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 L2正则化
范数
0范数
\(L_0\)范数表示为向量中非0元素的个数
\]
1范数
向量中元素绝对值的和,也就是\(x\)与0之间的曼哈顿距离
\]
2范数
\(x\)与0之间的欧式范数, 也就是向量中的每个数的平方之和
\]
p范数
\]
正则化的来源
正则化主要是用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 从而控制过拟合
做法:一般在损失函数中加入惩罚项
\]
\(w\)显然, 是参数, \(\alpha\)控制正则化的强弱, 是一个常数
从下图讲解:
- 准确率: 右>左
- 模型复杂度: 右>左
但是在测试的时候, 会出现过拟合的模型, 泛化效果变差的现象
为什么\(L_1\)和\(L_2\)能减小过拟合?
ML的目的是获得做好的参数\(w\), 并让模型的泛化能力更好
当模型复杂的时候, 相应的\(w\)也变多, 于是产生可过拟合现象, 为了降低模型的复杂度, 可以考虑适当的减少参数,代价就是准确率会适当的下降
如何减小参数?: 让\(w\)中的部分元素为0,也就是限制\(w\)中非0元素的个数
那么非0个数如何表示--> \(L_0\)范数, 于是我们有优化问题:
\min L(w,x,y) \\
||w||_0 \leq C
\end{cases}
\]
最小化损失, 并且约束是 非0元素的个数, 小于一定的值, 但是这个约束, 不好优化
于是有了\(L_1,L_2\)
初衷是限制w元素0的个数, 但可不可以这样?: 让\(w\)中的某些元素, 尽可能的趋近于0
\(||w|| \leq C\) 或者 \(||w||_2 \leq C\)
那么就可以发现, 刚好, 这是1 2 范数
那么可以得到优化问题
\min L(w,x,y) \\
||w||_1 \leq C
\end{cases}
\begin{cases}
\min L(w,x,y) \\
||w||_{2}\leq C
\end{cases}
\]
然后开始解优化问题, 一般具有约束的优化问题, 可以用拉格朗日函数
L(w,\alpha) = L(w,x,y)+\alpha(||w||_2-C) \\
\]
上式也可写成
L(w,\alpha) = L(w,x,y)+\alpha ||w||_2- \alpha C
\]
然后按没有正则化时的计算方式一样, 求偏导,令其为0,求\(w\)就可以了, 这样的化, 和\(\alpha C\)就没有关系了
树形结合
我们继续看对\(w\)的约束项
\(L_1\) 正则
\]
从2维平面的角度来看, \(L_1\)为:
\]
从数学的角度, 相当于时是一个菱形
回到问题上, 损失函数是一个等高线图:
那么. 带惩罚项的损失函数的解, 就是 正则项与损失的交点
我们可以看到, 交点位置, \(w_1\)为0, 所以也得出一个结论
\(L_1\)正则可以产生稀疏向量,也就是,然某些权重元素为0, 在高维的时候, 交点越多, 也就越稀疏
\(L_2\)正则
\]
本质上,这是半径为\(C\)的圆的公式
同样最优解在交点处, 且\(w_1,w_2\)不容易为0
L2范数是指向量各元素的平方和然后求平方根。我们让L2范数的规则项||W||2最小,可以使得W的每个元素都很小,都接近于0,但与L1范数不同,它不会让它等于0,而是接近于0,这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哦。而越小的参数说明模型越简单,越简单的模型则越不容易产生过拟合现象。
L1不可导如何解决?
1. 为什么不可导?
不可导得条件是:
- 函数在该点不连续
- 即使连续,函数的左右导数不等
L1表示: y=|x|, 虽然连续,但是在0的位置, 左导数=-1 右导数等于1,不可导
2. 如何解决?
使用坐标下降法
坐标轴下降法和梯度下降法具有同样的思想,都是沿着某个方向不断迭代,但是梯度下降法是沿着当前点的负梯度方向进行参数更新,而坐标轴下降法是沿着坐标轴的方向。
先初始化参数, 然后每一轮迭代, 选择一个参数经行优化, 其他参数保持固定
https://blog.csdn.net/xiaocong1990/article/details/83039802Proximal Algorithms 近端梯度下降
L1&L2一起作用也是可以的
L1 L2正则化的更多相关文章
- 防止过拟合:L1/L2正则化
正则化方法:防止过拟合,提高泛化能力 在训练数据不够多时,或者overtraining时,常常会导致overfitting(过拟合).其直观的表现如下图所示,随着训练过程的进行,模型复杂度增加,在tr ...
- ML-线性模型 泛化优化 之 L1 L2 正则化
认识 L1, L2 从效果上来看, 正则化通过, 对ML的算法的任意修改, 达到减少泛化错误, 但不减少训练误差的方式的统称 训练误差 这个就损失函数什么的, 很好理解. 泛化错误 假设 我们知道 预 ...
- 机器学习中L1,L2正则化项
搞过机器学习的同学都知道,L1正则就是绝对值的方式,而L2正则是平方和的形式.L1能产生稀疏的特征,这对大规模的机器学习灰常灰常重要.但是L1的求解过程,实在是太过蛋疼.所以即使L1能产生稀疏特征,不 ...
- L0,L1,L2正则化浅析
在机器学习的概念中,我们经常听到L0,L1,L2正则化,本文对这几种正则化做简单总结. 1.概念 L0正则化的值是模型参数中非零参数的个数. L1正则化表示各个参数绝对值之和. L2正则化标识各个参数 ...
- L1,L2正则化代码
# L1正则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asso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SG ...
- L1和L2正则化(转载)
[深度学习]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非常关心模型的预测能力,即模型在新数据上的表现,而不希望过拟合现象的的发生,我们通常使用正则化(regularization)技术来防止过拟合情况 ...
- 【深度学习】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非常关心模型的预测能力,即模型在新数据上的表现,而不希望过拟合现象的的发生,我们通常使用正则化(regularization)技术来防止过拟合情况.正则化是机器学习中通过显式的控制模 ...
- L1正则化比L2正则化更易获得稀疏解的原因
我们知道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都可以用于降低过拟合的风险,但是L1正则化还会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它比L2正则化更容易获得稀疏解,也就是说它求得的w权重向量具有更少的非零分量.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看一个 ...
- 4.机器学习——统计学习三要素与最大似然估计、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及L1、L2正则化
1.前言 之前我一直对于“最大似然估计”犯迷糊,今天在看了陶轻松.忆臻.nebulaf91等人的博客以及李航老师的<统计学习方法>后,豁然开朗,于是在此记下一些心得体会. “最大似然估计” ...
- 机器学习之正则化【L1 & L2】
前言 L1.L2在机器学习方向有两种含义:一是L1范数.L2范数的损失函数,二是L1.L2正则化 L1范数.L2范数损失函数 L1范数损失函数: L2范数损失函数: L1.L2分别对应损失函数中的绝对 ...
随机推荐
- 图数据库认证考试 NGCP 错题解析 vol.02:这 10 道题竟无一人全部答对
如果你读过「NebulaGraph 错题解析第一期」,大概知道在错题解析未出来之前,NebulaGraph 专业技能认证 NGCP(全称 NebulaGraph Certified Professio ...
- C++基本知识梳理
一.命名空间 概念:命名空间是新定义的一个作用域,里面可以放函数,变量,定义类等,主要用来防止命名冲突. 实现:namespace关键字 命名空间名字{ 命名空间成员 } 注意点: 1.命名空间可以嵌 ...
- 十: SQL执行流程
SQL执行流程 1. MySQL 中的 SQL执行流程 MySQL的查询流程: 1.1 查询缓存 Server 如果在查询缓存中发现了这条 SQL 语句,就会直接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如果没 有,就进入 ...
- XWAF安装遇到的坑
存在的问题:需要的编译环境没有安装配置好的话出现下面的问题: 1.error: Microsoft Visual C++ 14.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Get it wit ...
- linux c 打印时间最简单的实例
最简单的代码,能够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才是解决工程师的需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clude <unistd.h ...
- K8S通过Yaml部署Nacos,注册服务报错503
报错信息: ErrCode:503, ErrMsg:server is DOWN now .detailed error message: Optional[Distro protocol XXXX] ...
- day01-项目介绍+SSM环境搭建
项目介绍+SSM环境搭建 1.项目功能/界面 SSM整合项目界面:使用Vue完成 技术栈:前后端分离开发,前端框架Vue3+后端框架SSM 前端框架-Vue3 后端框架-SSM(SpringMVC+S ...
- 菜鸟角度简单分析BP算法(Error Back Propagation)
PS: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人版权所有. PS: 这个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理解, 如果和你的原则及想法相冲突,请谅解,勿喷. 前置说明 本文作为本人csdn blog的主站的备份.(Bl ...
- drf(请求和响应)
一 请求 源码分析 from rest_framework.request import Request class Request: def __init__(self, request, pars ...
- golang 运行时死锁排查和检测
当运行的系统发生goroutine等待获取锁时间超过预期时,判定为发生了死锁.因目前代码中使用了一些公开的锁实例,调用链也比较长,对问题排查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便于问题排查,需要借助工具来实现.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