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模式的思想:保证一个特定类仅有一个实例,意味着第二次使用同一个类创建新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与第一次所创建对象完全相同的对象. 下面举几个实现的例子 1.new操作符 这种思想在于当使用同一个构造函数以new操作符来创建多个对象,应该仅获得指向完全相同的对象的新指针. var uni = new Universe(); var uni2 = new Universe(); uni === uni2 //true 2.静态属性中的实例 function Universe(){ if(typeof
GOF里的23种设计模式, 也是在软件开发中早就存在并反复使用的模式. 如果程序员没有明确意识到他使用过某些模式, 那么下次他也许会错过更合适的设计 (这段话来自<松本行弘的程序世界>). 单体模式: 单体(Singleton)模式的思想在于保证一个特定类仅有一个实例.当在第二次使用同一个类创建新对象的时候,和第一次创建对象完全相同对象. 当使用new语法通过构造函数来创建对象,仅仅获得的是指向完全相同的对象的新指针: 例: function uniFn(){}; var uni1 = new
1. 引言 了解Java初始化的顺序,有助于理解Java的初始化机制和内存机制. 顺序:父类static变量->子类static变量->父类成员变量->父类构造器->成员变量->构造器->main函数(说明:static变量包括static变量和static代码块,按位置顺序执行) 2. 样例 2.1 无继承的类的初始化顺序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单体模式(Singleton)是经常为了保证应用程序操作某一全局对象,让其保持一致而产生的对象,例如对文件的读写操作的锁定,数据库操作的时候的事务回滚,还有任务管理器操作,都是一单体模式读取的.创建一个单体模式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私有构造函数(防止其他对象创建实例):2:一个单体类型的私有变量:3:静态全局获取接口 下面我写一个类,为了看是不是单体,就加了一个计数器,如果是同一个类,那么这个类的计数每次调用以后就应该自动加一,而不是重新建对象归零: using System; using
https://blog.csdn.net/wjw521wjw521/article/details/77333820 在java编程中,没用的类定义太多对系统来说也是一个负担,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匿名内部类来简化编程,但匿名内部类访问外部方法的成员变量时都要求外部成员变量添加final修饰符,final修饰变量代表该变量只能被初始化一次,以后不能被修改.但为什么匿名内部类访问外部成员变量就不允许他修改了呢? 接下来这个例子应该足够把这些说清楚了: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