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准化:当单个特征的样本取值相差甚大或明显不遵从高斯正态分布时,标准化表现的效果较差。实际操作中,经常忽略特征数据的分布形状,移除每个特征均值,划分离散特征的标准差,从而等级化,进而实现数据中心化。

一、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或者去除均值和方差进行缩放

公式为:(X-X_mean)/X_std 计算时对每个属性/每列分别进行.

将数据按其属性(按列进行)减去其均值,然后除以其方差。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对每个属性/每列来说所有数据都聚集在0附近,方差值为1。

首先说明下sklearn中preprocessing库里面的scale函数使用方法:

sklearn.preprocessing.scale(X, axis=0, with_mean=True,with_std=True,copy=True)

根据参数的不同,可以沿任意轴标准化数据集。

参数解释:

  • X:数组或者矩阵
  • axis:int类型,初始值为0,axis用来计算均值 means 和标准方差 standard deviations. 如果是0,则单独的标准化每个特征(列),如果是1,则标准化每个观测样本(行)。
  • with_mean: boolean类型,默认为True,表示将数据均值规范到0
  • with_std: boolean类型,默认为True,表示将数据方差规范到1

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现在我构造一个数据集X,然后想要将其标准化。下面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标准化X:

方法一:使用sklearn.preprocessing.scale()函数

方法说明:

  • X.mean(axis=0)用来计算数据X每个特征的均值;
  • X.std(axis=0)用来计算数据X每个特征的方差;
  • preprocessing.scale(X)直接标准化数据X。

将代码整理到一个文件中: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array([[ 1., -1., 2.],
[ 2., 0., 0.],
[ 0., 1., -1.]])
# calculate mean
X_mean = X.mean(axis=0)
# calculate variance
X_std = X.std(axis=0)
# standardize X
X1 = (X-X_mean)/X_std
# use function preprocessing.scale to standardize X
X_scale = preprocessing.scale(X)

最后X_scale的值和X1的值是一样的,前面是单独的使用数学公式来计算,主要是为了形成一个对比,能够更好的理解scale()方法。

方法2:sklearn.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类

该方法也可以对数据X进行标准化处理,实例如下: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array([[ 1., -1., 2.],
[ 2., 0., 0.],
[ 0., 1., -1.]])
scaler = 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X)

这两个方法得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二、将特征的取值缩小到一个范围(如0到1)

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之外,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属性缩放到一个指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常是1-0)之间,这可以通过preprocessing.MinMaxScaler类来实现。

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包括:

  • 1、对于方差非常小的属性可以增强其稳定性;
  • 2、维持稀疏矩阵中为0的条目。

下面将数据缩至0-1之间,采用MinMaxScaler函数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array([[ 1., -1., 2.],
[ 2., 0., 0.],
[ 0., 1., -1.]])
min_max_scaler = preprocessing.MinMaxScaler()
X_minMax = min_max_scaler.fit_transform(X)

最后输出:

array([[ 0.5       ,  0.        ,  1.        ],
[ 1. , 0.5 , 0.33333333],
[ 0. , 1. , 0. ]])

测试用例:

>>> X_test = np.array([[ -3., -1.,  4.]])
>>> X_test_minmax = min_max_scaler.transform(X_test)
>>> X_test_minmax
array([[-1.5 , 0. , 1.66666667]])

注意:这些变换都是对列进行处理。

当然,在构造类对象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指定最大最小值的范围:feature_range=(min, max),此时应用的公式变为:

X_std=(X-X.min(axis=0))/(X.max(axis=0)-X.min(axis=0))
X_minmax=X_std/(X.max(axis=0)-X.min(axis=0))+X.min(axis=0))

三、正则化(Normalization)

正则化的过程是将每个样本缩放到单位范数(每个样本的范数为1),如果要使用如二次型(点积)或者其它核方法计算两个样本之间的相似性这个方法会很有用。

该方法是文本分类和聚类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的基础.

Normalization主要思想是对每个样本计算其p-范数,然后对该样本中每个元素除以该范数,这样处理的结果是使得每个处理后样本的p-范数(l1-norm,l2-norm)等于1。

方法1:使用sklearn.preprocessing.normalize()函数

>>> X = [[ 1., -1.,  2.],
... [ 2., 0., 0.],
... [ 0., 1., -1.]]
>>> X_normalized = preprocessing.normalize(X, norm='l2')
>>> X_normalized
array([[ 0.40..., -0.40..., 0.81...],
[ 1. ..., 0. ..., 0. ...],
[ 0. ..., 0.70..., -0.70...]])

方法2:sklearn.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类

>>> normalizer = preprocessing.Normalizer().fit(X)  # fit does nothing
>>> normalizer
Normalizer(copy=True, norm='l2')

然后使用正则化实例来转换样本向量:

>>> normalizer.transform(X)
array([[ 0.40..., -0.40..., 0.81...],
[ 1. ..., 0. ..., 0. ...],
[ 0. ..., 0.70..., -0.70...]])
>>> normalizer.transform([[-1., 1., 0.]])
array([[-0.70..., 0.70..., 0. ...]])

两种方法都可以,效果是一样的。


四、二值化(Binarization)

特征的二值化主要是为了将数据特征转变成boolean变量。在sklearn中,sklearn.preprocessing.Binarizer函数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实例如下:

>>> X = [[ 1., -1.,  2.],
... [ 2., 0., 0.],
... [ 0., 1., -1.]]
>>> binarizer = preprocessing.Binarizer().fit(X) # fit does nothing
>>> binarizer
Binarizer(copy=True, threshold=0.0)
>>> binarizer.transform(X)
array([[ 1., 0., 1.],
[ 1., 0., 0.],
[ 0., 1., 0.]])

Binarizer函数也可以设定一个阈值,结果数据值大于阈值的为1,小于阈值的为0,实例代码如下:

>>> binarizer = preprocessing.Binarizer(threshold=1.1)
>>> binarizer.transform(X)
array([[ 0., 0., 1.],
[ 1., 0., 0.],
[ 0., 0., 0.]])

五、缺失值处理

由于不同的原因,许多现实中的数据集都包含有缺失值,要么是空白的,要么使用NaNs或者其它的符号替代。这些数据无法直接使用scikit-learn分类器直接训练,所以需要进行处理。幸运地是,sklearn中的Imputer类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来处理缺失值,如使用均值、中位值或者缺失值所在列中频繁出现的值来替换。

下面是使用均值来处理的实例:

>>> import numpy as np
>>>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Imputer
>>> imp = Imputer(missing_values='NaN', strategy='mean', axis=0)
>>> imp.fit([[1, 2], [np.nan, 3], [7, 6]])
Imputer(axis=0, copy=True, missing_values='NaN', strategy='mean', verbose=0)
>>> X = [[np.nan, 2], [6, np.nan], [7, 6]]
>>> print(imp.transform(X))
[[ 4. 2. ]
[ 6. 3.666...]
[ 7. 6. ]]

Imputer类同样支持稀疏矩阵:

>>> import scipy.sparse as sp
>>> X = sp.csc_matrix([[1, 2], [0, 3], [7, 6]])
>>> imp = Imputer(missing_values=0, strategy='mean', axis=0)
>>> imp.fit(X)
Imputer(axis=0, copy=True, missing_values=0, strategy='mean', verbose=0)
>>> X_test = sp.csc_matrix([[0, 2], [6, 0], [7, 6]])
>>> print(imp.transform(X_test))
[[ 4. 2. ]
[ 6. 3.666...]
[ 7. 6. ]]

References


												

Scikit-learn库中的数据预处理(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cikit-learn库中的数据预处理:独热编码(二)

    在上一篇博客中介绍了数值型数据的预处理但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集通常都含有分类型变量(categorical value)的特征.当我们讨论分类型数据时,我们不区分其取值是否有序.比如T恤尺寸是有序的,因为 ...

  2. 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

    小伙伴们大家好~o( ̄▽ ̄)ブ,沉寂了这么久我又出来啦,这次先不翻译优质的文章了,这次我们回到Python中的机器学习,看一下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老规矩还是先强调一下我的开发环境是 ...

  3. 项目中通过Sorlj获取索引库中的数据

    在开发项目中通过使用Solr所提供的Solrj(java客户端)获取索引库中的数据,这才是真正对项目起实质性作用的功能,提升平台的检索性能及检索结果的精确性 第一步,引入相关依赖的jar包 第二步,根 ...

  4.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八):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一)简介

    1 简介 数据挖掘的五大流程: 1. 获取数据 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从数据中检测,纠正或删除损坏,不准确或不适用于模型的记录的过程 可能面对的问题有:数据类型不同,比如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数字 ...

  5. Java读取Excel并与SqlServer库中的数据比较

    先说说需求.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表里存在一些数据,现在整理的Excel文档中也存在一些数据,现在需要通过根据比较某个字段值(唯一)来判断出,在库中有但excel中没有的数据. 大概的思路就 ...

  6. VBA 练习-从两个库中调用数据到活动表中

    练习VBA Sub 填报入库单() Dim basedb As String, cpdb As String, wb As Workbook, ws As Worksheet, curWs As Wo ...

  7. 划词标注1——使用svg绘制换行文本并自动识别库中字典数据

    业务需求 给出一段文本,自动识别出文本中包含的关键字信息,关键字是库里已知的数据,根据类型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业务分析 1)采用css:文本识别出来后,根据识别出的文本更改对应文本的dom,通过更 ...

  8. sql server 如何在全库中查找数据在哪个表

    1.查找字段在库中哪个表 如果要查找FName select   a.name,b.name   from   syscolumns a   inner   join   sysobjects   b ...

  9.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十三):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六)特征选择 feature_selection 简介

    当数据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特征工程了. 在做特征选择之前,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跟数据提供者开会!跟数据提供者开会!跟数据提供者开会!一定要抓住给你提供数据的人,尤其是理解业务和数据含义的人, ...

随机推荐

  1. pageHelper详解

    详见:https://github.com/pagehelper/Mybatis-PageHelper/edit/master/wikis/zh/HowToUse.md ## 使用方法 1. 引入分页 ...

  2. dorado 7 使用总结

    最近项目上需要,使用了dorado 7 ,总体感觉还可以,快速开发很方便,然而在方便的同时,难免有些太过繁琐,很多东西都封装了起来,会造成很多不便.因此快速开发的项目可以使用,其它的不推荐.现在打算将 ...

  3. java学习日志--char和int的相互转换

    package shugen; /*ASCLL码表 * 48 数字0 * 49 1 * 50 2 * 51 3 * 52 4 * 53 5 * 54 6 * 55 7 * 56 8 * 57 9 */ ...

  4. Effective C++标题整理

    Effective C++ 话说光看这50个tip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实际使用的时候才体现它们的价值才对. 就像只看<代码大全>不能成为一个好程序员,必须结合实际写项目经验才行. 从C转向C ...

  5. 为什么map对象不能使用stl中的sort函数

    STL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算法中,sort()是最复杂最庞大的一个.这个算法接受两个RandomAccestlerators(随机存取迭代器),然后将区间内的所有元素以渐增方式由小到大重新排列.第二个版本 ...

  6. python 使用time / datetime进行时间、时间戳、日期转换

    python 使用time 进行时间.时间戳.日期格式转换 #!/usr/bin/python3 # -*- coding: utf-8 -*- # @Time : 2017/11/7 15:53 # ...

  7. Python学习——字典

    字典 字典是另一种可变容器模型,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 1.创建字典 字典由键和对应值成对组成.每个键与值之间用:隔开,每对之间逗号隔开. 每个键应当互不相同,值可以相同.若同时出现两个相同的键,则后 ...

  8. 洛谷 4251 [SCOI2015]小凸玩矩阵

    [题解] 二分答案+二分图匹配. 先二分最小值Min,然后扫一遍这个矩阵,把满足a[i][j]<=Min的i,j连边,之后跑二分图匹配,如果最大匹配数大于等于n-k+1,当前的Min即是合法的. ...

  9. Java Arrays.sort相关用法与重载

    Java Arrays.sort() Java中的数组排序函数, 头文件 import java.util.Arrays; 相关API Arrays.sort(arys[]) Arrays.sort( ...

  10. [bzoj1925][Sdoi2010][地精部落] (序列动态规划)

    Description 传说很久以前,大地上居住着一种神秘的生物:地精. 地精喜欢住在连绵不绝的山脉中.具体地说,一座长度为 N 的山脉 H可分 为从左到右的 N 段,每段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高度 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