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是c/c++项目中一种古老的内存管理方式。当我8年前在研究一款名叫TCPMP的开源项目的时候,引用计数就已经有了。

iOS SDK把这项计数封装到了NSAutoreleasePool中。所以我们也在Cocos2d-x中克隆了一套CCAutoreleasePool。两者的用法基本上一样,所以假如你没有涉及过ios开发,你可以看看苹果官方文档NSAutoreleasePool Class Reference。

CCAutoreleasePool

Cocos2d-x的CCAutoreleasePool和cocoa的NSAutoreleasePool有相同的概念和API,但是有两点比较重要的不同:

  1. CCAutoreleasePool不能被开发者自己创建。Cocos2d-x会为我们每一个游戏创建一个自动释放池实例对象,游戏开发者不能新建自动释放池,仅仅需要专注于release/retain cocos2d::CCObject的对象。

  2. CCAutoreleasePool不能被用在多线程中,所以假如你游戏需要网络线程,请仅仅在网络线程中接收数据,改变状态标志,不要这个线程里面调用cocos2d接口。下面就是原因:

CCAutoreleasePool的逻辑是,当你调用object->autorelease(),object就被放到自动释放池中。自动释放池能够帮助你保持这个object的生命周期,直到当前消息循环的结束。在这个消息循环的最后,假如这个object没有被其他类或容器retain过,那么它将自动释放掉。例如,layer->addChild(sprite),这个sprite增加到这个layer的子节点列表中,他的声明周期就会持续到这个layer释放的时候,而不会在当前消息循环的最后被释放掉。

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在网络线层中管理CCObject生命周期,因为在每一个UI线程的最后 ,自动释放对象将会被删除,所以当你调用这些被删掉的对象的时候,你就会遇到crash。

CCObject::release(), retain() and autorelease() 

简而言之,这只有两种情况你需要调用release()方法

  1. 你new一个cocos2d::CCObject子类的对象,例如CCSprite,CCLayer等。

  2. 你得到cocos2d::CCObject子类对象的指针,然后在你的代码中调用过retain方法。

下面例子就是不需要调用retain和release方法:

CCSprite* sprite = CCSprite::create("player.png"); 

这里就没有更多的代码用于sprite了。但是请注意sripte->autorelease()已经在CCSprite::create(const char*)方法中被调用了,因此这个sprite将在消息循环的最后自动释放掉。

使用静态构造函数

CCSprite::create(“player.png”)是一个使用静态构造函数的例子。所以在Cocos2d-x中所有的类,除了单例,都提供了静态构造函数,这些静态构造函数包含下面4项操作:

  1. 新建一个对象

  2. 调用object->init(…)

  3. 假如初始化成功,例如,成功的找到纹理文件,那么接下来将会调用object->autorelease()。

  4. 返回这个已经被标记了autorelease的对象。

所有CCAsdf::createWithXxxx(…)这种类型的函数都有以上这些方式。

在Cocos2d-x v1.x或者更早版本里,这些方式是:

CCSprite* sprite = CCSprite::spriteWithTexture(...) 

使用这些静态构造函数,你不需要关心“new”, “delete”和“autorelease”,仅仅关心object->retain() 和 object->release()。

一个错误的例子

一个开发者报告了一个使用CCArray 并导致crash的例子

bool HelloWorld::init()
{
bool bRet = false;
do
{
//////////////////////////////////////////////////////////////////////////
// super init first
////////////////////////////////////////////////////////////////////////// CC_BREAK_IF(! CCLayer::init()); //////////////////////////////////////////////////////////////////////////
// add your codes below...
////////////////////////////////////////////////////////////////////////// CCSprite* bomb1 = CCSprite::create("CloseNormal.png");
CCSprite* bomb2 = CCSprite::create("CloseNormal.png");
CCSprite* bomb3 = CCSprite::create("CloseNormal.png");
CCSprite* bomb4 = CCSprite::create("CloseNormal.png");
CCSprite* bomb5 = CCSprite::create("CloseNormal.png");
CCSprite* bomb6 = CCSprite::create("CloseNormal.png"); addChild(bomb1,1);
addChild(bomb2,1);
addChild(bomb3,1);
addChild(bomb4,1);
addChild(bomb5,1);
addChild(bomb6,1); m_pBombsDisplayed = CCArray::create(bomb1,bomb2,bomb3,bomb4,bomb5,bomb6,NULL);
//m_pBombsDisplayed 是在头文件中被定义为一个 protected 变量.
// <--- 我们应该添加在这里m_pBombsDisplayed->retain()方法来防止在HelloWorld::refreshData()中crash。 this->scheduleUpdate(); bRet = true;
} while (0); return bRet;
} void HelloWorld::update(ccTime dt)
{
refreshData();
} void HelloWorld::refreshData()
{
m_pBombsDisplayed->objectAtIndex(0)->setPosition(cpp(100,100));
}

他的错误是m_pBombsDisplayed是使用CCArray::create(…)创建的,这种创建方式是静态构造方式,这个数组被标记了autorelease。

所以这个数组会在当前消息循环的最后被CCAutoreleasePool释放掉。

当后面的消息循环调用HelloWorld::update(ccTime)的时候,m_pBombsDisplayed已经是一个野指针了,这就将引起崩溃。

为了修复这个崩溃情况,我们需要增加m_pBombsDisplayed->retain()在 m_pBombsDisplayed =CCArray::create(…);之后, 并且在 HelloWorld::~HelloWorld() 的析构函数中调用m_pBombsDisplayed->release()。

(20)Cocos2d-x中的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和自动释放池(AutoReleasePool)的更多相关文章

  1. OC中对象元素的引用计数 自动释放池的相关概念

    OC中数组对象在是如何处理对象元素的引用计数问题的,同时介绍一下自动释放池的相关概念 一.数组对象是如何处理对象元素的引用计数问题[objc]  view plaincopy 1. //   2. / ...

  2. Objective-C中的引用计数

    导言 Objective-C语言使用引用计数来管理内存,也就是说,每个对象都有个可以递增或递减的计数器.如果想使某个对象继续存活,那就递增其引用计数:用完了之后,就递减其计数.计数为0,就表示没人关注 ...

  3. swift内存管理中的引用计数

    在swift中,每一个对象都有生命周期,当生命周期结束会调用deinit()函数进行释放内存空间. 观察这一段代码: class Person{ var name: String var pet: P ...

  4. OC_内存管理(二)对象复制、循环引用问题、自动释放池

      循环调用: 1.循环引用的问题 两个对象A.B,有可能会出现特殊情况:A中包含B的实例变量:B中也包含A的实例变量,如果这两个实例变量都是强引用(A有着B的实例变量所有权,B也有A的实例变量所有权 ...

  5. Objective-C中的自动释放池

    自动释放池块@autoreleasepool 自动释放池块在MRC和ARC下都可以使用.在MARC下,为了将自动释放池块内部的变量放入自动释放池,需要手动调用autorelease方法:在ARC下,只 ...

  6. OC学习篇之---数组对象的引用计数问题和自动释放池的概念

    之前一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OC中的两个关键字@property和@synthesize的使用的使用: http://blog.csdn.net/jiangwei0910410003/article/de ...

  7. juce中的引用计数

    这个类提供了最基本的引用计数管理,界面库中,经常都需要消息发送,而带来的后果就是不知道消息中包含的对象是否还存在,如果不能很好管理的话就容易出现访问销毁了的对象这样的情况,所以,juce的界面无素也基 ...

  8. Python中的引用计数法

    目录 引用计数法 增量操作 计数器溢出的问题 减量操作 终结器 插入计数处理 引用计数法 增量操作 如果对象的引用数量增加,就在该对象的计数器上进行增量操作.在实际中它是由宏Py_INCREF() 执 ...

  9. java中垃圾回收机制中的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法(最详细)

    首先,我这是抄写过来的,写得真的很好很好,是我看过关于GC方面讲解最清楚明白的一篇.原文地址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39353

随机推荐

  1. mysql 小数处理

    1)四舍五入,保留小数 使用ROUND函数(注意不要使用FORMAT函数,FORMAT函数返回值带有逗号,赋值时会出现错误) 示例:保留两位小数 ROUND(price,2) 2)向上取整 CEIL ...

  2. python常用BIF汇总

    append():在列表末尾增加一个数据项:例如a.append('hello') pop():用于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例如a.pop() extend(): ...

  3. 棒谷科技java岗笔试题与初试题

    选择题 1.银行家算法的作用 2.docker镜像结构 3.docker的默认网络模式 4.spring的动态代理效率比较 5.springboot默认的json 6.springboot多profi ...

  4. docker search 详解

    docker search 用于从 Docker Hub(https://hub.docker.com)中搜索指定的镜像,用法如下: [root@localhost ~]$ docker search ...

  5. 使用 XPath

    XPath 简介: (1) 前面我们爬取一个网页,都是使用正则表达式来提取想要的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比较复杂,一旦有一个地方写错,就匹配不出来了,因此我们可以使用 XPath 来进行提取(2) XPat ...

  6. iOS中UIImage转换为NSData 方法

    参考网址:http://blog.csdn.net/lovenjoe/article/details/7484217 天牛 感谢作者的硕果 在Iphone上有两种读取图片数据的简单方法: UIImag ...

  7. 在lampp的proftpd下新增FTP用户的方法与配置

    用LAMPP的安装方法可以开一个默认的lampp用户,不过多用户怎样管理.目录怎样设置?这里简明说一下. 要求:使用Lampp的proftpd,开通多个FTP用户,并各分配一个目录,而且需要限制用户在 ...

  8. 编译boost程序出现如下错误fatal error LNK1104: cannot open file 'libboost_system-vc100-mt-gd-1_54.lib'的解决方法

    对于如下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boost/asio.hpp> #include <boost/date_time/posix ...

  9. 【Spring Boot && Spring Cloud系列】构建Springboot项目 实现restful风格接口

    项目代码如下: package hello;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 ...

  10. 学习坤哥的replaceTpl方法

    学习坤哥的方法之后自己写的replaceTpl function replaceTpl(tpl, data){///////////////没有传入可让用户自己定义的方式进行替换,不够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