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智能指针介绍
C++11标准引入了boost库中的智能指针,给C++开发时的内存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接下来这篇文件介绍shared_ptr/weak_ptr内部实现原理及使用细节。
C++不像java有内存回收机制,每次程序员new出来的对象需要手动delete,流程复杂时可能会漏掉delete,导致内存泄漏。于是C++引入智能指针,可用于动态资源管理,资源即对象的管理策略。
C++中的shared_ptr/weak_ptr和Android的sp/wp功能类似,都为解决多线程编程中heap内存管理问题而产生的。当程序规模较小时,我们可以手动管理new分配出来的裸指针,什么时候delete释放我们自己手动控制。
但是,当程序规模变大时,并且该heap内存会在各个线程/模块中进行传递和互相引用,当各个模块退出时,谁去释放?由此引入了智能指针的概念。
其原理可以概况为,内部通过引用计数方式,指示heap内存对象的生存周期,而智能指针变量作为一个stack变量,利用栈区变量由操作系统维护(程序员无法控制)的特点进行管理。
实现细节:
这样的东东(我们姑且称其为一个“类”,就像int/char/string为程序语言的内建类,我们也可以定义自己的类来使用)需要有什么特点?
1.这个类内部需要有个指针,就是保护那个经常犯错的裸指针:heap内存对象指针。
2.这个类能够代表所有类型的指针,因此必须是模板类。
3.根据需要自动释放其指向的heap内存对象,也即当这个“智能指针类对象”释放时,其内部所包含的heap内存对象根据需要进行释放,因此这个类对象只能是一个stack区的对象(如果是heap区的,我们还需要手动delete,而我们希望有个系统能帮我们去做的东西),另外一点,这个类内部还需要有个变量,用于指示内部的heap内存对象引用数量,以便决定是否释放该heap内存对象。
智能指针shared_ptr对象跟其它stack区对象一样有共同的特点——每次离开作用域时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进行内存回收。利用该特点,析构时检查其内部所引用的heap内存对象的引用数量进行操作:1.引用计数减一变为0时,则必须释放;2.减一后仍不为0,那么其内部的heap内存对象同时被别的智能指针引用,因此不能释放。
使用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cout<<"Person ctor"<<endl;
} Person(const string &alias): name(alias) {
cout<<"Person ctor for "<<name.c_str()<<endl;
} ~Person() {
cout<<"Person dtor for "<<name.c_str()<<endl;
} void setFather(shared_ptr<Person> &p) {
father = p;
} void setSon(shared_ptr<Person> &p) {
son = p;
} void printName() {
cout<<"name: "<<name.c_str()<<endl;
} private:
const string name;
shared_ptr<Person> father;
shared_ptr<Person> son;
}; void test0()
{
cout<<"---------test0 normal release begin---------"<<endl; shared_ptr<Person> sp_pf(new Person("zjz"));
shared_ptr<Person> sp_ps(new Person("zcx")); cout<<"---------test0 normal release end---------\n"<<endl;
} void test1()
{
cout<<"\n---------test1 no release begin---------"<<endl; shared_ptr<Person> sp_pf(new Person("zjz"));
shared_ptr<Person> sp_ps(new Person("zcx")); cout<<"addr: "<<&sp_pf<<endl;
cout<<"addr: "<<&sp_ps<<endl; cout<<"111 father use_count: "<<sp_pf.use_count()<<endl;
cout<<"111 son use_count: "<<sp_ps.use_count()<<endl; sp_pf->setSon(sp_ps);
sp_ps->setFather(sp_pf); cout<<"222 father use_count: "<<sp_pf.use_count()<<endl;
cout<<"222 son use_count: "<<sp_ps.use_count()<<endl; cout<<"---------test1 no release end---------\n"<<endl;
} void test2()
{
cout<<"---------test2 release sequence begin---------"<<endl; shared_ptr<Person> sp_pf(new Person("zjz"));
shared_ptr<Person> sp_ps(new Person("zcx")); cout<<"addr: "<<&sp_pf<<endl;
cout<<"addr: "<<&sp_ps<<endl; cout<<"111 father use_count: "<<sp_pf.use_count()<<endl;
cout<<"111 son use_count: "<<sp_ps.use_count()<<endl; sp_pf->setSon(sp_ps);
//sp_ps->setFather(sp_pf); cout<<"222 father use_count: "<<sp_pf.use_count()<<endl;
cout<<"222 son use_count: "<<sp_ps.use_count()<<endl; cout<<"---------test2 release sequence end---------"<<endl;
} int main(void)
{
test0();
test1();
test2(); return ;
}
其执行结果如下:
几点解释说明:
1.test0和test1中为什么有dtor的打印?
sp_pf和sp_ps作为stack对象,当其离开作用域时自动由系统释放,因此在输出“test0 end”后test0()退出时,才会真正释放stack object。
当其释放时,检查内部引用计数为1,则可以释放引用的真正的heap内存——new Person("zjz")和new Person("zcx"),调用其析构函数。
2.释放顺序是什么?为什么test0和test2中不一样?
sp_pf和sp_ps作为stack对象,我们可以回想stack对象内存管理方式——“先进后出,后进先出”,且地址变化由高地址向低地址过渡,由test1和test2中对sp_pf和sp_ps对象地址的打印信息可以验证。
那么当退出时,肯定先释放sp_ps对象,再释放sp_pf对象。test1可以确认——先释放zcx,再释放zjz。
然而test2中好像正好颠倒,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仍然成立!退出test2()时,先释放sp_ps,再释放sp_pf。
在释放sp_ps时,发现其引用的这个内存对象new Person("zcx"),还同时被别人(sp_pf)引用,只能将son的引用计数减一,而不能释放,因此什么打印都没有。
在释放sp_pf时,先进入构造函数~Person(),再释放其member var。因此先有打印信息:“dtor zjz”,再释放内部的另外成员变量(对象)——son,因此后有信息“dtor zcx”。
这里面涉及到C++中另外一个知识点:构造/析构先后顺序。——读者可以回顾类对象构造时,是先进入构造函数,还是先构造内部的member。析构和构造正好颠倒。写一个demo进行了折叠,读者自己去验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mp {
public:
tmp() {
cout<<"tmp ctor"<<endl;
}
~tmp() {
cout<<"tmp dtor"<<endl;
}
};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cout<<"Person ctor"<<endl;
} Person(const string &alias): name(alias) {
cout<<"Person ctor for "<<name.c_str()<<endl;
} ~Person() {
cout<<"Person dtor for "<<name.c_str()<<endl;
} void setFather(shared_ptr<Person> &p) {
father = p;
} void setSon(shared_ptr<Person> &p) {
son = p;
} void printName() {
cout<<"name: "<<name.c_str()<<endl;
} private:
const string name;
shared_ptr<Person> father;
shared_ptr<Person> son;
tmp mtmp;
}; int main(void)
{
Person *pp = new Person("sequence");
delete pp; return ;
}
3.test1中的好像没有释放?
是的。在setFather/Son前,refCnt=1,之后变成了2。当退出test1()时,两块heap内存new Person("zjz")和new Person("zcx")的ref减一变成1,但都因互相引用对方而无法释放。这时需要引入另外一种智能指针——weak_ptr。
weak_ptr的引入:
weak_ptr是为配合shared_ptr而引入的一种智能指针来协助shared_ptr工作,它可以从一个 shared_ptr 或另一个 weak_ptr 对象构造,它的构造和析构不会引起引用记数的增加或减少。没有重载*和->但可以使用lock获得一个可用的shared_ptr对象。
为什么要引入“弱引用”指针呢?
weak_ptr和shared_ptr是为解决heap对象的“所有权”而来。弱引用指针就是没有“所有权”的指针。有时候我只是想找个指向这块内存的指针,但我不想把这块内存的生命周期与这个指针关联。这种情况下,弱引用指针就代表“我指向这东西,但这东西什么时候释放不关我事儿……”
使用区别:
首先,不要把智能指针和祼指针的区别看得那么大,它们都是指针。因此,我们可以把智能指针和祼指针都统称为指针,它们共同的目标是通过地址去代表资源。既然指针能代表资源,那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资源的所有权问题。在选择具体指针类型的时候,通过问以下几个问题就能知道使用哪种指针了。
1.指针是否需要拥有资源的所有权?
如果指针变量需要绑定资源的所有权,那么会选择unique_ptr或shared_ptr。它们可以通过RAII完成对资源生命期的自动管理。如果不需要拥有资源的所有权,那么会选择weak_ptr和raw pointer,这两种指针变量在离开作用域时不会对其所指向的资源产生任何影响。
2.如果指针拥有资源的所有权(owning pointer),那么该指针是否需要独占所有权?
独占则使用unique_ptr(人无我有,人有我丢),否则使用shared_ptr(你有我有全都有)。这一点很好理解。
3.如果不拥有资源的所有权(non-owning pointer),那么指针变量是否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感知到资源的有效性?
如果需要则使用weak_ptr,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weak_ptr::lock()获得所有权,当拥有所有权后便可以得知资源的有效性。
c++智能指针介绍的更多相关文章
- c++智能指针介绍_补充
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这几天老婆给我冷战了起来,也不给我开视频让我看娃了..哎,心累!趁着今晚的一些空闲时间来对智能指针做个补充吧. 写完上篇“智能指针介绍”后,第二天上班途中时,突然一个疑问盘踞在心头 ...
- auto_ptr,shared_ptr 智能指针的使用
Q: 那个auto_ptr是什么东东啊?为什么没有auto_array?A: 哦,auto_ptr是一个很简单的资源封装类,是在<memory>头文件中定义的.它使用“资源分配即初始化”技 ...
- 19.C++-(=)赋值操作符、智能指针编写(详解)
(=)赋值操作符 编译器为每个类默认重载了(=)赋值操作符 默认的(=)赋值操作符仅完成浅拷贝 默认的赋值操作符和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有相同的存在意义 (=)赋值操作符注意事项 首先要判断两个操作数是否 ...
- C++智能指针shared_ptr
shared_ptr 这里有一个你在标准库中找不到的—引用数智能指针.大部分人都应当有过使用智能指针的经历,并且已经有很多关于引用数的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细节是引用数是如何被执行的—插入,意思是说你将引 ...
- 详解C++11智能指针
前言 C++里面的四个智能指针: auto_ptr, unique_ptr,shared_ptr, weak_ptr 其中后三个是C++11支持,并且第一个已经被C++11弃用. C++11智能指针介 ...
- 【原/转】【boost】智能指针使用规则以及介绍
智能指针机制跟Objective-C里面的retainCount引用计数有着相同的原理,当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是执行delete操作,类似于autorelease 初学者在使用智能指针时,很多情况下 ...
- React Native 4 for Android源码分析 一《JNI智能指针之介绍篇》
文/ Tamic: http://blog.csdn.net/sk719887916/article/details/53455441 原文:http://blog.csdn.net/eewolf/a ...
- Android智能指针SP WP使用方法介绍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既然是开源的操作系统.那么在具体的文件夹中就会存放着各种相关功能的开源代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源代码进行相应的修改就能轻松的完成我们所需的功能.在这里大家就一起来看 ...
- 基于C/S架构的3D对战网络游戏C++框架_05搭建系统开发环境与Boost智能指针、内存池初步了解
本系列博客主要是以对战游戏为背景介绍3D对战网络游戏常用的开发技术以及C++高级编程技巧,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开发出中小型游戏项目或3D工业仿真项目. 笔者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每日更新): ...
随机推荐
- c语言进阶13-线性表之顺序表
一. ACM算法:顺序表的查找 顺序表的查找指获取顺序表的第i个元素.对于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来说,如果我们要实现获取元素的操作(GetElem),即将线性表L中的第i个位置元素值返回.就程序而言,只 ...
- C语言入门6-选择结构--f语句-switch
一. 什么是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 选择结构就是根据 给定的判定条件,判断结果, 并根据 判断的结果 来控制程序的流程 (流程图中, 菱形框 是有来判断的 , ...
- [leetcode] 21. Merge Two Sorted Lists (Easy)
合并链表 Runtime: 4 ms, faster than 100.00% of C++ online submissions for Merge Two Sorted Lists. class ...
- 回顾二分与bfs(或者说是递推)和简单模拟
今天,阳光正好,适合敲代码,诸事皆宜. 先来两道简单的模拟题. 第一道 机器翻译 输出为5. 代码思路:很明显需要用到队列来存单词,在建立一个bool数组来存储队列中有没有这个单词,需不需要向外界查询 ...
- vue.js-vue入门教程教你如何html中使用vue(30分钟快速入门)
前后端分离.微服务框架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词汇,而vue就是前端框架的佼佼者.下面重点介绍一下vue的用法: vue起步:1.引包 2.启动new Vue({el:目的地,template:模板内容 ...
- java - 解释内存中的栈(stack)、堆(heap)和方法区(method area)的用法
通常我们定义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一个对象的引用,还有就是函数调用的现场保存都使用JVM中的栈空间: 而通过new关键字和构造器创建的对象则放在堆空间,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由于现在的垃圾收 ...
- C语言数据类型及变量整理
数据类型 获取int的字节数大小方法 printf("int bytes:%d",sizeof(int)); 列表整理 类型 字节数 取值范围 char 1 [-128,127]= ...
- UML同一建模语言
结构型图:描述系统静态结构,显示系统类之间的静态关系. 行为型图:描述系统的动态属性,显示系统元素如何协作产生满足要求的系统行为. 类图分类名,属性清单,方法清单,性质清单几层 类之间的关系:1 一般 ...
- Java秒杀系统实战系列~商品秒杀代码实战
摘要: 本篇博文是“Java秒杀系统实战系列文章”的第六篇,本篇博文我们将进入整个秒杀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代码开发,即“商品秒杀”功能模块的代码实战. 内容: “商品秒杀”功能模块是建立在“商品详情”功 ...
- 02.Mybatis的动态代理方式实现增删改查
动态代理的方式实现增删改查: 通过约定的方式定位sql语句 约定 > 配置文件 > 硬编码 约定的目标是省略掉通过硬编码的方式定位sql的代码,通过接口直接定位出sql语句,以下代码为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