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LinkedList只是一个List吗?

(2)LinkedList还有其它什么特性吗?

(3)LinkedList为啥经常拿出来跟ArrayList比较?

(4)我为什么把LinkedList放在最后一章来讲?

简介

LinkedList是一个以双向链表实现的List,它除了作为List使用,还可以作为队列或者栈来使用,它是怎么实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继承体系

通过继承体系,我们可以看到LinkedList不仅实现了List接口,还实现了Queue和Deque接口,所以它既能作为List使用,也能作为双端队列使用,当然也可以作为栈使用。

源码分析

主要属性

// 元素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 0;
// 链表首节点
transient Node<E> first;
// 链表尾节点
transient Node<E> last;

属性很简单,定义了元素个数size和链表的首尾节点。

主要内部类

典型的双链表结构。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主要构造方法

public LinkedList() {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两个构造方法也很简单,可以看出是一个无界的队列。

添加元素

作为一个双端队列,添加元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队列尾部添加元素,一种是在队列首部添加元素,这两种形式在LinkedList中主要是通过下面两个方法来实现的。

// 从队列首添加元素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首节点
final Node<E> f = first;
// 创建新节点,新节点的next是首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 让新节点作为新的首节点
first = newNode;
// 判断是不是第一个添加的元素
// 如果是就把last也置为新节点
// 否则把原首节点的prev指针置为新节点
if (f == null)
last = newNode;
else
f.prev = newNode;
// 元素个数加1
size++;
// 修改次数加1,说明这是一个支持fail-fast的集合
modCount++;
} // 从队列尾添加元素
void linkLast(E e) {
// 队列尾节点
final Node<E> l = last;
// 创建新节点,新节点的prev是尾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让新节点成为新的尾节点
last = newNode;
// 判断是不是第一个添加的元素
// 如果是就把first也置为新节点
// 否则把原尾节点的next指针置为新节点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 元素个数加1
size++;
// 修改次数加1
modCount++;
}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linkFirst(e);
}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linkLast(e);
} // 作为无界队列,添加元素总是会成功的
public boolean offerFirst(E e) {
addFirst(e);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ean offerLast(E e) {
addLast(e);
return true;
}

典型的双链表在首尾添加元素的方法,代码比较简单,这里不作详细描述了。

上面是作为双端队列来看,它的添加元素分为首尾添加元素,那么,作为List呢?

作为List,是要支持在中间添加元素的,主要是通过下面这个方法实现的。

// 在节点succ之前添加元素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 succ是待添加节点的后继节点
// 找到待添加节点的前置节点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 在其前置节点和后继节点之间创建一个新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 修改后继节点的前置指针指向新节点
succ.prev = newNode;
// 判断前置节点是否为空
// 如果为空,说明是第一个添加的元素,修改first指针
// 否则修改前置节点的next为新节点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 修改元素个数
size++;
// 修改次数加1
modCount++;
} // 寻找index位置的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 因为是双链表
// 所以根据index是在前半段还是后半段决定从前遍历还是从后遍历
// 这样index在后半段的时候可以少遍历一半的元素
if (index < (size >> 1)) {
// 如果是在前半段
// 就从前遍历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 如果是在后半段
// 就从后遍历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 在指定index位置处添加元素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 判断是否越界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 如果index是在队列尾节点之后的一个位置
// 把新节点直接添加到尾节点之后
// 否则调用linkBefore()方法在中间添加节点
if (index == size)
linkLast(element);
else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在中间添加元素的方法也很简单,典型的双链表在中间添加元素的方法。

添加元素的三种方式大致如下图所示:

在队列首尾添加元素很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

在中间添加元素比较低效,首先要先找到插入位置的节点,再修改前后节点的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n)。

删除元素

作为双端队列,删除元素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队列首删除元素,一种是队列尾删除元素。

作为List,又要支持中间删除元素,所以删除元素一个有三个方法,分别如下。

// 删除首节点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 首节点的元素值
final E element = f.item;
// 首节点的next指针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 添加首节点的内容,协助GC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help GC
// 把首节点的next作为新的首节点
first = next;
// 如果只有一个元素,删除了,把last也置为空
// 否则把next的前置指针置为空
if (next == null)
last = null;
else
next.prev = null;
// 元素个数减1
size--;
// 修改次数加1
modCount++;
// 返回删除的元素
return element;
}
// 删除尾节点
private E unlinkLast(Node<E> l) {
// 尾节点的元素值
final E element = l.item;
// 尾节点的前置指针
final Node<E> prev = l.prev;
// 清空尾节点的内容,协助GC
l.item = null;
l.prev = null; // help GC
// 让前置节点成为新的尾节点
last = prev;
// 如果只有一个元素,删除了把first置为空
// 否则把前置节点的next置为空
if (prev == null)
first = null;
else
prev.next = null;
// 元素个数减1
size--;
// 修改次数加1
modCount++;
// 返回删除的元素
return element;
}
// 删除指定节点x
E unlink(Node<E> x) {
// x的元素值
final E element = x.item;
// x的前置节点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 x的后置节点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 如果前置节点为空
// 说明是首节点,让first指向x的后置节点
// 否则修改前置节点的next为x的后置节点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 如果后置节点为空
// 说明是尾节点,让last指向x的前置节点
// 否则修改后置节点的prev为x的前置节点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 清空x的元素值,协助GC
x.item = null;
// 元素个数减1
size--;
// 修改次数加1
modCount++;
// 返回删除的元素
return element;
}
// remove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抛出异常
public E removeFirst() {
final Node<E> f = first;
if (f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unlinkFirst(f);
}
// remove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抛出异常
public E removeLast() {
final Node<E> l = last;
if (l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unlinkLast(l);
}
// poll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返回null
public E pollFirst() {
final Node<E> f = first;
return (f == null) ? null : unlinkFirst(f);
}
// poll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返回null
public E pollLast() {
final Node<E> l = last;
return (l == null) ? null : unlinkLast(l);
}
// 删除中间节点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 检查是否越界
checkElementIndex(index);
// 删除指定index位置的节点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删除元素的三种方法都是典型的双链表删除元素的方法,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队列首尾删除元素很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

在中间删除元素比较低效,首先要找到删除位置的节点,再修改前后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n)。

前面我们说了,LinkedList是双端队列,还记得双端队列可以作为栈使用吗?

public void push(E e) {
addFirst(e);
} public E pop() {
return removeFirst();
}

栈的特性是LIFO(Last In First Out),所以作为栈使用也很简单,添加删除元素都只操作队列首节点即可。

总结

(1)LinkedList是一个以双链表实现的List;

(2)LinkedList还是一个双端队列,具有队列、双端队列、栈的特性;

(3)LinkedList在队列首尾添加、删除元素非常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

(4)LinkedList在中间添加、删除元素比较低效,时间复杂度为O(n);

(5)LinkedList不支持随机访问,所以访问非队列首尾的元素比较低效;

(6)LinkedList在功能上等于ArrayList + ArrayDeque;

彩蛋

java集合部分的源码分析全部完结,整个专题以ArrayList开头,以LinkedList结尾,我觉得非常合适,因为ArrayList代表了List的典型实现,LInkedList代表了Deque的典型实现,同时LinkedList也实现了List,通过这两个类一首一尾正好可以把整个集合贯穿起来。

还记得我们一共分析了哪些类吗?

下一章,笔者将对整个java集合做一个总结,并提出一些阅读源码过程中的问题,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彤哥读源码”,查看更多源码系列文章, 与彤哥一起畅游源码的海洋。

死磕 java集合之LinkedList源码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死磕 java集合之DelayQueue源码分析

    问题 (1)DelayQueue是阻塞队列吗? (2)DelayQueue的实现方式? (3)DelayQueue主要用于什么场景? 简介 DelayQueue是java并发包下的延时阻塞队列,常用于 ...

  2. 死磕 java集合之PriorityBlockingQueue源码分析

    问题 (1)PriorityBlockingQueue的实现方式? (2)PriorityBlockingQueue是否需要扩容? (3)PriorityBlockingQueue是怎么控制并发安全的 ...

  3. 死磕 java集合之PriorityQueue源码分析

    问题 (1)什么是优先级队列? (2)怎么实现一个优先级队列? (3)PriorityQueue是线程安全的吗? (4)PriorityQueue就有序的吗? 简介 优先级队列,是0个或多个元素的集合 ...

  4. 死磕 java集合之CopyOnWriteArraySet源码分析——内含巧妙设计

    问题 (1)CopyOnWriteArraySet是用Map实现的吗? (2)CopyOnWriteArraySet是有序的吗? (3)CopyOnWriteArraySet是并发安全的吗? (4)C ...

  5. 死磕 java集合之LinkedHashSet源码分析

    问题 (1)LinkedHashSet的底层使用什么存储元素? (2)LinkedHashSet与HashSet有什么不同? (3)LinkedHashSet是有序的吗? (4)LinkedHashS ...

  6. 死磕 java集合之ConcurrentHashMap源码分析(三)

    本章接着上两章,链接直达: 死磕 java集合之ConcurrentHashMap源码分析(一) 死磕 java集合之ConcurrentHashMap源码分析(二) 删除元素 删除元素跟添加元素一样 ...

  7. 死磕 java集合之ArrayDeque源码分析

    问题 (1)什么是双端队列? (2)ArrayDeque是怎么实现双端队列的? (3)ArrayDeque是线程安全的吗? (4)ArrayDeque是有界的吗? 简介 双端队列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它的 ...

  8. 【死磕 Java 集合】— ConcurrentSkipListMap源码分析

    转自:http://cmsblogs.com/?p=4773 [隐藏目录] 前情提要 简介 存储结构 源码分析 主要内部类 构造方法 添加元素 添加元素举例 删除元素 删除元素举例 查找元素 查找元素 ...

  9. 死磕 java集合之ConcurrentSkipListSet源码分析——Set大汇总

    问题 (1)ConcurrentSkipListSet的底层是ConcurrentSkipListMap吗? (2)ConcurrentSkipListSet是线程安全的吗? (3)Concurren ...

随机推荐

  1. Python爬虫开发【第1篇】【多线程爬虫及案例】

    糗事百科爬虫实例: 地址:http://www.qiushibaike.com/8hr/page/1 需求: 使用requests获取页面信息,用XPath / re 做数据提取 获取每个帖子里的用户 ...

  2. mac上为nginx打开防火墙

    1 nginx的路径必须是物理路径,不能是链接 2 执行下面的两个命令后重启电脑 命令 sudo /usr/libexec/ApplicationFirewall/socketfilterfw --a ...

  3. ios app抓包分析

    1 使用rvictl工具 这是mac下的一条命令.ios usb连mac,然后创建虚拟网络接口. 2 使用wireshark抓包 wireshark可以抓这个虚拟网络接口上的数据包.

  4. 文件上传Apache

    Map<String, Object> rtn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 获取文件 String tempPath = re ...

  5. Android4.4.2系统添加自定义按键【转】

    本文转载自:http://developer.t-firefly.com/thread-251-1-1.html 网上存在一些关于Android系统添加自定义按键的文章,但大多针对Android2.3 ...

  6. YTU 2911: 我想放假

    2911: 我想放假 时间限制: 1 Sec  内存限制: 128 MB 提交: 124  解决: 46 题目描述 小明的弟弟上小学了,每次刚入学就想知道什么时候放假,但是每学期开学的日子和每学期的有 ...

  7. NSArray, NSSet, NSDictionary

    一.Foundation framework中用于收集cocoa对象(NSObject对象)的三种集合分别是: NSArray 用于对象有序集合(数组)NSSet 用于对象无序集合(集合) NSDic ...

  8. 并不对劲的bzoj3626:loj2558:p4211:[LNOI2014]LCA

    题目大意 有一棵有\(n\)(\(n\leq5*10^4\))个点的树,\(q\)(\(q\leq5*10^4\))次询问,每次给出\(l,r,x\)表示询问所有编号在\([l,r]\)的点与点\(x ...

  9. windows 2003 server 64 位 IIS 6下部署 32位网站

    在 C:\WINDOWS\system32\inetsrv\MetaBase.xml 设置节点 在 开始--->运行--->输入一下代码,回车即可,就会跳出正在安装NET2.0 代码为   ...

  10. EF 6.0 The conversion of a datetime2 data type to a datetime data type resulted in an out-of-range value. c#中的时间

    在SQL server 中,有两种日期时间类型: 1.DateTime 它的范围是 1753-1-1 至 9999-12-31 2.DateTime2 它的满园是 0001-01-01 至 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