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详谈
官方文档地说明
几个关键的信息:基于Map接口实现、允许null键/值、非同步、不保证有序(比如插入的顺序)、也不保证序不随时间变化。
一.概述
- HashMap 是一个散列表,它存储的内容是键值对(key-value)映射。
- HashMap 继承于AbstractMap,实现了Map、Cloneable、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 HashMap 的实现不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它的key、value都可以为null。此外,HashMap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
- HashMap有两个很重要的参数,容量(Capacity)和负载因子(Load factor)
(1)两个重要参数
Initial capacity The capacity is the number of buckets in the hash table, The initial capacity is simply the capacity at the time the hash table is created.
Load factor The load factor is a measure of how full the hash table is allowed to get before its capacity is automatically increased.
简单的说,Capacity就是bucket的大小,Load factor就是bucket填满程度的最大比例(“初始容量” 和 “加载因子”)。如果对迭代性能要求很高的话,不要把capacity
设置过大(初始16),也不要把load factor(默认加载因子是 0.75)
设置过小。当bucket中的entries的数目大于capacity*load factor
时就需要对哈希表进行 rehash 操作(即重建内部数据结构)调整bucket的大小为当前的2倍。
除此外还有table, size, threshold,modCount也比较重要的参数
- table是一个Entry[]数组类型,而Entry实际上就是一个单向链表。哈希表的"key-value键值对"都是存储在Entry数组中的。
- size是HashMap的大小,它是HashMap保存的键值对的数量。
- threshold是HashMap的阈值,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调整HashMap的容量。threshold的值="容量*加载因子",当HashMap中存储数据的数量达到threshold时,就需要将HashMap的容量加倍。
- modCount是用来实现fail-fast机制的。
loadFactor就是加载因子。
(2)构造函数
// 默认构造函数。
HashMap() // 指定“容量大小”的构造函数
HashMap(int capacity) // 指定“容量大小”和“加载因子”的构造函数
HashMap(int 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包含“子Map”的构造函数
HashMap(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ap)
(3)哈希桶数组
- HashMap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段,就是 Node[] table,即哈希桶数组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用来定位数组索引位置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链表的下一个node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 }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newValue) { ... }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 }
}
Node是HashMap的一个内部类,实现了Map.Entry接口,本质是就是一个映射(键值对)。哈希桶数组table的长度length大小必须为2的n次方.主要是为了在取模和扩容时做优化,同时为了减少冲突,HashMap定位哈希桶索引位置时,也加入了高位参与运算的过程。
当链表长度太长(默认超过8)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利用红黑树快速增删改查的特点提高HashMap的性能。
(4)主要API
void clear()
Object clone()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Set<Entry<K, V>> entrySet()
V get(Object key)
boolean isEmpty()
Set<K> keySet()
V put(K key, V value)
void putAll(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ap)
V remove(Object key)
int size()
Collection<V> values()
二.主要实现
(1)put函数的实现
具体代码实现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对key的hashCode()做hash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hash函数解析见(2)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tab为空则创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计算index,并对null做处理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 节点存在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 该链为树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 该链为链表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 写入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 超过load factor*current capacity,resize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从上面代码可知, put函数大致的思路为
- 对key的hashCode()做hash,然后再计算index;
- 如果没碰撞直接放到bucket里;
- 如果碰撞了,以链表的形式存在buckets后;
- 如果碰撞导致链表过长(大于等于
TREEIFY_THRESHOLD
),就把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 如果节点已经存在就替换old value(保证key的唯一性)
- 如果bucket满了(超过
load factor*current capacity
),就要resize。
(2)确定哈希桶数组索引位置
- 在对hashCode()计算hash时具体实现是这样的: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h = key.hashCode() 为第一步 取hashCode值
// h ^ (h >>> 16) 为第二步 高位参与运算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计算数组下标的indexOf方法具体代码实现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jdk1.7的源码,jdk1.8没有这个方法,但是实现原理一样的
return h & (length-1); //第三步 取模运算
}
在get和put的过程中,计算下标时,先对hashCode进行hash操作,然后再通过hash值进一步计算下标,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Hash算法本质上就是三步:取key的hashCode值、高位运算、取模运算。
HashMap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2的n次方,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优化。当length总是2的n次方时,h& (length-1)运算等价于对length取模,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在获取HashMap的元素时,基本分两步:
- 首先根据hashCode()做hash,然后确定bucket的index;
- 如果bucket的节点的key不是我们需要的,则通过keys.equals()在链中找。
在Java 8之前的实现中是用链表解决冲突的,在产生碰撞的情况下,进行get时,两步的时间复杂度是O(1)+O(n)。因此,当碰撞很厉害的时候n很大,O(n)的速度显然是影响速度的。
因此在Java 8中,利用红黑树替换链表,这样复杂度就变成了O(1)+O(logn)了,这样在n很大的时候,能够比较理想的解决这个问题,在Java 8:HashMap的性能提升一文中有性能测试的结果。
(3)get函数的实现
在理解了put之后,get就很简单了。大致思路如下:
bucket里的第一个节点,直接命中;
如果有冲突,则通过key.equals(k)去查找对应的entry
若为树,则在树中通过key.equals(k)查找,O(logn);
若为链表,则在链表中通过key.equals(k)查找,O(n)。
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 直接命中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 未命中
if ((e = first.next) != null) {
// 在树中get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 在链表中get
do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4)RESIZE的实现
当然Java里的数组是无法自动扩容的,方法是使用一个新的数组代替已有的容量小的数组,就像我们用一个小桶装水,如果想装更多的水,就得换大水桶。
当put时,如果发现目前的bucket占用程度已经超过了Load Factor所希望的比例,那么就会发生resize。在resize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把bucket扩充为2倍,之后重新计算index,把节点再放到新的bucket中。resize的注释是这样描述的:
大致意思就是说,当超过限制的时候会resize,然而又因为我们使用的是2次幂的扩展(指长度扩为原来2倍),所以,元素的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再移动2次幂的位置。
怎么理解呢?例如我们从16扩展为32时,具体的变化如下所示:
因此元素在重新计算hash之后,因为n变为2倍,那么n-1的mask范围在高位多1bit(红色),因此新的index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扩充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
这个设计确实非常的巧妙,既省去了重新计算hash值的时间,而且同时,由于新增的1bit是0还是1可以认为是随机的,因此resize的过程,均匀的把之前的冲突的节点分散到新的bucket了。
代码实现如下: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 超过最大值就不再扩充了,就只好随你碰撞去吧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 没超过最大值,就扩充为原来的2倍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 计算新的resize上限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 把每个bucket都移动到新的buckets中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 原索引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 原索引+oldCap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 原索引放到bucket里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 原索引+oldCap放到bucket里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小结
(1) 扩容是一个特别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当程序员在使用HashMap的时候,估算map的大小,初始化的时候给一个大致的数值,避免map进行频繁的扩容。
(2) 负载因子是可以修改的,也可以大于1,但是建议不要轻易修改,除非情况非常特殊。
(3) 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不要在并发的环境中同时操作HashMap,建议使用ConcurrentHashMap。
(4) JDK1.8引入红黑树大程度优化了HashMap的性能。
三.常见问题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开始的几个问题,加深对HashMap的理解:
1. 什么时候会使用HashMap?他有什么特点?
是基于Map接口的实现,存储键值对时,它可以接收null的键值,是非同步的,HashMap存储着Entry(hash, key, value, next)对象。
2. 你知道HashMap的工作原理吗?
通过hash的方法,通过put和get存储和获取对象。存储对象时,我们将K/V传给put方法时,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进一步存储,HashMap会根据当前bucket的占用情况自动调整容量(超过Load Facotr
则resize为原来的2倍)。获取对象时,我们将K传给get,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并进一步调用equals()方法确定键值对。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Hashmap通过链表将产生碰撞冲突的元素组织起来,在Java 8中,如果一个bucket中碰撞冲突的元素超过某个限制(默认是8),则使用红黑树来替换链表,从而提高速度。
3. 你知道get和put的原理吗?equals()和hashCode()的都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key的hashCode()进行hashing,并计算下标( (n-1) & hash
),从而获得buckets的位置。如果产生碰撞,则利用key.equals()方法去链表或树中去查找对应的节点
4. 你知道hash的实现吗?为什么要这样实现?
在Java 1.8的实现中,是通过hashCode()的高16位异或低16位实现的:(h = k.hashCode()) ^ (h >>> 16)
,主要是从速度、功效、质量来考虑的,这么做可以在bucket的n比较小的时候,也能保证考虑到高低bit都参与到hash的计算中,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开销。
5. 如果HashMap的大小超过了负载因子(load factor
)定义的容量,怎么办?
如果超过了负载因子(默认0.75),则会重新resize一个原来长度两倍的HashMap,并且重新调用hash方法。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xawei/p/6747660.html
https://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310835.html
【hashMap】详谈的更多相关文章
- HashMap详谈以及实现原理
(一).HashMap 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的实现 允许使用 null 值和 null 键 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想要线程安全,Collections类的静态方法synchronizedM ...
- HashMap实现原理分析--面试详谈
1. HashMap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中有数组和链表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但这两者基本上是两个极端. 数组 数组存储区间是连续的,占用内存严重,故空间复杂的很大.但数组的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小,为O(1 ...
- HashMap与TreeMap源码分析
1. 引言 在红黑树--算法导论(15)中学习了红黑树的原理.本来打算自己来试着实现一下,然而在看了JDK(1.8.0)TreeMap的源码后恍然发现原来它就是利用红黑树实现的(很惭愧学了Ja ...
- HashMap的工作原理
HashMap的工作原理 HashMap的工作原理是近年来常见的Java面试题.几乎每个Java程序员都知道HashMap,都知道哪里要用HashMap,知道HashTable和HashMap之间 ...
- 计算机程序的思维逻辑 (40) - 剖析HashMap
前面两节介绍了ArrayList和LinkedList,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查找元素的效率都比较低,都需要逐个进行比较,本节介绍HashMap,它的查找效率则要高的多,HashMap是什么?怎么用? ...
- Java集合专题总结(1):HashMap 和 HashTable 源码学习和面试总结
2017年的秋招彻底结束了,感觉Java上面的最常见的集合相关的问题就是hash--系列和一些常用并发集合和队列,堆等结合算法一起考察,不完全统计,本人经历:先后百度.唯品会.58同城.新浪微博.趣分 ...
- JavaScript RegExp 基础详谈
前言: 正则对于一个码农来说是最基础的了,而且在博客园中,发表关于讲解正则表达式的技术文章,更是数不胜数,各有各的优点,但是就是这种很基础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真正仔细研究.学习.掌握,而是抱着需要的时 ...
- 学习Redis你必须了解的数据结构——HashMap实现
本文版权归博客园和作者吴双本人共同所有,转载和爬虫请注明原文链接博客园蜗牛 cnblogs.com\tdws . 首先提供一种获取hashCode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式,该方法参照了一位园友的 ...
- HashMap与HashTable的区别
HashMap和HashSet的区别是Java面试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如果没有涉及到Collection框架以及多线程的面试,可以说是不完整.而Collection框架的问题不涉及到HashSet和H ...
随机推荐
- JAVA经典算法40题(原题+分析)之原题
JAVA经典算法40题(上) [程序1] 题目:古典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四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 [程 ...
- bzoj 2510 弱题 矩阵乘
看题就像矩阵乘 但是1000的数据无从下手 打表发现每一行的数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错位的,好像叫什么循环矩阵 于是都可以转化为一行的,O(n3)->O(n2)*logk #include< ...
- BZOJ 1412 狼和羊的故事
首先,题目目的就是为了分割狼群和羊群,即建立超级源和超级汇求最小割从而转化成用网络流来处理. 如果没有空地,那么就是简单的二分图最大匹配,但是题中有空地的出现,所以需要在点与点之间建立双向边(不算后向 ...
- P2P综述
原文参见:http://www.lotushy.com/?p=113 [TOC] 什么是P2P P2P全称是Peer-to-peer.P2P计算或P2P网络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它将任务或负载分发给P ...
- C++ bitset用法
概念: bitset是用来存储位的(其中的元素只有两种形式) 这个类通常用来模拟一个布尔数组,但对空间分配上进行了优化:通常,每个元素只占用一个bit ,而通常char类型是它的八倍 每个位置上的位都 ...
- mysql获取表中日期的年月日时分秒
SELECT year(callTheRollTime) from schedule_account 获取年 SELECT month(callTheRollTime) from schedule_a ...
- 谈谈surging引擎的tcp、http、ws协议和如何容器化部署
1.前言 分布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分布式框架也百花齐放,群雄逐鹿.从中心化服务治理框架,到去中心化分布式服务框架,再到分布式微服务引擎,这都是通过技术不断积累改进而形成的结果.esb,网关, ...
- Python的re模块
什么是re模块,re模块有什么作用? re模块是Python提供的一个正则表达式相关的模块,主要是针对字符串进行模糊匹配,所以在字符串匹配这一功能上,re相当专业. 什么是模糊匹配? 之前的学习字符串 ...
- 服务部署到Swarm Cluster中
对于已存在的镜像,将其部署到服务器中并开始对外服务,便是它的职责,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帮助它完成职责,前两个应用环节都已产生了相应的镜像,在这一环节,将完成服务部署到容器集群的工作,对于这一过程,实际执行 ...
- 使用bootstrap table 数据绑定
1.最近一直在用bootstrap table 这个前端框架做项目,下面是使用bootstrap table 的一些总结 这个使用.Net 中MVC做的: 2.这个是基本的boostrap 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