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包和拆包是TCP网络编程中不可避免的,无论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当我们读取或者发送消息的时候,都需要考虑TCP底层的粘包/拆包机制。

TCP粘包和拆包

TCP是个“流”协议,所谓流,就是没有界限的一串数据。TCP底层并不了解上层业务数据的具体含义,它会根据TCP缓冲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包的划分,所以在业务上认为,一个完整的包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包进行发送,也有可能把多个小的包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包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粘包和拆包问题。

如图所示,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读取到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故可能存在以下4种情况。

  1.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数据包,分别是D1和D2,没有粘包和拆包;
  2. 服务端一次接收到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粘合在一起,被称为TCP粘包;
  3.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完整的D1包和D2包的部分内容,第二次读取到了D2包的剩余内容,这被称为TCP拆包
  4.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D1包的部分内容D1_1,第二次读取到了D1包的剩余内容D1_2和D2包的整包。

如果此时服务端TCP接收滑窗非常小,而数据包D1和D2比较大,很有可能会发生第五种可能,即服务端分多次才能将D1和D2包接收完全,期间发生多次拆包。

TCP粘包和拆包产生的原因

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需要经过操作系统的缓冲区,而造成粘包和拆包的主要原因就在这个缓冲区上。粘包可以理解为缓冲区数据堆积,导致多个请求数据粘在一起,而拆包可以理解为发送的数据大于缓冲区,进行拆分处理。

详细来说,造成粘包和拆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 应用程序write写入的字节大小大于套接口发送缓冲区大小
  2. 进行MSS大小的TCP分段
  3. 以太网帧的payload大于MTU进行IP分片。

粘包和拆包的解决方法

由于底层的TCP无法理解上层的业务数据,所以在底层是无法保证数据包不被拆分和重组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上层的应用协议栈设计来解决,根据业界的主流协议的解决方案,可以归纳如下。

  1. 消息长度固定,累计读取到长度和为定长LEN的报文后,就认为读取到了一个完整的信息
  2. 将回车换行符作为消息结束符
  3. 将特殊的分隔符作为消息的结束标志,回车换行符就是一种特殊的结束分隔符
  4. 通过在消息头中定义长度字段来标识消息的总长度

Netty中的粘包和拆包解决方案

针对上一小节描述的粘包和拆包的解决方案,对于拆包问题比较简单,用户可以自己定义自己的编码器进行处理,Netty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组件。对于粘包的问题,由于拆包比较复杂,代码比较处理比较繁琐,Netty提供了4种解码器来解决,分别如下:

  1. 固定长度的拆包器 FixedLengthFrameDecoder,每个应用层数据包的都拆分成都是固定长度的大小
  2. 行拆包器 LineBasedFrameDecoder,每个应用层数据包,都以换行符作为分隔符,进行分割拆分
  3. 分隔符拆包器 DelimiterBasedFrameDecoder,每个应用层数据包,都通过自定义的分隔符,进行分割拆分
  4. 基于数据包长度的拆包器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将应用层数据包的长度,作为接收端应用层数据包的拆分依据。按照应用层数据包的大小,拆包。这个拆包器,有一个要求,就是应用层协议中包含数据包的长度

以上解码器在使用时只需要添加到Netty的责任链中即可,大多数情况下这4种解码器都可以满足了,当然除了以上4种解码器,用户也可以自定义自己的解码器进行处理。具体可以参考以下代码示例:

// Server主程序
public class XNetty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accept 处理连接的线程池
NioEventLoopGroup accept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 read io 处理数据的线程池
NioEventLoopGroup read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try {
ServerBootstrap serverBootstrap = new ServerBootstrap();
serverBootstrap
.group(acceptGroup, readGroup)
.channel(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
.childHandler(
new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SocketChannel ch) throws Exception {
ChannelPipeline pipeline = ch.pipeline(); // 增加解码器
pipeline.addLast(new XDecoder()); // 打印出内容 handdler
pipeline.addLast(new XHandler());
}
});
System.out.println("启动成功,端口 7777");
serverBootstrap.bind(7777).sync().channel().closeFuture().sync();
} finally {
acceptGroup.shutdownGracefully();
readGroup.shutdownGracefully();
}
}
} // 解码器
public class XDecoder extends ByteToMessageDecoder { static final int PACKET_SIZE = 220; // 用来临时保留没有处理过的请求报文
ByteBuf tempMsg = Unpooled.buffer(); /**
* @param ctx
* @param in 请求的数据
* @param out 将粘在一起的报文拆分后的结果保留起来
* @throws Exception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ecod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ByteBuf in, List<Object> out)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收到了一次数据包,长度是:" + in.readableBytes()); // 合并报文
ByteBuf message = null;
int tmpMsgSize = tempMsg.readableBytes();
// 如果暂存有上一次余下的请求报文,则合并
if (tmpMsgSize > 0) {
message = Unpooled.buffer();
message.writeBytes(tempMsg);
message.writeBytes(in);
System.out.println("合并:上一数据包余下的长度为:" + tmpMsgSize + ",合并后长度为:" + message.readableBytes());
} else {
message = in;
} int size = message.readableBytes();
int counter = size / PACKET_SIZE;
for (int i = 0; i < counter; i++) {
byte[] request = new byte[PACKET_SIZE];
// 每次从总的消息中读取220个字节的数据
message.readBytes(request); // 将拆分后的结果放入out列表中,交由后面的业务逻辑去处理
out.add(Unpooled.copiedBuffer(request));
} // 多余的报文存起来
// 第一个报文: i+ 暂存
// 第二个报文: 1 与第一次
size = message.readableBytes();
if (size != 0) {
System.out.println("多余的数据长度:" + size);
// 剩下来的数据放到tempMsg暂存
tempMsg.clear();
tempMsg.writeBytes(message.readBytes(size));
}
}
} // 处理器
public class XHandler extend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omplet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ctx.flush();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throws Exception {
ByteBuf byteBuf = (ByteBuf) msg;
byte[] content = new byte[byteBuf.readableBytes()];
byteBuf.readBytes(content);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最终打印" + new String(content));
((ByteBuf) msg).relea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ceptionCaught(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able cause) throws Exception {
cause.printStackTrace();
ctx.close();
}
}

Netty中粘包和拆包的解决方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Netty解决粘包和拆包问题的四种方案

    在RPC框架中,粘包和拆包问题是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因为RPC框架中,各个微服务相互之间都是维系了一个TCP长连接,比如dubbo就是一个全双工的长连接.由于微服务往对方发送信息的时候,所有的请求都是使 ...

  2. Netty入门系列(2) --使用Netty解决粘包和拆包问题

    前言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如果使用Netty来开发一个简单的服务端和客户端,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如何使用解码器来解决TCP的粘包和拆包问题 TCP为什么会粘包/拆包 我们知道,TCP是以一种流的方式来进行网络 ...

  3. 如何基于Netty处理粘包、拆包问题?

    涉及到相关重要组件: ByteToMessageDecoder MessageToMessageDecoder 这两个组件都实现了ChannelInboundHandler接口,这说明这两个组件都是用 ...

  4. 服务端NETTY 客户端非NETTY处理粘包和拆包的问题

    之前为了调式和方便一直没有处理粘包的问题,今天专门花了时间来搞NETTY的粘包处理,要知道在高并发下,不处理粘包是不可能的,数据流的混乱会造成业务的崩溃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所以这个问题 在我心里一直是个 ...

  5. 2.Netty的粘包、拆包(一)

    Netty粘包.拆包 1.什么是拆包.粘包 (1)拆包.粘包介绍 TCP是个"流"协议,所谓流,就是没有界限的一串数据.大家可以想想河里的流水,是连成一片的,其间并没有分界线.TC ...

  6. 3.Netty的粘包、拆包(二)

    Netty提供的TCP数据拆包.粘包解决方案 1.前言 关于TCP的数据拆包.粘包的介绍,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已经有过介绍. 想要了解一下的,请点击这里 Chick Here!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Net ...

  7. TCP粘包、拆包

    TCP粘包.拆包 熟悉tcp编程的可能都知道,无论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当我们读取或发送数据的时候,都需要考虑TCP底层的粘包/拆包机制. TCP是一个“流”协议,所谓流就是没有界限的遗传数据.可以想象 ...

  8. Netty4 学习笔记之三:粘包和拆包

    前言 在上一篇Netty 心跳 demo 中,了解了Netty中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心跳.这篇就来讲讲Netty中的粘包和拆包以及相应的处理. 名词解释 粘包: 会将消息粘粘起来发送.类似吃米饭,一 ...

  9. 粘包和拆包及Netty解决方案

    在RPC框架中,粘包和拆包问题是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因为RPC框架中,各个微服务相互之间都是维系了一个TCP长连接,比如dubbo就是一个全双工的长连接.由于微服务往对方发送信息的时候,所有的请求都是使 ...

随机推荐

  1. poj - 1860 Currency Exchange Bellman-Ford 判断正环

    Currency Exchange POJ - 1860 题意: 有许多货币兑换点,每个兑换点仅支持两种货币的兑换,兑换有相应的汇率和手续费.你有s这个货币 V 个,问是否能通过合理地兑换货币,使得你 ...

  2. codeforces Round #389(Div.2)C Santa Claus and Robot(思维题)

    题目链接:http://codeforces.com/contest/752/problem/C 题意:给出一系列机器人的行动方向(机器人会走任意一条最短路径),问最少标记几个点能让机器人按这个 路径 ...

  3. JavaScript中的Cookie 和 Json的使用

    JavaScript中的Cookie 和 Json的使用 JSON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的是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 ...

  4. 不权威的国产CPU发展历程

    最近进行了一些国产化相关工作 趁着周末有时间,自己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内容. 毕竟不是处理器和芯片的业内人士,里面多有纰漏,请谅解. 希望可以作为入门学习的简单知识. 1.0 远古时代 unix 世 ...

  5. to_char()、to_date()的区别

    to_char 是把日期或数字转换为字符串 to_date 是把字符串转换为数据库中得日期类型 还记得以前初次接触oracle时对一些函数还不是很熟悉,老是弄错,比如在mysql中可以运行,但在ora ...

  6. JavaScript数组方法速查,32个数组的常用方法和属性

    JavaScript数组方法速查手册极简版 http://30ke.cn/doc/js-array-method JavaScript数组方法速查手册极简版中共收了32个数组的常用方法和属性,并根据方 ...

  7. 【LeetCode】103# 二叉树的锯齿形层次遍历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二叉树,返回其节点值的锯齿形层次遍历.(即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进行下一层遍历,以此类推,层与层之间交替进行). 例如: 给定二叉树 [3,9,20,null,null,15,7], ...

  8. MD5字符串加密

    MD5字符串加密 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MD5(中文名为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为计算机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函数,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护.该算法的文件号为RFC 132 ...

  9. 在 ABP vNext 中编写仓储单元测试的问题一则

    一.问题 新项目是基于 ABP vNext 框架进行开发的,所以我要求为每层编写单元测试.在同事为某个仓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他的对某个聚合根的 A 字段进行了更新,随后对某个导 ...

  10. centos7下mysql 用户管理和权限设置

    1.进入mysql命令行,输入root及密码[root@localhost ~]# mysql -u root -pEnter password: Welcome to the MySQL mon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