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与Go冒泡排序】的更多相关文章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 冒泡排序法 def bubbling(array): # 时间复杂度:O(n^2) for i in range(0, len(array) - 1): for m in range(i + 1, len(array)): if array[i] < array[m]: array[i], array[m] = array[m], array[i] if __name__ == '__main__':…
最近在学习python,用python实现几个简单的排序算法,一方面巩固一下数据结构的知识,另一方面加深一下python的简单语法. 冒泡排序算法的思路是对任意两个相邻的数据进行比较,每次将最小和最大的数据都放在数组头和尾的位置,每次比较完成后除去头.尾的数据,进行比较.python源码如下: def bubble_sort( ): str_array = raw_input("Input your numbers:") array = list(str_array) l = len(…
有趣的事,Python永远不会缺席! 如需转发,请注明出处:小婷儿的python https://www.cnblogs.com/xxtalhr/p/10786904.html 一.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一层一层的将较大的元素往后移动,其现象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慢慢变大类似,故成为冒泡排序. 1.原理 从第一个和第二个开始比较,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则交换…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础排序算法,在python中,我们利用列表的的方式来完成,它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重复的遍历,在遍历的同时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数没有按照我们规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就按照我们预先设定好的是顺序或者逆序输出,类似于烧开水时的气泡,主要操作如下: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升序),就交换他们两个.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
冒泡排序原理: 这一篇百度经验讲得很好,我不多说了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6525d4b13f920bac7d2e9484.html 他讲的是C语言,没有关系,冒泡原理都是一样的 空间复杂度是O(1) 时间最优复杂度是O(n),时间最差复杂度是O(n^2); 时间最优复杂度推导 假如我们要对一个数组1,2,4,5进行升序排序,我们第一趟循环就完成了,即3次,理想的情况下只需排序一趟,以此类推,n个数只需n-1次即可排序完成.所以复杂度是O(n) 时间…
目录 python之冒泡排序 算法原理 算法分析 代码实现 总结 python之冒泡排序 概念: 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A到Z)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算法原理 冒泡排…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从后往前)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对下列数据进行排序 10,4,33,21,54,3,8,11,5,22,2,1,17,13,6 代码: #/usr/bin/eve python # -*- co…
函数的冒泡排序: 本质是,让元素换位置,逐个比较最终排序. 例1:实现a1,a2值互换: a1 = 123 a2 = 456 temp = a1 a1 = a2 a2 = temp print(a1) print(a2) 结果: 456 123 冒泡排序: #!/bin/bash/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li = [22,1,5,4,3,66,22,12,34,21] for j in range(1,len(li)): for i in range(…
# -*- coding:utf-8 -*- import time from Tkinter import * a=[1,9,5,6,8,1] class CanvasDemo(): #n1=70 #n2=n1+40 d1=390 d2=d1-60 weiyi=len(a)-1 def __init__(self): n1=70 n2=n1+40 window=Tk() window.title("冒泡排序演示") self.canvas=Canvas(window,width=50…
首先说一下 冒泡排序 是怎么做的: 总体的想法是,把小的轻的浮上前面去,把大的重的沉到后面去. 这样设置两个指针,i j, 1. i标识每一趟循环.这一趟的目的是把后面那些未排序的数列中最小的浮上前面去. 2. j标识的就是一趟中,具体是怎么找到最小最轻的数的过程.j从末尾开始,逐个与自己前一个数比较大小,如果后面的数小于前面的数,就交换位置,让小的往前窜一个,否则就不动.然后j--,指向前一个,再比较相邻的数大小,直到 j 循环到i的位置,因为i之前的都是排序好的,不用在排了. 3. 一趟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