行 git rm -r --cached .idea 在ignored files中配置.idea/ 文件. 最后.idea变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