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
linux 命令: ostat 监视I/O子系统 iostat [参数][时间][次数] 通过iostat方便查看CPU、网卡、tty设备、磁盘、CD-ROM 等等设备的活动情况, 负载信息。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k 以 KB 为单位显示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N 显示磁盘阵列(LVM) 信息
-n 显示NFS 使用情况
-p[磁盘]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t 显示终端和CPU的信息
-x 显示详细信息
-V 显示版本信息 、cpu属性值说明: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disk属性值说明: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即被io消耗的cpu百分比 备注:如果 %util 接近 %,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I/O 队列太长,io响应太慢,则需要进行必要优化。如果avgqu-sz比较大,也表示有当量io在等待。 实例1:显示所有设备负载情况
/root$iostat
Linux 2.6.-.el6.x86_64 (colin) // _x86_64_ (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0.81 0.00 14.11 0.18 0.00 74.90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1.95 1.48 70.88
dm- 3.08 0.55 24.34
dm- 5.83 0.93 46.49
dm- 0.01 0.00 0.05
cpu属性值说明: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注:如果%iowait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如果%idle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idle值如果持续低于10,那么系统的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disk属性值说明: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即被io消耗的cpu百分比
备注:如果 %util 接近 %,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I/O 队列太长,io响应太慢,则需要进行必要优化。如果avgqu-sz比较大,也表示有当量io在等待。 实例2:定时显示所有信息
/root$iostat
Linux 2.6.-.el6.x86_64 (colin) // _x86_64_ (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0.81 0.00 14.11 0.18 0.00 74.90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1.95 1.48 70.88
dm- 3.08 0.55 24.34
dm- 5.83 0.93 46.49
dm- 0.01 0.00 0.05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22.62 0.00 19.67 0.26 0.00 57.46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2.50 0.00 28.00
dm- 0.00 0.00 0.00
dm- 3.50 0.00 28.00
dm- 0.00 0.00 0.00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22.69 0.00 19.62 0.00 0.00 57.69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0.00 0.00 0.00
dm- 0.00 0.00 0.00
dm- 0.00 0.00 0.00
dm- 0.00 0.00 0.00
说明:每隔 2秒刷新显示,且显示3次 实例3:查看TPS和吞吐量
/root$iostat -d -k
Linux 2.6.-.el6.x86_64 (colin) // _x86_64_ ( CPU)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1.95 0.74 35.44
dm- 3.08 0.28 12.17
dm- 5.83 0.46 23.25
dm- 0.01 0.00 0.02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一次传输”意思是“一次I/O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能会被合并为“一次I/O请求”。“一次传输”请求的大小是未知的。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
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
kB_read:读取的总数据量;kB_wrtn:写入的总数量数据量;
这些单位都为Kilobytes。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磁盘sda以及它的各个分区的统计数据,当时统计的磁盘总TPS是1.,下面是各个分区的TPS。(因为是瞬间值,所以总TPS并不严格等于各个分区TPS的总和) 实例4: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和响应时间(await)
/root$iostat -d -x -k
Linux 2.6.-.el6.x86_64 (colin) // _x86_64_ ( CPU)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0.02 7.25 0.04 1.90 0.74 35.47 37.15 0.04 19.13 5.58 1.09
dm- 0.00 0.00 0.04 3.05 0.28 12.18 8.07 0.65 209.01 1.11 0.34
dm- 0.00 0.00 0.02 5.82 0.46 23.26 8.13 0.43 74.33 1.30 0.76
dm- 0.00 0.00 0.00 0.01 0.00 0.02 8.00 0.00 5.41 3.28 0.00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 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另外 await 的参数也要多和 svctm 来参考。差的过高就一定有 IO 的问题。 avgqu-sz 也是个做 IO 调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直接每次操作的数据的大小,如果次数多,但数据拿的小的话,其实 IO 也会很小。如果数据拿的大,才IO 的数据会高。也可以通过 avgqu-sz × ( r/s or w/s ) = rsec/s or wsec/s。也就是讲,读定速度是这个来决定的。 svctm 一般要小于 await (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 svctm 的增加。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模式。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 elevator 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 CPU。 队列长度(avgqu-sz)也可作为衡量系统 I/O 负荷的指标,但由于 avgqu-sz 是按照单位时间的平均值,所以不能反映瞬间的 I/O 洪水。 形象的比喻:
r/s+w/s 类似于交款人的总数
平均队列长度(avgqu-sz)类似于单位时间里平均排队人的个数
平均服务时间(svctm)类似于收银员的收款速度
平均等待时间(await)类似于平均每人的等待时间
平均I/O数据(avgrq-sz)类似于平均每人所买的东西多少
I/O 操作率 (%util)类似于收款台前有人排队的时间比例 5、本文主要介绍mysql数据库下show命令的主要用法:
a. show tables或show tables from database_name; -- 显示当前数据库中所有表的名称。
b. show databases; -- 显示mysql中所有数据库的名称。
c. show columns from table_name from database_name; 或show columns from database_name.table_name; -- 显示表中列名称。
d. show grants for user_name; -- 显示一个用户的权限,显示结果类似于grant 命令。
e. show index from table_name; -- 显示表的索引。
f. show status; -- 显示一些系统特定资源的信息,例如,正在运行的线程数量。
g. show variables; -- 显示系统变量的名称和值。
h. show processlist; -- 显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所有进程,也就是当前正在执行的查询。
i. show table status; -- 显示当前使用或者指定的database中的每个表的信息。信息包括表类型和表的最新更新时间。
j. show privileges; -- 显示服务器所支持的不同权限。
k. show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 显示create database 语句是否能够创建指定的数据库。
l. show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显示create database 语句是否能够创建指定的数据库。
m. show engies; -- 显示安装以后可用的存储引擎和默认引擎。
n. show innodb status; -- 显示innoDB存储引擎的状态。
o. show logs; -- 显示BDB存储引擎的日志。
p. show warnings; -- 显示最后一个执行的语句所产生的错误、警告和通知。
q. show errors; -- 只显示最后一个执行语句所产生的错误。
r. show [storage] engines; --显示安装后的可用存储引擎和默认引擎。

LinuxI/O 性能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如何进行python性能分析?

    在分析python代码性能瓶颈,但又不想修改源代码的时候,ipython shell以及第三方库提供了很多扩展工具,可以不用在代码里面加上统计性能的装饰器,也能很方便直观的分析代码性能.下面以我自己实 ...

  2. SQL Server-聚焦IN VS EXISTS VS JOIN性能分析(十九)

    前言 本节我们开始讲讲这一系列性能比较的终极篇IN VS EXISTS VS JOIN的性能分析,前面系列有人一直在说场景不够,这里我们结合查询索引列.非索引列.查询小表.查询大表来综合分析,简短的内 ...

  3. SQL Server-聚焦NOT IN VS NOT EXISTS VS LEFT JOIN...IS NULL性能分析(十八)

    前言 本节我们来综合比较NOT IN VS NOT EXISTS VS LEFT JOIN...IS NULL的性能,简短的内容,深入的理解,Always to review the basics. ...

  4. SQL Server-聚焦LEFT JOIN...IS NULL AND NOT EXISTS性能分析(十七)

    前言 本节我们来分析LEFT JOIN和NOT EXISTS,简短的内容,深入的理解,Always to review the basics. LEFT JOIN...IS NULL和NOT EXIS ...

  5. SQL Server-聚焦EXISTS AND IN性能分析(十六)

    前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NOT EXISTS和NOT IN的比较,当然少不了EXISTS和IN的比较,所以本节我们来学习EXISTS和IN的比较,简短的内容,深入的理解,Always to review ...

  6. SQL Server-聚焦NOT EXISTS AND NOT IN性能分析(十五)

    前言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INNER JOIN和IN,对于不同场景其性能是不一样的,本节我们接着分析NOT EXISTS和NOT IN,简短的内容,深入的理解,Always to review the b ...

  7. SQL Server-聚焦INNER JOIN AND IN性能分析(十四)

    前言 本节我们来讲讲联接综合知识,我们在大多教程或理论书上都在讲用哪好,哪个性能不如哪个的性能,但是真正讲到问题的实质却不是太多,所以才有了本系列每一篇的篇幅不是太多,但是肯定是我用心去查找许多资料而 ...

  8. Java 性能分析工具 , 第 3 部分: Java Mission Control

    引言 本文为 Java 性能分析工具系列文章第三篇,这里将介绍如何使用 Java 任务控制器 Java Mission Control 深入分析 Java 应用程序的性能,为程序开发人员在使用 Jav ...

  9. Java 性能分析工具 , 第 2 部分:Java 内置监控工具

    引言 本文为 Java 性能分析工具系列文章第二篇,第一篇:操作系统工具.在本文中将介绍如何使用 Java 内置监控工具更加深入的了解 Java 应用程序和 JVM 本身.在 JDK 中有许多内置的工 ...

随机推荐

  1. 电路交换vs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交换:动态分配传输线路资源. 须经过:建立连接 -> 通话 -> 释放连接. 特点:传输效率低(大部分时间空闲). 分组交换 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都是 ...

  2. 开启postgresql的远程权限

    cd /etc/postxxxx/版本号/main vim postgresql.conf 修改 #listen_addresses ='localhost'为 listen_addresses =' ...

  3. bzoj2048 书堆

    Description Input 第一行正整数 N M Output 一行(有换行符),L,表示水平延伸最远的整数距离 (不大于答案的最大整数) 贪心地把最高的书尽量向右放可以得到最优解,因而最高的 ...

  4. mysql 协议分析

    MYSQL Binlog协议分析 此处不讨论建立连接,验证和handshake的交互协议 Binlog协议 一个MYSQL 通信包由包头包体组成 包体根据具体的交互协议有自身的组成结构, 在binlo ...

  5. PyCharm里的五个地方utf-8有什么关系和联系?

    IDE Encoding:ide 的编码Project Encoding:项目的编码File or Director Encoding:各个文件或者目录的编码Property File Encodin ...

  6. DeepFM模型理论及代码实现

    论文地址:DeepFM: A Factorization-Machine based Neural Network for CTR Prediction

  7. iOS 基础

    layoutSubviews: layoutSubviews是对sbuviews的重新布局,比如,我们想更新子视图的位置,可以通过调用layoutSubviews方法(不能直接调用) layoutSu ...

  8. uva-657-搜索

    注意是四个方向(上下左右),不是八个方向,当成了八个方向做,一直wa AC时间:0ms #include<stdio.h> #include<iostream> #includ ...

  9. zend_soap做webservice的使用方法

      只用到zend_soap包中的Zend_Soap_Server,Zend_Soap_AutoDiscover和Zend_Soap_Client三个类 首先要注意ZF是调用php的soap扩展,所以 ...

  10. NLP—WordNet——词与词之间的最小距离

    WordNet,是由Princeton 大学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联合设计的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它不是光把单词以字母顺序排列,而且按照单词的意义组成一个“单词的网络”.我们这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