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要到了,所以比较粗糙,请各位读者理解。。)

一、    概念

k-means是基于原型的、划分的聚类技术。它试图发现用户指定个数(K)的簇(由质心代表)。K-means算法接受输入量K,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均值所获得的均值所获得一个“中心对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

二、    伪代码

1    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质心。

2    Repeat

3        将每个点指派到最近的质心,形成K个簇。

4        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

5    Until 质心不发生变化。

三、    重要数据结构

1    定义簇数、点数和维数

#define K 3       // K为簇数

#define N 50      // N为点数

#define D 2       // D为维数

2    各类数组

double point[N][D];      // N个D维点

double barycenter_initial[K][D];   // K个D维初始质心位置

double barycenter_before[K][D];    // 记录每次变换前质心的位置

double barycenter_finished[K][D];  // 最终得到的质心位置

double O_Distance[K];    // 记录某点对于各质心的欧几里得距离

int belongWhichBC[N];    // 记录每个点属于哪一个簇

double mid[D];    // 记录中间值

3    随机生成数据点

// 初始化数据点(坐标值均在0-100之间)

void CoordinateDistribution(int n, int d) {

srand((unsigned)time(NULL));    // 保证随机性

for(int i=0; i<n; i++) {

for(int j=0; j<d; j++) {

point[i][j] = rand() % 101;

}

}

}

四、    源代码

// k-means算法的C++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cmath>
#include <ctime>
#include <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K 3 // K为簇数
#define N 20 // N为点数
#define D 2 // D为维数

double point[N][D]; // N个D维点
double barycenter_initial[K][D]; // K个D维初始质心位置
double barycenter_before[K][D]; // 记录每次变换前质心的位置
double barycenter_finished[K][D]; // 最终得到的质心位置
double O_Distance[K]; // 记录某点对于各质心的欧几里得距离
int belongWhichBC[N]; // 记录每个点属于哪一个簇
double mid[D]; // 记录中间值

// 初始化数据点(坐标值均在0-100之间)
void CoordinateDistribution(int n, int d) {
srand((unsigned)time(NULL)); // 保证随机性
for(int i=0; i<n; i++) {
for(int j=0; j<d; j++) {
point[i][j] = rand() % 101;
}
}
}

// 初始化质心(坐标值均在0-100之间)
void initBarycenter(int k, int d) {
for(int i=0; i<k; i++) {
for(int j=0; j<d; j++) {
barycenter_initial[i][j] = rand() % 101;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为N个点随机分配D维坐标
int n = N, d = D;
CoordinateDistribution(n, d);

// 首先输出K, N, D的值
cout<<"簇数 K = "<<K<<endl<<"点数 N = "<<N<<endl<<"维数 D = "<<D<<endl<<endl;

// 输出N个坐标点
cout<<"系统生成的N个点如下:"<<endl;
for(int i=0; i<n; i++) {
cout<<"第"<<i+1<<"个"<<"\t";
for(int j=0; j<d; j++) {
cout<<point[i][j]<<"\t";
}
cout<<endl;
}
cout<<endl;

// 选择K个初始质心
int k = K;
initBarycenter(k, d);

// 输出系统生成的初始质心
cout<<"系统生成的K个初始质心如下:" <<endl;
for(int i=0; i<k; i++) {
cout<<"第"<<i+1<<"个"<<"\t";
for(int j=0; j<d; j++) {
cout<<barycenter_initial[i][j]<<"\t";
}
cout<<endl;
}
cout<<endl;

// 将“首次变换前质点”的位置,初始化为initial时的位置
// 将“最终得到的质点”的位置均初始化为(-1, -1),使其与首次变换前的位置不相同
for(int i=0; i<k; i++) {
for(int j=0; j<d; j++) {
barycenter_before[i][j] = barycenter_initial[i][j];
barycenter_finished[i][j] = -1;
}
}

int times = 0; // 定义循环进行到第几次

// 循环计算
while(true) {

for(int i=0; i<n; i++) { // 对于每一个点
for(int j=0; j<k; j++) { // 求对于K个簇,每个簇的欧氏距离
double sum = 0;
for(int x=0; x<d; x++) {
sum = sum + pow(point[i][x]-barycenter_before[j][x], 2);
}
// O_Distance[j] = sqrt(sum); // 因为sum和sqrt(sum)是正相关,所以要比较sqrt(sum)的大小,只需比较sum的大小
O_Distance[j] = sum;
}
int x = 0, temp = x; // temp里面保存的是:某点所对应的欧氏距离最小的簇序号
while(x<k) {
if(O_Distance[x] < O_Distance[temp]) {
temp = x;
x++;
}
else {
x++;
}
}
belongWhichBC[i] = temp;
}

for(int j=0; j<k; j++) {

// 将a[]内全部元素置0
for(int i=0; i<d; i++) {
mid[i] = 0;
}

int number = 0; // 计算某簇中共有多少个点
for(int i=0; i<n; i++) {
if(belongWhichBC[i] == j) { // 某点所述簇的序号匹配
number++;
for(int y=0; y<d; y++) {
mid[y] = mid[y] + point[i][y];
}
}
}

for(int y=0; y<d; y++) {
barycenter_finished[j][y] = mid[y] / number;
}

}

// flag=0,表示barycenter_before与barycenter_finished内元素完全一致,退出循环
// flag=1,表示二者内元素不完全一致,仍需继续循环
int flag = 0;
for(int i=0; i<k; i++) {
for(int j=0; j<d; j++) {
if(barycenter_before[i][j] - barycenter_finished[i][j] <= 0.0001) {
flag = 0;
continue;
}
else {
flag = 1;
break;
}
}
if(flag == 0) {
continue;
}
else {
break;
}
}
if(flag == 0) {
times++;
cout<<"第"<<times<<"轮循环后,得到的K个质心如下:"<<endl;
for(int m=0; m<k; m++) {
cout<<"第"<<m+1<<"个"<<"\t";
for(int n=0; n<d; n++) {
cout<<barycenter_finished[m][n]<<"\t";
}
cout<<endl;
}
break;
}
else {
times++;
cout<<"第"<<times<<"轮循环后,得到的K个质心如下:"<<endl;
for(int m=0; m<k; m++) {
cout<<"第"<<m+1<<"个"<<"\t";
for(int n=0; n<d; n++) {
cout<<barycenter_finished[m][n]<<"\t";
}
cout<<endl;
}

// 若要继续循环,则应该把barycenter_finished中的元素作为下一个循环中barycenter_before中的元素
for(int i=0; i<k; i++) {
for(int j=0; j<d; j++) {
barycenter_before[i][j] = barycenter_finished[i][j];
}
}
continue;
}
}
cout<<endl;

// 输出最终质心位置
cout<<"经过 k-means 算法,得到各簇的质心如下:"<<endl;
for(int i=0; i<k; i++) {
cout<<"第"<<i+1<<"个"<<"\t";
for(int j=0; j<d; j++) {
cout<<barycenter_finished[i][j]<<"\t";
}
cout<<endl;
cout<<"该簇所包含的点有:"<<endl;
for(int j=0; j<N; j++) {
if(belongWhichBC[j] == i) {
cout<<j+1<<"\t";
}
}
cout<<endl;
}

return 0;
}

五、    运行结果

注:K=3,N=20,D=2

图1 k-means算法运行结果-1

图2 k-means算法运行结果-2

图3 利用Graph作图展示k-means算法运行结果

数据挖掘算法:k-means算法的C++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4章 最基础的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

    思想极度简单 应用数学知识少 效果好(缺点?) 可以解释机器学习算法使用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问题 更完整的刻画机器学习应用的流程 distances = [] for x_train in X_train ...

  2. 聚类算法:K-means 算法(k均值算法)

    k-means算法:      第一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心,$z_1(1),z_2(1),\cdots,z_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 聚类中心的向量值可任意设 ...

  3. 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 ...

  4. 机器学习(四) 机器学习(四) 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 KNN (下)

    六.网格搜索与 K 邻近算法中更多的超参数 七.数据归一化 Feature Scaling 解决方案:将所有的数据映射到同一尺度 八.scikit-learn 中的 Scaler preprocess ...

  5. 机器学习(四) 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 KNN (上)

    一.K近邻算法基础 KNN-------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 思想极度简单 应用数学知识少 (近乎为零) 效果好(缺点?) 可以解释机器学习算法使用过程中 ...

  6. python 机器学习(二)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

      一.什么是K近邻算法? 定义: 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来源: KNN算法最早是由Cover和Hart提 ...

  7. KNN 与 K - Means 算法比较

    KNN K-Means 1.分类算法 聚类算法 2.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 3.数据类型:喂给它的数据集是带label的数据,已经是完全正确的数据 喂给它的数据集是无label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经过 ...

  8. 分类算法——k最近邻算法(Python实现)(文末附工程源代码)

    kNN算法原理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算法是比较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思想很简单: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近邻(最相似)的样 ...

  9. 【学习笔记】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分类.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使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用例子来理解k-近邻算法 电影可以按 ...

  10. 【机器学习】聚类算法——K均值算法(k-means)

    一.聚类 1.基于划分的聚类:k-means.k-medoids(每个类别找一个样本来代表).Clarans 2.基于层次的聚类:(1)自底向上的凝聚方法,比如Agnes (2)自上而下的分裂方法,比 ...

随机推荐

  1. Javascript文件中的控制器I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q ...

  2. mobileeye

    if a human can drive a car based on vision alone – so can a computer. 但是目前哪家能做到?

  3. Django-rest-framework(七)swagger使用

    在我们接口开发完之后,需要交付给别人对接,在没有使用swagger的时候,我们需要单独编写一份api接口文档,由postman之类的工具进行请求得到返回的结果.而有了swagger之后,可以通过提取接 ...

  4. 涉及自制系统AS的几个协议总结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的总称:其下有RIP和OSPF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外部网关协议的总称:目前使用 ...

  5. 纯 HTML5 APP与原生APP的差距在哪?

    纯 HTML5 APP与原生APP的差距在哪? 写过一些纯H5的APP,虽然开发起来的确很快很舒服,但和原生比起来纯H5APP还是有很多问题,主要聚集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 动画有很多种,比如侧边 ...

  6. 如何使用Xcode的Targets来管理开发和生产版本的构建

    如何使用Xcode的Targets来管理开发和生产版本的构建 想象一下,你已经完成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测试,现在准备提交正式版本.问题是,一些web服务的url指向了测试服务器,同时API密钥被配置用于 ...

  7. Javascript的加载

    最新博客站点:欢迎来访 1. 浏览器加载     (1) 同步加载 在网页中,浏览器加载js文件的方式是通过<script>标签.如下所示: //内嵌脚本 <script type= ...

  8. code ELIFECYCLE (代码周期)

    问题:build 不成功 解决:新建一个dist 文件,没有自动新建dist 文件 问题 :npm run dev 时候 解决:

  9. vue webpack 懒加载

    自己项目中的写法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 routes: [ { path: '/index', component: (resolve) => { requir ...

  10. CF1042B 【Vitamins】(去重,状压搜索)

    由题意,我们其实会发现 对于每一种果汁,其对应的状态只有可能有7种 VA​ VB​ VC​ VA+VB​ VA+VC​ VB+VC​ VA+VB+VC 这道题就大大简化了 我们把所有果汁都读进来 每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