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C热敏电阻计算器使用方法 NTC热敏电阻计算器 V1.0 10K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温度与阻值对应关系表 Rt = R(25℃)*EXP[B*(1/T - 1/(T+25))] 说明: 1.Rt 是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 2.R是热敏电阻在T2常温下的标称阻值: 3.B值是热敏电阻的重要参数: 4.EXP是e的n次方: 5.这里T1和T2指的是K度即开尔文温度,K度=273.15(绝对温度)+摄氏度: NTC热敏电阻温度计算方法,Steinhart-Hart方程和B值法 NTC…
首先 我们需要明确电路结构 热敏电阻的原理就不再赘述,本文不凑字数,只讲干货 必须要知道的就是串联电阻R9程序中定义为resistanceInSeries ,精度越高越好 为了方便,先在程序中定义好你的热敏类型和相关参数 float resistanceInSeries = 10000.0; //ntc的串联电阻 float ntcBvalue = 3950.0; //Bֵ值 float ntcR25 = 100000.0; //25度时电阻ֵ float KelvinsZero = 273.1…
Rt = R *EXP(B*(1/T1-1/T2))这里T1和T2指的是K度即开尔文温度,K度=273.15(绝对温度)+摄氏度:其中T2=(273.15+25)Rt 是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 R是热敏电阻在T2常温下的标称阻值: B值是热敏电阻的重要参数: EXP是e的n次方: 求T1 =ln(Rt/R)/B+1/T2C程序: #include "math.h" const float Rp=10000.0; //10K const float T2 = (273.15+25.…
-------------------记公司一款已经量产的产品,在最新加工的批次上出现:刚上电就炸毁功率型热敏电阻的问题------------------------- ************写在前面**************** >>>零功率电阻值RT(Ω) RT指在规定温度T时,采用引起电阻值变化相对与总的测量误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的测量功率测得的电阻值. 电阻值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为:RT=RN expB(1/T-1/TN) RT:在温度T(K)时的NTC热敏电阻阻值 RN:在额…
源:NTC热敏电阻基础以及应用和选择 NTC被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由Mn-Co-Ni的氧化物充分混合后烧结而成的陶瓷材料制备而来,它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还具有电阻值-温度特性波动小.对各种温度变化响应快的特点,可被用来做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在电子电路当中也经常被用作实时的温度监控及温度补偿等.随着本体的温度升高,NTC的电阻阻值会呈非线性的下降,这个是NTC的特性.为了更好地利用该特点,在应用前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NTC的基本参数,本文将对此做出讨论,希望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对电子研…
来自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E7%83%AD%E6%95%8F%E7%94%B5%E9%98%BB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是根据温度由公式计算而来的,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 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温度值和实际的温度值存在误差,在一定范围外,误差会相对较大. _____热敏电阻 NTC熱敏電阻的電阻值隨溫度的上昇而下降,也可以用B(或β)參數來描述其特性 T:溫度,單位為K R0:為溫度T0 (25 °C = 298.15 K)時的電阻 求解R可得…
计算公式:Temperature  = {(V25 - VSENSE) / Avg_Slope} + 25 V25              最小=1.34V     典型=1.43V   最大=1.52V   单位是V Avg_Slope   最小=4.0    典型=4.3   最大=4.6        单位是 mV/℃ V25和Avg_Slope一般都是去典型值. VSENSE是AD所读取到的电压值. AD值转采集电压: 采集到的电压=AD值*(电源电压/4096) 4096=0Xfff…
题目链接:http://acm.swust.edu.cn/problem/0166/ Time limit(ms): 5000 Memory limit(kb): 65535   有如下方程组: A1*x1^3+A2*x2^3+A3*x3^3+A4*x4^3+A5*x5^3=0,其中A1…A5都在[-50,50]内. 如果(x1,x2,x3,x4,x5)(其中-50<=xi<=50,xi!=0)能让该等式成立,就说(x1,x2,x3,x4,x5)为其一组解,现在的问题是要问你该等式共有多少组解…
题目链接:http://poj.org/problem?id=2006 解题报告: 题意看了半天,没看懂,再加上化学没学好,更加让我头痛. 假设1L溶解了x摩尔的酸:ka=m*x*nx/ori-x; 得:mnx*x+kax-ka*ori=0; 解方程x=(sqrt(k*k*a*a+4mnka*ori)-ka)/2mn; 溶度为x*m; PH=log10(x*m); 这里log是e为底的,应该用log((double)10)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
斐波那契数列:0.1.1.2.3.5.8.13………… 他的规律是,第一项是0,第二项是1,第三项开始(含第三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 递归实现 看到这个规则,第一个想起当然是递归算法去实现了,于是写了以下一段: public class RecursionForFibonacciSequen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recursion(10)); } public static d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