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truct模块解决tcp的粘包问题】的更多相关文章

服务器端程序 import struct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900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send_msg = input('>>>').encode() bytes_len = struct.pack('i',len(send_msg)) conn.send(bytes_len) conn.send(send_msg) # 粘包现象 co…
首先来看一下产生黏包现象的一段代码: # server.py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9000)) sk.listen() ​ conn,addr = sk.accept() conn.send('hello,'.encode('utf-8')) conn.send('world'.encode('utf-8')) conn.recv(1024) conn.close() ​ sk.close()…
前言 tomcat是常用的Web 应用服务器,目前国内有很多文章讲解了tomcat架构,请求流程等,但是没有如何解析http请求及如何解决TCP粘包拆包,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介绍这块内容,一下内容完全是个人查看tomcat nio 相关源码来总结的,源码版本9.0.30,欢迎提问,欢迎指出错误. 请求解析 参数在请求行时的请求形式 GET /myServlet?name=zhangsan HTTP/1.1Connection: keep-alive 参数在请求体时的请求形式 POST /myS…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ls',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 stdout=subprocess…
转载至https://www.cnblogs.com/kex1n/p/6502002.html 在socket网络程序中,TCP和UDP分别是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因此TCP的socket编程,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对于UDP,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
TCP通信粘包问题分析和解决(全) 在socket网络程序中,TCP和UDP分别是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因此TCP的socket编程,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对于UDP,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这样,实际上目前认为,是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
struct模块 解决黏包问题 FTP…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os import subprocess ret = os.popen('dir').read() print(ret) print('*'*50) ret = sub…
TCP协议粘包问题详解 前言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TCP协议基于流式传输的最大一个问题,即粘包问题.本章主要介绍TCP粘包的原理与其三种解决粘包的方案.并且还会介绍为什么UDP协议不会产生粘包.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实现远程命令输入 我们准备做一个可以在Client端远程执行Server端shell命令并拿到其执行结果的程序,而涉及到网络通信就必然会出现socket模块,关于如何抉择传输层协议的选择?我们选择使用TCP协议,因为它是可靠传输协议且数据量支持比UDP协议要大.好了废话不多…
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C/S两端数据传输时 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根本原因: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解决方法: 1.自定义字典类型 的数据报头{文件名:a,文件的size:1090}计算出该报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