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最短路算法
Dijkstra最短路算法
--转自啊哈磊【坐在马桶上看算法】算法7:Dijkstra最短路算法
上节我们介绍了神奇的只有五行的Floyd最短路算法,它可以方便的求得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这称为“多源最短路”。本周来来介绍指定一个点(源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也叫做“单源最短路径”。例如求下图中的1号顶点到2、3、4、5、6号顶点的最短路径。

与Floyd-Warshall算法一样这里仍然使用二维数组e来存储顶点之间边的关系,初始值如下。

我们还需要用一个一维数组dis来存储1号顶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初始路程,如下。

我们将此时dis数组中的值称为最短路的“估计值”。
既然是求1号顶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程,那就先找一个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通过数组dis可知当前离1号顶点最近是2号顶点。当选择了2号顶点后,dis[2]的值就已经从“估计值”变为了“确定值”,即1号顶点到2号顶点的最短路程就是当前dis[2]值。为什么呢?你想啊,目前离1号顶点最近的是2号顶点,并且这个图所有的边都是正数,那么肯定不可能通过第三个顶点中转,使得1号顶点到2号顶点的路程进一步缩短了。因为1号顶点到其它顶点的路程肯定没有1号到2号顶点短,对吧O(∩_∩)O~
既然选了2号顶点,接下来再来看2号顶点有哪些出边呢。有2->3和2->4这两条边。先讨论通过2->3这条边能否让1号顶点到3号顶点的路程变短。也就是说现在来比较dis[3]和dis[2]+e[2][3]的大小。其中dis[3]表示1号顶点到3号顶点的路程。dis[2]+e[2][3]中dis[2]表示1号顶点到2号顶点的路程,e[2][3]表示2->3这条边。所以dis[2]+e[2][3]就表示从1号顶点先到2号顶点,再通过2->3这条边,到达3号顶点的路程。
我们发现dis[3]=12,dis[2]+e[2][3]=1+9=10,dis[3]>dis[2]+e[2][3],因此dis[3]要更新为10。这个过程有个专业术语叫做“松弛”。即1号顶点到3号顶点的路程即dis[3],通过2->3这条边松弛成功。这便是Dijkstra算法的主要思想:通过“边”来松弛1号顶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路程。
同理通过2->4(e[2][4]),可以将dis[4]的值从∞松弛为4(dis[4]初始为∞,dis[2]+e[2][4]=1+3=4,dis[4]>dis[2]+e[2][4],因此dis[4]要更新为4)。
刚才我们对2号顶点所有的出边进行了松弛。松弛完毕之后dis数组为:

接下来,继续在剩下的3、4、5和6号顶点中,选出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通过上面更新过dis数组,当前离1号顶点最近是4号顶点。此时,dis[4]的值已经从“估计值”变为了“确定值”。下面继续对4号顶点的所有出边(4->3,4->5和4->6)用刚才的方法进行松弛。松弛完毕之后dis数组为:

继续在剩下的3、5和6号顶点中,选出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这次选择3号顶点。此时,dis[3]的值已经从“估计值”变为了“确定值”。对3号顶点的所有出边(3->5)进行松弛。松弛完毕之后dis数组为:

继续在剩下的5和6号顶点中,选出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这次选择5号顶点。此时,dis[5]的值已经从“估计值”变为了“确定值”。对5号顶点的所有出边(5->4)进行松弛。松弛完毕之后dis数组为:

最后对6号顶点所有点出边进行松弛。因为这个例子中6号顶点没有出边,因此不用处理。到此,dis数组中所有的值都已经从“估计值”变为了“确定值”。
最终dis数组如下,这便是1号顶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OK,现在来总结一下刚才的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次找到离源点(上面例子的源点就是1号顶点)最近的一个顶点,然后以该顶点为中心进行扩展,最终得到源点到其余所有点的最短路径。基本步骤如下:
- 将所有的顶点分为两部分:已知最短路程的顶点集合P和未知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Q。最开始,已知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P中只有源点一个顶点。我们这里用一个book[ i ]数组来记录哪些点在集合P中。例如对于某个顶点i,如果book[ i ]为1则表示这个顶点在集合P中,如果book[ i ]为0则表示这个顶点在集合Q中。
 - 设置源点s到自己的最短路径为0即dis=0。若存在源点有能直接到达的顶点i,则把dis[ i ]设为e[s][ i ]。同时把所有其它(源点不能直接到达的)顶点的最短路径为设为∞。
 - 在集合Q的所有顶点中选择一个离源点s最近的顶点u(即dis[u]最小)加入到集合P。并考察所有以点u为起点的边,对每一条边进行松弛操作。例如存在一条从u到v的边,那么可以通过将边u->v添加到尾部来拓展一条从s到v的路径,这条路径的长度是dis[u]+e[u][v]。如果这个值比目前已知的dis[v]的值要小,我们可以用新值来替代当前dis[v]中的值。
 - 重复第3步,如果集合Q为空,算法结束。最终dis数组中的值就是源点到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完整的Dijkstra算法代码如下:
/*
Author:Mengmeng
Time:2016-7-5 11:50:25
Description:
Dijkstra最短路算法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e[][];//两点之间的距离数组,e[1][2]表示顶点1到顶点2之间的距离
int dis[];//顶点1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数组
/*将所有的顶点分为两部分:
已知最短路程的顶点集合P和未知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Q。
最开始,已知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P中只有源点一个顶点。
我们这里用一个book[ i ]数组来记录哪些点在集合P中。
例如对于某个顶点i,如果book[ i ]为1则表示这个顶点在集合P中,
如果book[ i ]为0则表示这个顶点在集合Q中。
*/
int book[];
int i, j, v;//for循环使用变量
int nearestPeak;//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
int peak_num;//顶点个数
int initPath_num;//初始路径数量
int p1, p2;//顶点p1,p2
int D;//p1->p2的距离
int min_dist;//最短路径
// int e[10][10], dis[10], book[10], i, j, n, m, t1, t2, t3, u, v, min;
int inf = ; //用inf(infinity的缩写)存储一个我们认为的正无穷值
//读入peak_num和initPath_num
cout << "读入顶点数peak_num=";
cin >> peak_num;
cout << endl;
cout << "初始路径数initPath_num=";
cin >> initPath_num;
cout << endl;
//初始化:本顶点到本顶点路程为0;本顶点到其它顶点为无限大
for (i = ; i <= peak_num; i++)
for (j = ; j <= peak_num; j++)
if (i == j)
e[i][j] = ;
else
e[i][j] = inf; //读入初始路径的路程;格式:顶点p1->p2的距离为D
cout << "读入初始路径的路程,格式:p1 p2 D" << endl;
for (int i = ; i <= initPath_num; i++)
{
cin >> p1 >> p2 >> D;
e[p1][p2] = D;
} //初始化dis数组,这里是1号顶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初始路程
for (i = ; i <= peak_num; i++)
dis[i] = e[][i]; //book数组初始化
for (i = ; i <= peak_num; i++)
book[i] = ; book[] = ; //输出原始的路程
cout << "原始的路程如下:" << endl;
for (i = ; i <= peak_num; i++)
{
cout << endl;
for (j = ; j <= peak_num; j++)
{
if (e[i][j] == inf)
cout << "∞" << " ";
else
cout << e[i][j] << " ";
}
cout << endl; } //Dijkstra算法核心语句
//单一顶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共需要求顶点数-1次,即(peak_num-1)
for (i = ; i <= peak_num - ; i++)
{
//找到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
min_dist = inf;
for (j = ; j <= peak_num; j++)
{
//在集合Q的所有顶点中选择一个离源点s最近的顶点u,即dis[j]最短,加入到集合P中,所以if条件需满足两个条件
//1、该顶点在集合Q中,即(book[j]==0)
//2、dis要足够小
if (book[j] == && dis[j]<min_dist)
{
min_dist = dis[j];//每次dis[j]都与min_dist比较,当小于min_dist时,min_dist重新赋值,保证min_dist存储的是当前未知路径最短的路径值
nearestPeak = j;//存储当前未知路径最小的路径值对应的顶点
}
}
book[nearestPeak] = ;//然后将当前未知路径最小的路径值对应的顶点从集合Q加入到集合P中
/*找到当前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后,开始比较直接由顶点1->未知的其余顶点v的值是否比
先经由顶点1->nearestPeak,再由顶点nearestPeak->v,若后者更小,则表示顶点1->当前for循环到的顶点v通过nearestPeak->v这条路径松弛成功
*/
for (v = ; v <= peak_num; v++)
{
if (e[nearestPeak][v]<inf)
{
if (dis[v]>dis[nearestPeak] + e[nearestPeak][v])
dis[v] = dis[nearestPeak] + e[nearestPeak][v];
}
}
} //输出最终的结果
cout << "Dijkstra算法求得的1号顶点到其它顶点的最短路程:" << endl;
for (i = ; i <= peak_num; i++)
cout<<dis[i]<<" ";
cout << endl;
return ;
}
可以输入以下数据进行验证。第一行两个整数peak_num,initPath_num。peak_num表示顶点个数(顶点编号为1~peak_num),initPath_num表示边的条数。接下来initPath_num行表示,每行有3个数p1 p2 D。表示顶点p1到顶点p2边的权值为D。
                //6表示顶点数,9表示初始路径数
             //顶点p1->p2的距离D
运行结果:
  
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N)即O(N2)。其中每次找到离1号顶点最近的顶点的时间复杂度是O(N),这里我们可以用“堆”(以后再说)来优化,使得这一部分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logN)。另外对于边数M少于N2的稀疏图来说(我们把M远小于N2的图称为稀疏图,而M相对较大的图称为稠密图),我们可以用邻接表(这是个神马东西?不要着急,下周再仔细讲解)来代替邻接矩阵,使得整个时间复杂度优化到O(MlogN)。请注意!在最坏的情况下M就是N2,这样的话MlogN要比N2还要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有那么多边,因此MlogN要比N2小很多。
Dijkstra最短路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 【坐在马桶上看算法】算法7:Dijkstra最短路算法
		
上周我们介绍了神奇的只有五行的Floyd最短路算法,它可以方便的求得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这称为“多源最短路”.本周来来介绍指定一个点(源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也叫做“单源最短路径 ...
 -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只能计算出一条最短路径,所有路径用dfs)
		
上周我们介绍了神奇的只有五行的 Floyd 最短路算法,它可以方便的求得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这称为"多源最短路".本周来来介绍指定一个点(源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也叫做&q ...
 - 【啊哈!算法】算法7:Dijkstra最短路算法
		
上周我们介绍了神奇的只有五行的Floyd最短路算法,它可以方便的求得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这称为“多源最短路”.本周来来介绍指定一个点(源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也叫做“单源最短路径”.例如求下图 ...
 - 对于dijkstra最短路算法的复习
		
好久没有看图论了,就从最短路算法开始了. dijkstra算法的本质是贪心.只适用于不含负权的图中.因为出现负权的话,贪心会出错. 一般来说,我们用堆(优先队列)来优化,将它O(n2)的复杂度优化为O ...
 - 如何在 Java 中实现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
		
定义 最短路问题的定义为:设 \(G=(V,E)\) 为连通图,图中各边 \((v_i,v_j)\) 有权 \(l_{ij}\) (\(l_{ij}=\infty\) 表示 \(v_i,v_j\) 间 ...
 -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
		
最朴素的做法o(V*V/2+2E)~O(V^2)#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vector>#include&l ...
 - python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示意代码
		
def dijkstra(graph, from_node, to_node): q, seen = [(0, from_node, [])], set() while q: cost, node, ...
 - dijkstra最短路算法(堆优化)
		
这个算法不能处理负边情况,有负边,请转到Floyd算法或SPFA算法(SPFA不能处理负环,但能判断负环) SPFA(SLF优化):https://www.cnblogs.com/yifan0305/ ...
 - 算法学习笔记(三) 最短路 Dijkstra 和 Floyd 算法
		
图论中一个经典问题就是求最短路.最为基础和最为经典的算法莫过于 Dijkstra 和 Floyd 算法,一个是贪心算法,一个是动态规划.这也是算法中的两大经典代表.用一个简单图在纸上一步一步演算,也是 ...
 
随机推荐
- Tomcat Can't load AMD 64-bit .dll on a IA 32
			
Java.lang.UnsatisfiedLinkError: C:\apache\apache-tomcat-7.0.14\bin\tcnative-1.dll: Can't load AMD 64 ...
 - 使用Java的嵌套循环打印出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棱形、矩形的星星图案(Java工程师面试必备)
			
第一遍是看了视频,听老师讲解嵌套循环的使用,然后到星星图形这一步,当时都觉得听明白了,但是自己去做,就是写不出来 第二遍看了赵老师的教程,看了好熟悉的感觉,还是自己写不出来 第三遍找网上关于图形的嵌套 ...
 - Win7 + ubuntu14.04 双系统
			
安装主要分为以下几步:一. 下载Ubuntu 14.04镜像软件:二. 制作U盘启动盘:三. 安装Ubuntu系统:四. 用EasyBCD 创建启动系统. 1. 下载 Ubuntu 14.04 直接到 ...
 - tcp MSL
			
MSL(最大分段生存期)指明TCP报文在Internet上最长生存时间,每个具体的TCP实现都必须选择一个确定的MSL值.RFC 1122建议是2分钟. TIME_WAIT 状态最大保持时间是2 * ...
 - JavaScript由单价、数量计算总价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 ...
 - TFS2008解除独占式锁定文件命令(转载)
			
使用场景:如果项目团队成员A对项目某个文件以独占式方式签出,恰好那天该成员A没有来上班而成员需要对此文件进入修改并check in,这时需要先把A对该文件的锁定解除.没有IDE可以使用,只能使用下面的 ...
 - js控制固定div和随屏滚动div兼容多浏览器和纯css控制(来自网络)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 ...
 - java笔记--用ThreadLocal管理线程,Callable<V>接口实现有返回值的线程
			
用ThreadLocal管理线程,Callable<V>接口实现有返回值的线程 ThreadLocal在我的笔记"关于线程同步"的第5种方式里面有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
 - js获取中国日期-农历
			
/* var bsYear; var bsDate; var bsWeek; var arrLen=8; //数组长度 var sValue=0; //当年的秒数 var dayiy=0; //当年第 ...
 - HDU 4864 Task (贪心+STL多集(二分)+邻接表存储)(杭电多校训练赛第一场1004)
			
题目链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4864 解题报告:有n台机器用来完成m个任务,每个任务有一个难度值和一个需要完成的时间,每台机器有一个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