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在游戏中,有一个很常见地需求,就是要让一个角色从A点走向B点,我们期望是让角色走最少的路。嗯,大家可能会说,直线就是最短的。没错,但大多数时候,A到B中间都会出现一些角色无法穿越的东西,比如墙、坑等障碍物。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是的,我们需要有一个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算法的目标就是计算出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而且要能避开障碍物。

百度百科:

A*搜寻算法俗称A星算法。这是一种在图形平面上,有多个节点的路径,求出最低通过成本的算法。常用于游戏中的NPC的移动计算,或线上游戏的BOT的移动计算上。

二.简化搜索区域

要实现寻路,第一步我们要把场景简化出一个易于控制的搜索区域。

怎么处理要根据游戏来决定了。例如,我们可以将搜索区域划分成像素点,但是这样的划分粒度对于一般的游戏来说太高了(没必要)。

作为代替,我们使用格子(一个正方形)作为寻路算法的单元。其他的形状类型也是可能的(比如三角形或者六边形),但是正方形是最简单并且最常用的。

比如地图的长是w=2000像索,宽是h=2000像索,那么我们这个搜索区域可以是二维数组 map[w, h], 包含有400000个正方形,这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地图还会更大。

现在让我们基于目前的区域,把区域划分成多个格子来代表搜索空间(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20*20个格子 = 400 个格子, 每个格式代表了100像索):

既然我们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搜索区域,我们来讨论下A星算法的工作原理吧。

我们需要两个列表 (Open和Closed列表):

一个记录下所有被考虑来寻找最短路径的格子(称为open 列表)

一个记录下不会再被考虑的格子(成为closed列表)

首先在closed列表中添加当前位置(我们把这个开始点称为点 “A”)。然后,把所有与它当前位置相邻的可通行格子添加到open列表中。

现在我们要从A出发到B点。

在寻路过程中,角色总是不停从一个格子移动到另一个相邻的格子,如果单纯从距离上讲,移动到与自身斜对角的格子走的距离要长一些,而移动到与自身水平或垂直方面平行的格子,则要近一些。

为了描述这种区别,先引入二个概念:

节点(Node):每个格子都可以称为节点。

代价(Cost):描述角色移动到某个节点时所走的距离(或难易程度)。

如上图,如果每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相邻一个节点所花的代价记为1,则相邻对角节点的代码为1.4(即2的平方根--勾股定理)

通常寻路过程中的代价用f,g,h来表示

g代表(从指定节点到相邻)节点本身的代价--即上图中的1或1.4

h代表从指定节点到目标节点(根据不同的估价公式--后面会解释估价公式)估算出来的代价。

而 f = g + h 表示节点的总代价

    /// <summary>
/// 寻路节点
/// </summary>
public class NodeItem {
// 是否是障碍物
public bool isWall;
// 位置
public Vector3 pos;
// 格子坐标
public int x, y; // 与起点的长度
public int gCost;
// 与目标点的长度
public int hCost; // 总的路径长度
public int fCost {
get {return gCost + hCost; }
} // 父节点
public NodeItem parent; public NodeItem(bool isWall, Vector3 pos, int x, int y) {
this.isWall = isWall;
this.pos = pos;
this.x = x;
this.y = y;
}
}

注意:这里有二个新的东东 isWall 和 parent。

通常障碍物本身也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不可通过的节点所组成,所以 isWall 是用来标记该节点是否为障碍物(节点)。

另外:在考查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时,总是拿自身节点周围的8个相邻节点来说事儿,相对于周边的节点来讲,自身节点称为它们的父节点(parent).

前面一直在提“网格,网格”,干脆把它也封装成类Grid.cs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public class Grid : MonoBehaviour {
public GameObject NodeWall;
public GameObject Node; // 节点半径
public float NodeRadius = 0.5f;
// 过滤墙体所在的层
public LayerMask WhatLayer; // 玩家
public Transform player;
// 目标
public Transform destPos; /// <summary>
/// 寻路节点
/// </summary>
public class NodeItem {
// 是否是障碍物
public bool isWall;
// 位置
public Vector3 pos;
// 格子坐标
public int x, y; // 与起点的长度
public int gCost;
// 与目标点的长度
public int hCost; // 总的路径长度
public int fCost {
get {return gCost + hCost; }
} // 父节点
public NodeItem parent; public NodeItem(bool isWall, Vector3 pos, int x, int y) {
this.isWall = isWall;
this.pos = pos;
this.x = x;
this.y = y;
}
} private NodeItem[,] grid;
private int w, h; private GameObject WallRange, PathRange;
private List<GameObject> pathObj = new List<GameObject> (); void Awake() {
// 初始化格子
w = Mathf.RoundToInt(transform.localScale.x * 2);
h = Mathf.RoundToInt(transform.localScale.y * 2);
grid = new NodeItem[w, h]; WallRange = new GameObject ("WallRange");
PathRange = new GameObject ("PathRange"); // 将墙的信息写入格子中
for (int x = 0; x < w; x++) {
for (int y = 0; y < h; y++) {
Vector3 pos = new Vector3 (x*0.5f, y*0.5f, -0.25f);
// 通过节点中心发射圆形射线,检测当前位置是否可以行走
bool isWall = Physics.CheckSphere (pos, NodeRadius, WhatLayer);
// 构建一个节点
grid[x, y] = new NodeItem (isWall, pos, x, y);
// 如果是墙体,则画出不可行走的区域
if (isWall) {
GameObject obj = GameObject.Instantiate (NodeWall, pos, Quaternion.identity) as GameObject;
obj.transform.SetParent (WallRange.transform);
}
}
} } // 根据坐标获得一个节点
public NodeItem getItem(Vector3 position) {
int x = Mathf.RoundToInt (position.x) * 2;
int y = Mathf.RoundToInt (position.y) * 2;
x = Mathf.Clamp (x, 0, w - 1);
y = Mathf.Clamp (y, 0, h - 1);
return grid [x, y];
} // 取得周围的节点
public List<NodeItem> getNeibourhood(NodeItem node) {
List<NodeItem> list = new List<NodeItem> ();
for (int i = -1; i <= 1; i++) {
for (int j = -1; j <= 1; j++) {
// 如果是自己,则跳过
if (i == 0 && j == 0)
continue;
int x = node.x + i;
int y = node.y + j;
// 判断是否越界,如果没有,加到列表中
if (x < w && x >= 0 && y < h && y >= 0)
list.Add (grid [x, y]);
}
}
return list;
} // 更新路径
public void updatePath(List<NodeItem> lines) {
int curListSize = pathObj.Count;
for (int i = 0, max = lines.Count; i < max; i++) {
if (i < curListSize) {
pathObj [i].transform.position = lines [i].pos;
pathObj [i].SetActive (true);
} else {
GameObject obj = GameObject.Instantiate (Node, lines [i].pos, Quaternion.identity) as GameObject;
obj.transform.SetParent (PathRange.transform);
pathObj.Add (obj);
}
}
for (int i = lines.Count; i < curListSize; i++) {
pathObj [i].SetActive (false);
}
}
}

在寻路的过程中“条条道路通罗马”,路径通常不止一条,只不过所花的代价不同而已。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找一条代价最小的路径。

但是,即使是代价相同的最佳路径,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走法。

用代码如何估算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代价呢?

//曼哈顿估价法
private function manhattan(node:Node):Number
{
return Math.abs(node.x - _endNode.x) * _straightCost + Math.abs(node.y + _endNode.y) * _straightCost;
} //几何估价法
private function euclidian(node:Node):Number
{
var dx:Number=node.x - _endNode.x;
var dy:Number=node.y - _endNode.y;
return Math.sqrt(dx * dx + dy * dy) * _straightCost;
} //对角线估价法
private function diagonal(node:Node):Number
{
var dx:Number=Math.abs(node.x - _endNode.x);
var dy:Number=Math.abs(node.y - _endNode.y);
var diag:Number=Math.min(dx, dy);
var straight:Number=dx + dy;
return _diagCost * diag + _straightCost * (straight - 2 * diag);
}

上面的代码给出了三种基本的估价算法(也称估价公式),其算法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对于“曼哈顿算法”最贴切的描述莫过于孙燕姿唱过的那首成名曲“直来直往”,笔直的走,然后转个弯,再笔直的继续。

“几何算法”的最好解释就是“勾股定理”,算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然后乘上代价因子。

“对角算法”综合了以上二种算法,先按对角线走,一直走到与终点水平或垂直平行后,再笔直的走。

这三种算法可以实现不同的寻路结果,我们这个例子用的是“对角算法”:

复制代码
// 获取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int getDistanceNodes(Grid.NodeItem a, Grid.NodeItem b) {
int cntX = Mathf.Abs (a.x - b.x);
int cntY = Mathf.Abs (a.y - b.y);
// 判断到底是那个轴相差的距离更远 , 实际上,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将代价*10变成了整数。
if (cntX > cntY) {
return 14 * cntY + 10 * (cntX - cntY);
} else {
return 14 * cntX + 10 * (cntY - cntX);
}
}

好吧,下面直接贴出全部的寻路算法 FindPath.cs: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public class FindPath : MonoBehaviour {
private Grid grid; // Use this for initialization
void Start () {
grid = GetComponent<Grid> ();
} // Update is called once per frame
void Update () {
FindingPath (grid.player.position, grid.destPos.position);
} // A*寻路
void FindingPath(Vector3 s, Vector3 e) {
Grid.NodeItem startNode = grid.getItem (s);
Grid.NodeItem endNode = grid.getItem (e); List<Grid.NodeItem> openSet = new List<Grid.NodeItem> ();
HashSet<Grid.NodeItem> closeSet = new HashSet<Grid.NodeItem> ();
openSet.Add (startNode); while (openSet.Count > 0) {
Grid.NodeItem curNode = openSet [0]; for (int i = 0, max = openSet.Count; i < max; i++) {
if (openSet [i].fCost <= curNode.fCost &&
openSet [i].hCost < curNode.hCost) {
curNode = openSet [i];
}
} openSet.Remove (curNode);
closeSet.Add (curNode); // 找到的目标节点
if (curNode == endNode) {
generatePath (startNode, endNode);
return;
} // 判断周围节点,选择一个最优的节点
foreach (var item in grid.getNeibourhood(curNode)) {
// 如果是墙或者已经在关闭列表中
if (item.isWall || closeSet.Contains (item))
continue;
// 计算当前相领节点现开始节点距离
int newCost = curNode.gCost + getDistanceNodes (curNode, item);
// 如果距离更小,或者原来不在开始列表中
if (newCost < item.gCost || !openSet.Contains (item)) {
// 更新与开始节点的距离
item.gCost = newCost;
// 更新与终点的距离
item.hCost = getDistanceNodes (item, endNode);
// 更新父节点为当前选定的节点
item.parent = curNode;
// 如果节点是新加入的,将它加入打开列表中
if (!openSet.Contains (item)) {
openSet.Add (item);
}
}
}
} generatePath (startNode, null);
} // 生成路径
void generatePath(Grid.NodeItem startNode, Grid.NodeItem endNode) {
List<Grid.NodeItem> path = new List<Grid.NodeItem>();
if (endNode != null) {
Grid.NodeItem temp = endNode;
while (temp != startNode) {
path.Add (temp);
temp = temp.parent;
}
// 反转路径
path.Reverse ();
}
// 更新路径
grid.updatePath(path);
} // 获取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int getDistanceNodes(Grid.NodeItem a, Grid.NodeItem b) {
int cntX = Mathf.Abs (a.x - b.x);
int cntY = Mathf.Abs (a.y - b.y);
// 判断到底是那个轴相差的距离更远
if (cntX > cntY) {
return 14 * cntY + 10 * (cntX - cntY);
} else {
return 14 * cntX + 10 * (cntY - cntX);
}
} }

运行效果图:

红色区域是标识出来的不可以行走区域。

完整代码下载

http://pan.baidu.com/s/1jInjLDs

算法 A-Star(A星)寻路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星寻路算法入门(Unity实现)

    最近简单学习了一下A星寻路算法,来记录一下.还是个萌新,如果写的不好,请谅解.Unity版本:2018.3.2f1 A星寻路算法是什么 游戏开发中往往有这样的需求,让玩家控制的角色自动寻路到目标地点, ...

  2. 无递归 A星寻路算法

    整理硬盘的时候,发现我早些年写的A星寻路算法.特放上来,待有缘人拿去,无递归噢,性能那是杠杠的. 码上伺候 public class Node { public int X { get; set; } ...

  3. A星寻路算法介绍

    你是否在做一款游戏的时候想创造一些怪兽或者游戏主角,让它们移动到特定的位置,避开墙壁和障碍物呢? 如果是的话,请看这篇教程,我们会展示如何使用A星寻路算法来实现它! 在网上已经有很多篇关于A星寻路算法 ...

  4. 用简单直白的方式讲解A星寻路算法原理

    很多游戏特别是rts,rpg类游戏,都需要用到寻路.寻路算法有深度优先搜索(DFS),广度优先搜索(BFS),A星算法等,而A星算法是一种具备启发性策略的算法,效率是几种算法中最高的,因此也成为游戏中 ...

  5. A星寻路算法

    A星寻路算法 1.准备一个close关闭列表(存放已被检索的点),一个open开启列表(存放未被检索的点),一个当前点的对象cur 2.将cur设成开始点 3.从cur起,将cur点放入close表中 ...

  6. cocos2d-x学习日志(13) --A星寻路算法demo

    你是否在做一款游戏的时候想创造一些怪兽或者游戏主角,让它们移动到特定的位置,避开墙壁和障碍物呢?如果是的话,请看这篇教程,我们会展示如何使用A星寻路算法来实现它! A星算法简介: A*搜寻算法俗称A星 ...

  7. A星寻路算法(A* Search Algorithm)

    你是否在做一款游戏的时候想创造一些怪兽或者游戏主角,让它们移动到特定的位置,避开墙壁和障碍物呢? 如果是的话,请看这篇教程,我们会展示如何使用A星寻路算法来实现它! 在网上已经有很多篇关于A星寻路算法 ...

  8. A星寻路算法-Mind&Hand(C++)

    //注1:Mind & Hand,MIT校训,这里指的理解与实现(动脑也动手) //注2:博文分为两部分:(1)理解部分,为参考其他优秀博文的摘要梳理:(2)代码部分,是C++代码实现的,源码 ...

  9. 【Android】基于A星寻路算法的简单迷宫应用

    简介 基于[漫画算法-小灰的算法之旅]上的A星寻路算法,开发的一个Demo.目前实现后退.重新载入.路径提示.地图刷新等功能.没有做太多的性能优化,算是深化对A星寻路算法的理解. 界面预览: 初始化: ...

  10. [转载]A星寻路算法介绍

    转载自:http://www.raywenderlich.com/zh-hans/21503/a%E6%98%9F%E5%AF%BB%E8%B7%AF%E7%AE%97%E6%B3%95%E4%BB% ...

随机推荐

  1. ES6--ES12笔记整理(1)

    一.let const 五个共同特点 不允许重复声明 块级作用域 不存在变量提升 不影响作用域链 暂时性死区---在代码块内,使用let/cons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 ...

  2. SpringBoot数据源相关配置

    数据源配置 单数据源 配置步骤 引入依赖:H2数据库驱动.JDBC依赖.acturator(运维).web模块(用于测试).lambok(使用@Slf4j打印日志). 直接配置所需的Bean,注入容器 ...

  3. [cf1219G]Harvester

    分类讨论(以下仅考虑行,列的情况):1.4行的,求出每一行的和后找到4个最大值即可:2.3行1列,枚举列,再将每一行最大值减去那一列的值后取3个最大值得和即可:3.2行2列,发现行和列是等价的,因此可 ...

  4. Java8-JVM内存区域划分白话解读

    前言 java作为一款能够自动管理内存的语言,与传统的c/c++语言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虽然我们无需去管理内存,但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异常,我们需要对java内部数据如何存储有一定了解,已应对突发问 ...

  5. ASP .Net Core 在 CentOS8 ARM 下连接 SQL Server 2008 R2(Hypervisor)

    本文主要记录在 ARM 系统下无法连接SQL Server 2008 R2 的解决过程. 解决方案是使用 ODBC 的方式连接数据库,进行操作. 手上有公司的华为鲲鹏云计算 ARM 架构的 CentO ...

  6. 洛谷 P7620 - CF1431J Zero-XOR Array(状压 dp)

    洛谷题面传送门 首先显然题目等价于求有多少个长度 \(n-1\) 的序列 \(b\) 满足 \(a_i\le b_i\le a_{i+1}\),满足 \(b_1\oplus b_2\oplus\cdo ...

  7. DP 优化方法大杂烩 & 做题记录 I.

    标 * 的是推荐阅读的部分 / 做的题目. 1. 动态 DP(DDP)算法简介 动态动态规划. 以 P4719 为例讲一讲 ddp: 1.1. 树剖解法 如果没有修改操作,那么可以设计出 DP 方案 ...

  8. 【R】如何将重复行转化为多列(一对一转化一对多)?

    目录 需求 方法一 方法二 需求 一个数据框一列或多列中有重复行,如何将它的重复行转化为多列?即本来两列一对一的关系,如何转化为一对多的关系?普通的spread函数实现较为麻烦. 示例数据如下: It ...

  9. Java 好用的东西

    Java自带的一些好用的东西: 求一个数的每一位:(toCharArray) int i = 10;char[] s = String.valueOf(i).toCharArray(); 十进制转二进 ...

  10. 暂时lvs

    负载均衡集群是 load balance 集群的简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负载均衡集群.常用的负载均衡开源软件有nginx.lvs.haproxy,商业的硬件负载均衡设备F5.Netscale.这里主要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