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方介绍及其用法

1.1 组件介绍

要想搞明白<keep-alive>组件的内部实现原理,首先我们得搞明白这个组件怎么用以及为什么要用它,关于<keep-alive>组件,官网如下介绍:

<keep-alive>Vue中内置的一个抽象组件,它自身不会渲染一个 DOM 元素,也不会出现在父组件链中。当它包裹动态组件时,会缓存不活动的组件实例,而不是销毁它们。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常变动的组件或者需要缓存的组件用<keep-alive>包裹起来,这样<keep-alive>就会帮我们把组件保存在内存中,而不是直接的销毁,这样做可以保留组件的状态或避免多次重新渲染,以提高页面性能。

1.2 用法

<keep-alive>组件可接收三个属性:

  • include -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只有名称匹配的组件会被缓存。
  • exclude -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任何名称匹配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 max - 数字。最多可以缓存多少组件实例。

includeexclude 属性允许组件有条件地缓存。二者都可以用逗号分隔字符串、正则表达式或一个数组来表示:

<!-- 逗号分隔字符串 -->
<keep-alive include="a,b">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 正则表达式 (使用 `v-bind`) -->
<keep-alive :include="/a|b/">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 数组 (使用 `v-bind`) -->
<keep-alive :include="['a', 'b']">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匹配时首先检查组件自身的 name 选项,如果 name 选项不可用,则匹配它的局部注册名称 (父组件 components 选项的键值),也就是组件的标签值。匿名组件不能被匹配。

max表示最多可以缓存多少组件实例。一旦这个数字达到了,在新实例被创建之前,已缓存组件中最久没有被访问的实例会被销毁掉。

请读者注意此处加粗的地方,暂时有个印象,后面我们会详细说明。

<keep-alive :max="10">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OK,以上就是<keep-alive>组件的官方介绍及其用法,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其内部实现原理。

2. 实现原理

<keep-alive>Vue 源码中实现的一个组件,也就是说 Vue 源码不仅实现了一套组件化的机制,也实现了一些内置组件,该组件的定义在 src/core/components/keep-alive.js 中:

export default {
name: 'keep-alive',
abstract: true, props: {
in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ex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max: [String, Number]
}, created () {
this.cache = Object.create(null)
this.keys = []
}, destroyed () {
for (const key in this.cache) {
pruneCacheEntry(this.cache, key, this.keys)
}
}, mounted () {
this.$watch('in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this.$watch('ex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 render() {
/* 获取默认插槽中的第一个组件节点 */
const slot = this.$slots.default
const vnode = getFirstComponentChild(slot)
/* 获取该组件节点的componentOptions */
const componentOptions = vnode && vnode.componentOptions if (componentOptions) {
/* 获取该组件节点的名称,优先获取组件的name字段,如果name不存在则获取组件的tag */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componentOptions) const { include, exclude } = this
/* 如果name不在inlcude中或者存在于exlude中则表示不缓存,直接返回vnode */
if (
(include && (!name || !matches(include, name))) ||
// excluded
(exclude && name && matches(exclude, name))
) {
return vnode
} const { cache, keys } = this
const key = vnode.key == null
// same constructor may get registered as different local components
// so cid alone is not enough (#3269)
?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if (cache[key])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 make current key freshest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else {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prune oldest entry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
return vnode || (slot && slot[0])
}
}

这是该组件的源码,是不是突然看到一大片代码有点惊慌失措,哈哈哈,不要急不要慌,接下来我们抽丝剥茧,逐个击破。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该组件内没有常规的<template></template>等标签,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规的模板组件,取而代之的是它内部多了一个叫做render的函数,它是一个函数式组件,执行 <keep-alive> 组件渲染的时候,就会执行到这个 render 函数。了解了这个以后,接下来我们从上到下一步一步细细阅读。

2.1 props

props选项内接收传进来的三个属性:includeexcludemax。如下:

props: {
in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ex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max: [String, Number]
}

include 表示只有匹配到的组件会被缓存,而 exclude 表示任何匹配到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max表示缓存组件的数量,因为我们是缓存的 vnode 对象,它也会持有 DOM,当我们缓存的组件很多的时候,会比较占用内存,所以该配置允许我们指定缓存组件的数量。

2.2 created

created 钩子函数里定义并初始化了两个属性: this.cachethis.keys

created () {
this.cache = Object.create(null)
this.keys = []
}

this.cache是一个对象,用来存储需要缓存的组件,它将以如下形式存储:

this.cache = {
'key1':'组件1',
'key2':'组件2',
// ...
}

this.keys是一个数组,用来存储每个需要缓存的组件的key,即对应this.cache对象中的键值。

2.3 destroyed

<keep-alive>组件被销毁时,此时会调用destroyed钩子函数,在该钩子函数里会遍历this.cache对象,然后将那些被缓存的并且当前没有处于被渲染状态的组件都销毁掉。如下:

destroyed () {
for (const key in this.cache) {
pruneCacheEntry(this.cache, key, this.keys)
}
} // pruneCacheEntry函数
function pruneCacheEntry (
cache: VNodeCache,
key: string,
keys: Array<string>,
current?: VNode
) {
const cached = cache[key]
/* 判断当前没有处于被渲染状态的组件,将其销毁*/
if (cached && (!current || cached.tag !== current.tag)) {
cached.componentInstance.$destroy()
}
cache[key] = null
remove(keys, key)
}

2.4 mounted

mounted钩子函数中观测 includeexclude 的变化,如下:

mounted () {
this.$watch('in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this.$watch('ex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

如果includeexclude 发生了变化,即表示定义需要缓存的组件的规则或者不需要缓存的组件的规则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执行pruneCache函数,函数如下:

function pruneCache (keepAliveInstance, filter) {
const { cache, keys, _vnode } = keepAliveInstance
for (const key in cache) {
const cachedNode = cache[key]
if (cachedNode) {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cachedNode.componentOptions)
if (name && !filter(name))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 keys, _vnode)
}
}
}
}

在该函数内对this.cache对象进行遍历,取出每一项的name值,用其与新的缓存规则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上,则表示在新的缓存规则下该组件已经不需要被缓存,则调用pruneCacheEntry函数将其从this.cache对象剔除即可。

2.5 render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render函数,也是本篇文章中的重中之重。以上工作都是一些辅助工作,真正实现缓存功能的就在这个render函数里,接下来我们逐行分析它。

render函数中首先获取第一个子组件节点的 vnode

/* 获取默认插槽中的第一个组件节点 */
const slot = this.$slots.default
const vnode = getFirstComponentChild(slot)

由于我们也是在 <keep-alive> 标签内部写 DOM,所以可以先获取到它的默认插槽,然后再获取到它的第一个子节点。<keep-alive> 只处理第一个子元素,所以一般和它搭配使用的有 component 动态组件或者是 router-view

接下来获取该组件节点的名称:

/* 获取该组件节点的名称 */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componentOptions) /* 优先获取组件的name字段,如果name不存在则获取组件的tag */
function getComponentName (opts: ?VNodeComponentOptions): ?string {
return opts && (opts.Ctor.options.name || opts.tag)
}

然后用组件名称跟 includeexclude 中的匹配规则去匹配:

const { include, exclude } = this
/* 如果name与include规则不匹配或者与exclude规则匹配则表示不缓存,直接返回vnode */
if (
(include && (!name || !matches(include, name))) ||
// excluded
(exclude && name && matches(exclude, name))
) {
return vnode
}

如果组件名称与 include 规则不匹配或者与 exclude 规则匹配,则表示不缓存该组件,直接返回这个组件的 vnode,否则的话走下一步缓存:

const { cache, keys } = this
/* 获取组件的key */
const key = vnode.key == null
?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 如果命中缓存,则直接从缓存中拿 vnode 的组件实例 */
if (cache[key])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 调整该组件key的顺序,将其从原来的地方删掉并重新放在最后一个 */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 如果没有命中缓存,则将其设置进缓存 */
else {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如果配置了max并且缓存的长度超过了this.max,则从缓存中删除第一个 */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 最后设置keepAlive标记位 */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首先获取组件的key值:

const key = vnode.key == null?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拿到key值后去this.cache对象中去寻找是否有该值,如果有则表示该组件有缓存,即命中缓存:

/* 如果命中缓存,则直接从缓存中拿 vnode 的组件实例 */
if (cache[key])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 调整该组件key的顺序,将其从原来的地方删掉并重新放在最后一个 */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直接从缓存中拿 vnode 的组件实例,此时重新调整该组件key的顺序,将其从原来的地方删掉并重新放在this.keys中最后一个。

如果this.cache对象中没有该key值:

/* 如果没有命中缓存,则将其设置进缓存 */
else {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如果配置了max并且缓存的长度超过了this.max,则从缓存中删除第一个 */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表明该组件还没有被缓存过,则以该组件的key为键,组件vnode为值,将其存入this.cache中,并且把key存入this.keys中。此时再判断this.keys中缓存组件的数量是否超过了设置的最大缓存数量值this.max,如果超过了,则把第一个缓存组件删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删除第一个缓存组件并且为什么命中缓存了还要调整组件key的顺序?

这其实应用了一个缓存淘汰策略LRU: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

它的算法是这样子的:

  1. 将新数据从尾部插入到this.keys中;

  2. 每当缓存命中(即缓存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this.keys的尾部;

  3. this.keys满的时候,将头部的数据丢弃;

LRU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所以我们将命中缓存的组件key重新插入到this.keys的尾部,这样一来,this.keys中越往头部的数据即将来被访问几率越低,所以当缓存数量达到最大值时,我们就删除将来被访问几率最低的数据,即this.keys中第一个缓存的组件。这也就是在1.2节中加粗强调的已缓存组件中最久没有被访问的实例会被销毁掉的原因所在。

OK,言归正传,以上工作做完后设置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最后将vnode返回。

以上就是render函数的整个过程。

3. 生命周期钩子

组件一旦被 <keep-alive> 缓存,那么再次渲染的时候就不会执行 createdmounted 等钩子函数,但是我们很多业务场景都是希望在我们被缓存的组件再次被渲染的时候做一些事情,好在 Vue 提供了 activateddeactivated 两个钩子函数,它的执行时机是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激活时调用和停用时调用,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一下这两个钩子函数,示例如下:

let A = {
template: '<div class="a">' +
'<p>A Comp</p>' +
'</div>',
name: 'A',
mounted(){
console.log('Comp A mounted')
},
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A activated')
},
de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A deactivated')
}
} let B = {
template: '<div class="b">' +
'<p>B Comp</p>' +
'</div>',
name: 'B',
mounted(){
console.log('Comp B mounted')
},
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B activated')
},
de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B deactivated')
}
} let vm = new Vue({
el: '#app',
template: '<div>' +
'<keep-alive>' +
'<component :is="currentComp">' +
'</component>' +
'</keep-alive>' +
'<button @click="change">switch</button>' +
'</div>',
data: {
currentComp: 'A'
},
methods: {
change() {
this.currentComp = this.currentComp === 'A' ? 'B' : 'A'
}
},
components: {
A,
B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两个组件AB并为其绑定了钩子函数,并且在根组件中用 <keep-alive>组件包裹了一个动态组件,这个动态组件默认指向组件A,当点击switch按钮时,动态切换组件AB。我们来看下效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第一次打开页面时,组件A被挂载,执行了组件Amountedactivated钩子函数,当点击switch按钮后,组件A停止调用,同时组件B被挂载,此时执行了组件Adeactivated和组件Bmountedactivated钩子函数。此时再点击switch按钮,组件B停止调用,组件A被再次激活,我们发现现在只执行了组件Aactivated钩子函数,这就验证了文档中所说的组件一旦被 <keep-alive> 缓存,那么再次渲染的时候就不会执行 createdmounted 等钩子函数。

4. 总结

以上就是从Vue源码层面剖析了<keep-alive>组件的实现原理以及观察了其对应的两个钩子函数的调用时机。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在面试中被问到<keep-alive>组件的实现原理的时候就不慌不忙啦。

(完)

通俗易懂了解Vue内置组件keep-alive内部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Vue内置组件keep-alive的使用

    本文主要介绍Vue内置组件keep-alive的使用. Vue内置组件keep-alive的使用 keep-alive接收三个props:●include -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只有名称匹配的组件会 ...

  2. Vue内置组件[回顾]

    1.动态组件 在某些场景,往往需要我们动态切换页面部分区域的视图,这个时候内置组件component就显得尤为重要. component接收一个名为is的属性,is的值应为父组件中注册过的组件的名称, ...

  3. vue内置组件 transition 和 keep-alive 使用

    1.transition name - string,用于自动生成 CSS 过渡类名.例如:name: 'fade' 将自动拓展为.fade-enter,.fade-enter-active等.默认类 ...

  4. vue内置组件——transition简单原理图文详解

    基本概念 Vue 在插入.更新或者移除 DOM 时,提供多种不同方式的应用过渡效果 在 CSS 过渡和动画中自动应用 class 可以配合使用第三方 CSS 动画库,如 Animate.css 在过渡 ...

  5. Vue基础(环境配置、内部指令、全局API、选项、内置组件)

    1.环境配置 安装VsCode 安装包管理工具:直接下载 NodeJS 进行安装即可,NodeJS自带 Npm 包管理工具,下载地址:https://nodejs.org/en/download/安装 ...

  6. vue第十一单元(内置组件)

    第十一单元(内置组件) #课程目标 熟练掌握component组件的用法 熟练使用keep-alive组件 #知识点 #1.component组件 component是vue的一个内置组件,作用是:配 ...

  7. 阅读vue源码-----内置组件篇(keep-alive)

    1.前言: <keep-alive>是vue实现的一个内置组件,也就是说vue源码不仅实现了一套组件化的机制,也实现了一些内置组件. <keep-alive>官网介绍如下:&l ...

  8. form-create教程:给内置组件和自定义组件添加事件

    本文将介绍form-create如何给内置组件和自定义组件添加事件 form-create 是一个可以通过 JSON 生成具有动态渲染.数据收集.验证和提交功能的表单生成器.并且支持生成任何 Vue ...

  9. vue-learning:34 - component - 内置组件 - 缓存组件keep-alive

    vue内置缓存组件keep-alive <keep-alive>标签内包裹的组件切换时会缓存组件实例,而不是销毁它们.避免多次加载相应的组件,减少性能消耗.并且当组件在 <keep- ...

随机推荐

  1. python+selenium遇到元素定位不到的问题,顺便记录一下自己这次的错误(报错selenium.common.exceptions.NoSuchElementException)

    今天在写selenium一个发送邮件脚本时,遇到一些没有找到页面元素的错误.经过自己反复调试,找原因百度,终于解决了.简单总结一下吧,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Frame控件嵌套,.Frame/Ifram ...

  2. BF算法(蛮力匹配)

    输入主串a,模式b b在a中的位置 1.在串a和串b中设置比较的下标i=0,j=0: 2.重复下述操作,直到a或b的所有字符均比较完毕: 2.1如果a[i]等于b[i],继续比较a和b的下一对字符: ...

  3. 为什么那么多自学JAVA的后来都放弃了?总结起来就这些原因

    目前信息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互联网就成为了很多普通人想要涉及的行业,因为相比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涨薪幅度大,机会也多,所以就会大批的人想要转行来学习Java开发. 目前来讲市场上需要的Java人员非 ...

  4. CS184.1X 计算机图形学导论 作业0

    1.框架下载 在网站上下载了VS2012版本的作业0的框架,由于我的电脑上的VS是2017版的,根据提示安装好C++的版本,并框架的解决方案 重定解决方案目标为2017版本. 点击运行,可以出来界面. ...

  5. 算法学习之剑指offer(五)

    题目1 题目描述 输入一个整数数组,判断该数组是不是某二叉搜索树的后序遍历的结果.如果是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假设输入的数组的任意两个数字都互不相同. public class Solution ...

  6. django开发中关于外键设置

    django开发中关于外键设置 我们建模型的时候会用到ForeignKey 而由于外键的约数会导致一些保存 所有我们ctrl+左键进入源码 源码 def __init__(self, to, on_d ...

  7. postman常用断言

    1.Code is 200 断言状态码是200 2.contains string 断言respoonse body中包含string 3.json value check (检查JSON值)

  8. B/S 端基于 HTML5 + WebGL 的 VR 3D 机房数据中心可视化

    前言 在 3D 机房数据中心可视化应用中,随着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网络摄像机更多的应用于监控系统中,尤其是高清时代的来临,更加快了网络摄像机的发展和应用. 在监控摄像机数量的不断庞大的 ...

  9. Tomcat 的单机多实例配置

    有时候需要在一个服务器上部署多个Tomcat,通过不同的端口进行区分,比如,反向代理.但是不想简单的通过复制Tomcat来实现,这样既不方便以后的升级也不方便管理,那么这时候就需要配置Tomcat的单 ...

  10. 死磕 java线程系列之线程池深入解析——生命周期

    (手机横屏看源码更方便) 注:java源码分析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均基于 java8 版本. 注:线程池源码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均指ThreadPoolExecutor类. 简介 上一章我们一起重温了下线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