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首尾字节的tcp分包断包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这个算是我的一点小总结吧,放出来分享给大家,原来在网上找这种算法都找了N久没找到,自己写也是走了许多弯路,就放出来遛一遛吧 大家将就这个看看, 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其余的我就不放出来了,其中的IndexTag和endTag分别是首尾字节 public List<Gnss808RequesInfo> Filter(ref byte[] message) { var list = new List<Gnss808RequesInfo>(); //是否退出循环 var isBrea…
以太网中存在一个对于帧的有效数据大小的限制,即 MTU,以太网的 MTU 为 1500 字节. 一.断包 就是说发送端一次发送的消息长度过大,如果超过了 MTU,那么 ip 会对其进行分片. 在网络编程中,要避免出现 IP 分片.因为是 IP 层是没有超时重传机制的,如果 IP 层对一个数据包进行了分片,只要有一个分片丢失了,只能依赖于传输层进行重传,结果是所有的分片都要重传一遍,这个代价有点大.由此可见,IP 分片会大大降低传输层传送数据的成功率,所以要避免 IP 分片. 对于 UDP 包,我…
一.概念 1)组包.简单的说就是tcp协议把过大的数据包分成了几个小的包传输,接收方要把同一组的数据包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2)半包.指接受方没有接受到一个完整的包,只接受了部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将一个包分配的足够大,导致接受方并不能一次接受完. 3)粘包与分包. 粘包,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
转发: https://blog.csdn.net/pi9nc/article/details/17165171 为什么TCP 会粘包 前几天,调试mina的TCP通信, 第一个协议包解析正常,第二个数据包不完整.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用mina这样通信框架,还会出现这种问题? 带者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问题.  提到通信, 我们面临都通信协议,数据协议的选择. 通信协议我们可选择TCP/UDP: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
为什么TCP 会粘包 前几天,调试mina的TCP通信, 第一个协议包解析正常,第二个数据包不完整.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用mina这样通信框架,还会出现这种问题?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os import subprocess ret = os.popen('dir').read() print(ret) print('*'*50) ret = sub…
转载至https://www.cnblogs.com/kex1n/p/6502002.html 在socket网络程序中,TCP和UDP分别是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因此TCP的socket编程,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对于UDP,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
1.先解释下什么叫粘包和断包 粘包 就是数据以字节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一个数据包的字节可能经过多次的读取粘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断包 一次读取的内容可能包含了两个或多个数据包的内容,那么我们必须要把当前正在读取的数据包的内容读完整,后面的内容交给其他的数据包去处理 2.粘包和断包是只针对解码(拆包)而言的,编码不需要考虑这件事 3.如果你是个新手,你要明白拆包封包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不是一回事,拆包封包是针对协议格式而言的,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是针对包体部分编解码而言的 废话说的不少,但是初接…
Mina框架断包.粘包问题解决方式 Apache Mina Server 是一个网络通信应用框架,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对基于TCP/IP.UDP/IP协议栈的通信框架(当然.也能够提供JAVA 对象的序列化服务.虚拟机管道通信服务等),Mina 能够帮助我们高速开发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网络通信应用,Mina 提供了事件驱动.异步(Mina 的异步IO 默认使用的是JAVA NIO 作为底层支持)操作的编程模型. 在mina中,一般的应用场景用TextLine的Decode和Encode就够用了(Te…
用mina做基于tcp,udp有通讯有段时间了,一直对编码解码不是很熟悉,这次做项目的时候碰到了断包情况,贴一下解决过程, 我接受数据格式如下图所示: unit32为c++中数据类型,代表4个字节,由上图可以看出第二个参数为数据长度 protected boolean doDecode(IoSession session, IoBuffer in, ProtocolDecoderOutput out) throws Exception { in.order(ByteOrder.LITTLE_EN…
1.粘包与段包 粘包:指TCP协议中,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造成的可能原因: 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 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 断包:也就是数据不全,比如包太大,就把包分解成多个小包,多次发送,导致每次接收数据都不全. 2.消息传输的格式 消息长度+消息头+消息体  即前N个字节用于存储消息的长度,用于判断当前消息什么时候结束. 消息头+消息体    即固定长度的消息,前几个字节为消息…
TCP/IP协议栈中一些报文的含义和作用 URG: Urget pointer is valid (紧急指针字段值有效) SYN: 表示建立连接 FIN: 表示关闭连接 ACK: 表示响应 PSH: 表示有 DATA数据传输 RST: 表示连接重置. 1.==++SYN++==:一段TCP对话开始时的数据包,收到的主机将以syn+ack回应,并进入半连接状态,将此链接存入队列,等待75s(可设置). //: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syn= j),将此信息加入未连接队列,并发送请求包给客户(syn=…
 这两天看csdn有一些关于socket粘包,socket缓冲区设置的问题.发现自己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查资料了解记录一下: 一两个简单概念长连接与短连接: 1.长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方先建立通讯连接.连接建立后不断开. 然后再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 2.短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每进行一次报文收发交易时才进行通讯连接,交易完成后马上断开连接.此种方式经常使用于一点对多点 通讯.比方多个Client连接一个Server. 二 什么时候须要考虑粘包问题? 1:假设利用tcp…
看面经时,看到有面试官问TCP的粘包问题.想起来研一做购物车处理数据更新时遇到粘包问题,就总结一下吧. 1 什么是粘包现象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2 为什么出现粘包现象 (1)发送方原因 我们知道,TCP默认会使用Nagle算法.而Nagle算法主要做两件事:1)只有上一个分组得到确认,才会发送下一个分组:2)收集多个小分组,在一个确认到来时一起发送. 所以,正是Nagle算法造成了发送方有可能造成粘包现…
[关键词] TCP IP 数据包 结构 具体解释 网络 协议 一般来说,网络编程我们仅仅须要调用一些封装好的函数或者组件就能完毕大部分的工作,可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就须要深入的理解 网络数据包的结构,以及协议分析.如:网络监控,故障排查等-- IP包是不安全的,可是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在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由IP协议衍生的协议族有10数种(据我所知),以后还会出现 很多其它的基于IP的协议- 先从实际出发吧! 一般我们在谈上网速度的时候,专业上用带宽来描写叙述,事实上不管说网速或者带宽都是不准确…
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C/S两端数据传输时 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根本原因: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解决方法: 1.自定义字典类型 的数据报头{文件名:a,文件的size:1090}计算出该报头的…
被这3个(其实是2个)问题坑惨了,目前没发现存在丢包问题,之前认为的丢包问题事实是不存在的. 粘包和断包的情况是存在的,这两个问题不怕,只要发送接收到的数据包顺序没有被打乱颠倒,一切都好办. 容易掉的坑:acceptor.getFilterChain().addLast("threadPool", new ExecutorFilter(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这个东西容易导致断包的处理顺序被颠倒. 断包只要不处理,累积够了,可以继续再处理.…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itian629/archive/2012/11/16/2774065.html 1.ISO开放系统有以下几层: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2.TCP/IP 网络协议栈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 通信过程中,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
TCP通信粘包问题分析和解决(全) 在socket网络程序中,TCP和UDP分别是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因此TCP的socket编程,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对于UDP,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这样,实际上目前认为,是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
udp通信协议,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由于是无连接的协议,所有udp的传输效率比tcp高.但是udp协议传输较大的数据文件得分包 最近写了个分包组包的方法,拿来和大家分享,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欢迎点评 分包的方法 //每个包中二进制数组的长度 ; //分包的方法,传入一个byte数组和包的编号(编号是用来判断收到数据是否是同一个包的) public static List<UdpPackage> GetList(byte[] bytes, int num) { List<UdpPacka…
TCP之所以能为数据通讯提供可靠的传输,主要在于TCP数据包头部功能非常多.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TCP头部格式(RFC 793.1323定义了TCP头部): TCP头部格式中的内容解析如下:(文末还有Wireshark对TCP抓包分析图) (根据上图,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 Source Port:16bit源端口,数据发起者的端口号: Destination Port:16bit目的端口,数据接收方的端口号: Sequence Number:32bit的序列号,由发送方使用: Ackno…
一般来说,网络编程我们只需要调用一些封装好的函数或者组件就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就需要深入的理解网络数据包的结构,以及协议分析.如:网络监控,故障排查等…… IP包是不安全的,但是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在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由IP协议衍生的协议族有10数种(据我所知),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基于IP的协议… 先从实际出发吧! 一般我们在谈上网速度的时候,专业上用带宽来描述,其实无论说网速或者带宽都是不准确的,呵呵.比如:1兆,512K……有些在学校的学生,也许会有疑问,明明我的业务…
1.ISO开放系统有以下几层: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2.TCP/IP 网络协议栈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 通信过程中,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示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
C/C++ socket编程教程之九:TCP的粘包问题以及数据的无边界性 上节我们讲到了socket缓冲区和数据的传递过程,可以看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无关的,read()/recv() 函数不管数据发送了多少次,都会尽可能多的接收数据.也就是说,read()/recv() 和 write()/send() 的执行次数可能不同. 例如,write()/send() 重复执行三次,每次都发送字符串"abc",那么目标机器上的 read()/recv() 可能分三次接收,每次都接收"…
TCP协议粘包问题详解 前言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TCP协议基于流式传输的最大一个问题,即粘包问题.本章主要介绍TCP粘包的原理与其三种解决粘包的方案.并且还会介绍为什么UDP协议不会产生粘包.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实现远程命令输入 我们准备做一个可以在Client端远程执行Server端shell命令并拿到其执行结果的程序,而涉及到网络通信就必然会出现socket模块,关于如何抉择传输层协议的选择?我们选择使用TCP协议,因为它是可靠传输协议且数据量支持比UDP协议要大.好了废话不多…
TCP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上层的应用协议为了对消息进行区分,往往采用如下4种方式. (1)消息长度固定,累计读取到长度总和为定长LEN的报文后,就认为读取到了一个完整的消息:将计数器置位,重新开始读取下一个数据报: (2)将回车换行符作为消息结束符,例如FTP协议,这种方式在文本协议中应用比较广泛: (3)将特殊的分隔符作为消息的结束标志,回车换行符就是一种特殊的结束分隔符: (4)通过在消息头中定义长度字段来标识消息的总长度. Netty对上面四种应用做了统一的抽象,提供了4种解码器来解决…
tcp传输黏包 tcpip协议使用"流式"(套接字)进行数据的传输,就是说它保证数据的可达以及数据抵达的顺序,但并不保证数据是否在你接收的时候就到达,特别是为了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带宽,底层会使用缓存技术,具体的说就是使用Nagle算法将小的数据包放到一起发送,但是这样也带来一个使用上的问题--黏包,黏包就是说一次将多个数据包发送出去,导致接收方不能进行正常的解析,示意图如下: 发生黏包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发送方进行了不该缓冲的缓冲,比如上图中,收发双方协议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写/解…
一.前言 虽然TCP协议是可靠性传输协议,但是对于TCP长连接而言,对于消息发送仍然可能会发生粘贴的情形.主要是因为TCP是一种二进制流的传输协议,它会根据TCP缓冲对包进行划分.有可能将一个大数据包拆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包,也有可能将多个小的数据包合并成一个数据包. 本篇文章将对TCP粘包和拆包进行介绍: TCP粘包拆包问题及现象 解决方式 二.TCP粘包拆包问题及现象 假设Client端发送两个数据包给Server端,如下图: 但是Server端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形式可能存在以上三种形式: 第一…
Tcp之心跳包 心跳包 跳包之所以叫心跳包是因为:它像心跳一样每隔固定时间发一次,以此来告诉服务器,这个客户端还活着. 事实上这是为了保持长连接,至于这个包的内容,是没有什么特别规定的,不过一般都是很小的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在TCP的机制里面,本身是存在有心跳包的机制的,也就是TCP的选项:SO_KEEPALIVE.系统默认是设置的2小时的心跳频率.但是它检查不到机器断电.网线拔出.防火墙这些断线.而且逻辑层处理断线可能也不是那么好处理.一般,如果只是用于保活还是可以的.心跳包一般来说…
CEIWEI最近发布了Modbus RTU Over TCP/UDP 过滤监控的新工具,下面以Modbus RTU TCP为示例,讲解如何抓取Modbus通信数据包,因为CEIWEI ModbusMonitor 是完全解析了的Modbus协议,监控结果即所得的,就不用自己在再TCP/UDP封包的基础上二次分析了. 下载安装CEIWEI ModbusMonitor过滤监控工具, http://www.ceiwei.com/down/CEIWEI_ModbusMonitor_20223.zip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