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r语言计算所有列的均值和方差
2024-11-07
使用R语言-计算均值,方差等
R语言对于数值计算很方便,最近用到了计算方差,标准差的功能,特记录. 数据准备 height <- c(6.00, 5.92, 5.58, 5.92) 1 计算均值 mean(height) [1] 5.855 2 计算中位数 median(height) [1] 5.92 3 计算标准差 sd(height) [1] 0.1871719 4 计算方差 var(height) [1] 0.03503333 5 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cor(height,log(height)) [1] 0
R语言计算moran‘I
R语言计算moran‘I install.packages("maptools")#画地图的包 install.packages("spdep")#空间统计,moran'I install.packages("tripack") install.packages("RANN") library("maptools") library("spdep") library("trip
R语言计算相关矩阵然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CSV文件
R语言计算出一个N个属性的相关矩阵(),然后再将相关矩阵输出到CSV文件. 读入的数据文件格式如下图所示: R程序采用如下语句: data<-read.csv("I:\\SB\landuse1986\\copy-number-sb2074.landuse.1986.class.csv")//括号内为读入的csv数据文件的绝对地址,其中的斜杠采用向左的双斜杠 write.csv(cor(data,method="spearman"),file="I:\
R语言计算IV值
更多大数据分析.建模等内容请关注公众号<bigdatamodeling> 在对变量分箱后,需要计算变量的重要性,IV是评估变量区分度或重要性的统计量之一,R语言计算IV值的代码如下: CalcIV <- function(df_bin, key_var, y_var){ N_0<-table(df_bin[, y_var])[1] N_1<-table(df_bin[, y_var])[2] iv_c<-NULL var_c<-NULL for (col in c
利用Python读取CSV文件并计算某一列的均值和方差
近日需要对excel的csv文件进行处理,求取某银行历年股价的均值方差等一系列数据 文件的构成很简单,部分如下所示 总共有接近七千行数据,主要的工作就是将其中的股价数据提取出来,放入一个数组之中,然后利用numpy模块即可求出需要的数据. 这里利用了csv模块来对文件进行处理,最终实现的代码如下: import csv import numpy as np with open('pingan_stock.csv') as csv_file: row = csv.reader(csv_file,
[python]使用python实现Hadoop MapReduce程序:计算一组数据的均值和方差
这是参照<机器学习实战>中第15章“大数据与MapReduce”的内容,因为作者写作时hadoop版本和现在的版本相差很大,所以在Hadoop上运行python写的MapReduce程序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希望能够分享一些过程中的经验,但愿大家能够避开同样的坑.文章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本文的代码和用到的数据集可以在这里下载) 1.代码分析 2.运行步骤 3.问题解决 1.代码分析 问题描述:在一个海量数据上分布式计算均值和方差的MapReduce作业. 设有一组数字,这组数字的均值和方差
[R语言]R语言计算unix timestamp的坑
R+mongo的组合真是各种坑等着踩 由于mongo中的时间戳普遍使用的是unix timestamp的格式,因此需要对每天的数据进行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就想到对timestamp + gap对方式来实现每天的时间范围. 但这时候就埋下了一个坑,这个坑就是计算精度的问题. ms级的时间戳长度是12位,R中会识别成1.421112+e12的格式.gap的则是 1000 * 60 * 60 *24 * i,数量级是10^8.两者相加,在取某个i的时候,会出现加出来的数据与下一天的timestamp对不
Windows中使用OpenBLAS加速R语言计算速度
在使用R的时候会发现R对CPU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反正当我在使用R的时候,无论R做何种运算R的CPU利用率都只有百分子几,这就导致一旦计算量大的时候计算时间非常长,会给人一种错觉(R真的在计算吗?会不会我的程序死掉了?).今天,我看到了一篇博客介绍的方法,迫不及待的尝试了一下,只能说:太牛逼了!下面是我的测试截图: 前:
皮尔逊相似度计算的例子(R语言)
编译最近的协同过滤算法皮尔逊相似度计算.下顺便研究R简单使用的语言.概率统计知识. 一.概率论和统计学概念复习 1)期望值(Expected Value) 由于这里每一个数都是等概率的.所以就当做是数组或向量中全部元素的平均数吧.能够使用R语言中函数mean(). 2)方差(Variance) 方差分为population variance整体方差和sample variance样本方差,差别是整体方差除以N,样本方差除以N-1. 数理统计中经常使用样本方差,R语言的var()函数计算的也是样本
皮尔森相似度计算举例(R语言)
整理了一下最近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的皮尔森相似度计算,顺带学习了下R语言的简单使用,也复习了概率统计知识. 一.概率论和统计学概念复习 1)期望值(Expected Value) 因为这里每个数都是等概率的,所以就当做是数组或向量中所有元素的平均数吧.可以使用R语言中函数mean(). 2)方差(Variance) 方差分为population variance总体方差和sample variance样本方差,区别是总体方差除以N,样本方差除以N-1. 数理统计中常用样本方差,R语言的var()
R语言分析(一)-----基本语法
一, R语言所处理的工作层: 解释一下: 最下面的一层为数据源,往上是数据仓库层,往上是数据探索层,包括统计分析,统计查询,还有就是报告 再往上的三层,分别是数据挖掘,数据展现和数据决策. 由上图可知,R语言是可以用于数据挖掘,数据展现,而后领导根据展现的数据来决策,R语言在数据展现的方面,拥有很强大的功能. 二,R语言的数据结构: 包括如下的几项:包括向量,矩阵,数组,数据框,列表和因子 1,向量: 创建向量的方法一共有三种,分别如下: 第一种,使用c()的这个方法: 由于博客中木有R语言
R语言学习笔记:基础知识
1.数据分析金字塔 2.[文件]-[改变工作目录] 3.[程序包]-[设定CRAN镜像] [程序包]-[安装程序包] 4.向量 c() 例:x=c(2,5,8,3,5,9) 例:x=c(1:100) 表示把1 - 100的所有数字都给x这个变量 5.查看x的类型:>mode(x) 6.查看x的长度:>length(x) 7.将两个向量组成一个矩阵: >rbind(x1, x2) 注:r是row的意思,即行,按行组成矩阵. >cbind(x1, x2) 注c是column的意思,
R语言环境变量的设置 环境设置函数为options()
环境设置函数为options(),用options()命令可以设置一些环境变量,使用help(options)可以查看详细的参数信息. 1. 数字位数的设置,options(digits=n),n一般默认情况下是7位,但实际上的范围是1~22,可以随意设置位数. #这个命令,可以把R的整数表示能力设为10位. options(digits=10) 2. 扩展包的安装,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联网安装扩展包. options(CRAN="http://cran.r-project.org")
[读书笔记] R语言实战 (五) 高级数据管理
1. 数值函数 1) 数学函数 2) 统计函数 3. 数据标准化 scale() 函数对矩阵或者数据框的指定列进行均值为0,标准化为1的标准化 mydata <- data.frame(c1=c(1,2,3),c2=c(4,5,6),c3=c(7,8,9)) #对所有列进行标准化 mydata <- scale(mydata) #对指定列进行标准化 mydata <- data.frame(c1=c(1,2,3),c2=c(4,5,6),c3=c(7,8,9)) mydata <-
R语言 包
R语言包 R语言的包是R函数,编译代码和样本数据的集合. 它们存储在R语言环境中名为"library"的目录下. 默认情况下,R语言在安装期间安装一组软件包. 随后添加更多包,当它们用于某些特定目的时. 当我们启动R语言控制台时,默认情况下只有默认包可用. 已经安装的其他软件包必须显式加载以供将要使用它们的R语言程序使用. 所有可用的R语言包都列在R语言的包. 下面是用于检查,验证和使用R包的命令列表. 检查可用R语言的包 获取包含R包的库位置 .libPaths() 当我们执行上面的
R语言因子
R语言因子 因子是它们用于将数据进行分类并将其存储为级别的数据对象.它们可以同时存储字符串和整数.它们在具有唯一值的有限数目的列是有用的. 例如,"male, "Female" 和 True, False 等. 它们在统计建模的数据分析非常有用. 使用 factor() 函数通过采取向量作为输入来创建因子. 示例 # Create a vector as input. data <- c("East","West","E
谈谈R语言的缺点和优点
编码不友好,对中文不友好,逼着你用RStudio.Jupyter Notebook/Jupyter Lab.图标丑,每次点击感觉辣眼睛. 为节省内存,R语言计算默认有效数字为7位,比Excel的15位还坑,幸好可以用options(digit=20)调整.为节省内存,很多函数默认会把strings转为factor,部门.性别等转化尚能接受,姓名等转化不能接受. 严格区分等于.赋值.参数设置. 向量化,代码简洁,写起来爽.为统计而生,函数化,写起来快. 序号从1开始,方便排版报表.write.cs
基于R语言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方法总结——均值检验
2.1 单组样本均值t检验(One-sample t-test) 2.1.1 方法简介 t检验,又称学生t(student t)检验,是由英国统计学家戈斯特(William Sealy Gosset, 1876-1937)所提出,student则是他的笔名.t检验是一种检验总体均值的统计方法,当数据中仅含单组样本且样本数较大时(通常样本个数≧30的样本可视为样本数较大),可用这种方法来检验总体均值是否大于.小于或等于某一特定数值.当数据中仅含单组样本但样本数较小时(通常样本个数<30的样本可视为
R语言:数据的分割-计算-整合(split-apply-aggregate)
当获取到原始数据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该数据进行分割成小片段,然后对各小片段进行计算统计,最后整合成最终的数据.这是统计学里数据处理的一般规律. R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函数来分别处理这三个阶段任务. 分割:split()和subset()函数. 计算:apply(),lapply(),tapply(),sapply() 整合:aggregate() 注意几点: 1.向量,矩阵,数组的长度就是它元素的个数,用length获取:而数据集,列表的长度则是它变量的个数,注意二者的不同. 实际上,向量和
R语言均值,中位数和模式
R语言均值,中位数和模式 在R统计分析是通过用许多内置函数来执行的. 大多数这些函数是R基本包的一部分.这些函数需要R向量作为输入参数并给出结果. 我们正在讨论本章中的函数是平均数,中位数和模式. 平均值 它是通过取的值的总和,并除以一个数据系列的数量计算的. 函数mean()是用来计算这在R语言中 语法 用于计算平均值在 R 中的基本语法是: mean(x, trim = 0, na.rm = FALSE, ...) 以下是所使用的参数的说明: x 是输入向量. trim 用于删除一些要素/空
热门专题
word公式后面的序号怎么打最右边
输入框 获取不到 b s n p 4个 字母
oracle测试存储过程CLOB
批处理循环执行svn更新
EF FromSqlRaw 执行删除数据
vue需要登陆才能访问
vue和express大括号语法
gorm mysql json类型
in 子查询扫描全表
oracle ebs 发票批 贷项通知单
sql server远程服务器的表
java获取屏幕大小和可视大小
java collectiom sort 时间
netty的udp查看发送方Ip
unity更改script打开方式
min max公式化简
linux推荐的bash配置
根据查询结果批量新增数据
证书文件与描述不一致
springboot TLS连接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