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原型聚类---k-means
原型聚类prototype-based clustering假设聚类结构能通过一组原型刻画。
常见的原型聚类有:
- k均值算法k-means
- 学习向量量化算法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LVQ
- 高斯混合聚类Mixture-of-Gaussian
一、k-means算法
1.k-means
1.1 给定样本集$D=\{X_1,X_2,...,X_N \}$,假设一个划分为$C=\{C_1,C_2,...,C_K\}$,定义该划分的平方误差为:
$err=\sum_{k=1}^K \sum_{x=1,X_i \in C_k} ||X_i - u_k||_2^2$,其中$u_k = \frac{1}{|C_k|} \sum_{X_i \in C_k}X_i$是簇$C_k$的均值向量。
$err$刻画了簇类样本围绕簇均值向量的紧密程度,其值越小,则簇内样本相似度越高。
k-means算法的优化目标为:最小化$err$。即:$min_C \sum_{k=1}^K \sum_{X_i \in C_k} ||X_i - u_k||_2^2$
1.2 k-means的优化目标需要考察$D$的所有可能的划分,这是一个NP难的问题。实际上k-means采用贪心策略,通过迭代优化来近似分解。
- 首先假设一组均值向量。
- 然后根据假设的均值向量给出了$D$的一个划分。
- 再根据这个划分来计算真实的均值向量:
- 如果真实的均值向量等于假设的均值向量,则说明假设正确。根据假设均值向量给出的$D$的一个划分确实是原问题的解。
- 如果真实的均值向量不等于假设的均值向量,则可以将真实的均值向量作为新的假设均值向量,继续迭代求解。
1.3 给定一组假设的均值向量,如何计算出$D$的一个簇划分?
k-means算法的策略是:样本离哪个簇的均值向量最近,则该样本就划归到那个簇。
1.4 k-means算法:
输入:样本集$D=\{X_1,X_2,...,X_N \}$,聚类簇数$K$
输出:簇划分$C=\{C_1,C_2,...,C_K \}$
算法步骤:
- 从$D$中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均值向量$\{u_1,u_2,...,u_K \}$
- 重复迭代直到算法收敛,迭代过程:
- 初始化阶段:取$C_k = \varnothing,k=1,2,...,K$
- 划分阶段:令$i=1,2,...,N$:
- 计算$X_i$的簇标记:$\lambda_{i}=\arg \min _{k}\left\|\overrightarrow{{x}}_{i}-\vec{\mu}_{k}\right\|_{2}, k \in\{1,2, \cdots, K\}$,即:将$X_i$离哪个簇的均值向量最近,则该样本就标记为那个簇
- 然后将样本$X_i$划入相应的簇:$C_{\lambda_i}=C_{\lambda_i} \cup {X_i}$
- 重计算阶段:计算$\hat{\vec{\mu}}_{k}: \hat{\vec{\mu}}_{k}=\frac{1}{\left|{C}_{k}\right|} \sum_{\vec{x}_{i} \in \mathbb{C}_{k}} \overrightarrow{{x}}_{i}$
- 终止条件判断:
- 如果对所有的$k \in \{1,2,...,K\}$,都有$\hat{u_k}=u_k$,则算法收敛,终止迭代
- 否则重赋值$u_k=\hat{u_k}$
1.5 k-means优点:
- 计算复杂度低,为$O(NKq)$,其中$q$为迭代次数。通常$K$和$q$要远远小于$N$,此时复杂度相当于$O(N)$
- 思想简单,容易实现。
1.6 k-means缺点:
- 需要确定聚类的数量K
- 分类结构严重依赖于分类中心的初始化。通常进行多次k-means,然后选择最优的那次作为最终聚类结构。
- 结果不一定是全局最优的,只能保证局部最优。
- 对噪声敏感。因为簇的中心是取平均,因此聚类簇很远地方的噪音会导致簇的中心点偏移。
- 无法解决不规则形状的聚类。
- 无法处理离散特征,如:国籍、性别等。
1.7 k-means性质:
- k-means实际上假设数据是呈现球形分布,实际任务中很少有这种情况。与之相比,GMM使用更加一般的数据表示,即高斯分布。
- k-means假设各个簇的先验概率相同,但是各个簇的数据量可能不均匀。
- k-means使用欧式距离来衡量样本与各个簇的相似度。这种距离实际上假设数据的各个维度对于相似度的作用是相同的。
- k-means中,各个样本点只属于与其相似度最高的那个簇,这实际上是硬分簇。
- k-means算法的迭代过程实际上等价于EM算法。
2.k-means++
2.1 k-means++属于k-means的变种,它主要解决k-means严重依赖于分类中心初始化的问题。
2.2 k-means++选择初始均值向量时,尽量安排这些初始均值向量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远。
2.3 k-means++算法:
输入:样本集$D=\{X_1,X_2,...,X_N\}$,聚类簇数$K$
输出:簇划分$C=\{C_1,C_2,...,C_K\}$
算法步骤:
- 从$D$中随机选择1个样本作为初始均值向量组$\{u_1\}$
- 迭代,直到初始均值向量组有$K$个向量。假设初始均值向量组为$\{u_1,...,u_m\}$。迭代过程如下:
- 对每个样本$X_i$,分别计算其距$u_1,...,u_m$的距离。这些距离的最小值记作$d_i=min_{u_j}||X_i-u_j||$
- 对样本$X_i$,其设置为初始均值向量的概率正比于$d_i$。即:离所有的初始均值向量越远,则越可能被选中为下一个初始均值向量。
- 以概率分布$P=\{d_1,d_2,...,d_N\}$(未归一化的)随机挑选一个样本作为下一个初始均值向量$u_{m+1}$
- 一旦挑选出初始均值向量组$\{u_1,...,u_K\}$,剩下的迭代步骤与k-means相同。
3.k-modes
3.1 k-modes属于k-means的变种,它主要解决k-means无法处理离散特征的问题。
3.2 k-modes与k-means有两个不同点(假设所有特征都是离散特征):
- 距离函数不同。在k-modes算法中,距离函数为:$distance(X_i,X_j)=\sum_{d=1}^n I(x_{i,d}=x_{j,d})$,其中$I(\cdot)$为示性函数。上式的意义为:样本之间的距离等于他们之间不同属性值的个数。
- 簇中心的更新规则不同。在k-modes算法中,簇中心每个属性的取值为:簇内该属性出现频率最大的那个值$\hat{\mu}_{k, d}=\arg \max _{v} \sum_{\vec{x}_{i} \in \mathbb{C}_{k}} I\left(x_{i, d}=v\right)$,其中$v$的取值空间为所有样本在第$d$个属性上的取值。
4.k-medoids
4.1 k-medoids属于k-means的变种,它主要解决k-means对噪声敏感的问题。
4.2 k-medoids算法:
输入:样本集$D=\{X_1,X_2,...,X_N\}$,聚类簇数$K$
输出:簇划分$C=\{C_1,C_2,...,C_K\}$
算法步骤:
- 从$D$中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均值向量$\{u_1,u_2,...,u_K\}$
- 重复迭代直到算法收敛,迭代过程:
- 初始化阶段:取$C_k=\oslash,k=1,2,...,K$。遍历每个样本$X_i,i=1,2,...,N$,计算它的簇标记:$\lambda_i=arg min_k ||X_i-u_k||_2,k \in \{1,2,...,K\}$。即:将$X_i$离哪个簇的均值向量最近,则该样本就标记为那个簇。然后将样本$X_i$划入相应的簇:$C_{\lambda_i}=C_{\lambda_i} \cup \{X_i\}$
- 重计算阶段:遍历每个簇$C_k,k=1,2,...,K$:
- 计算簇新$u_k$距离簇内其他点的距离$d_u^{(k)}=\sum_{X_j^{(k)} \in C_k} ||u_k - X_j^{(k)}||$
- 计算簇$C_k$内每个点$X_i^{(k)}$距离簇内其他点的距离$d_i^{(k)}=\sum_{X_j^{(k)}} ||X_i^{(k)} - X_j^{(k)}||$。如果$d_i^{(k)} < d_u^{(k)}$,则重新设置簇中心:$u_k=X_i^{(k)}$,$d_u^{(k)}=d_i^{(k)}$
- 终止条件判断:遍历一轮簇$C_1,...,C_K$之后,簇心保持不变
4.3 k-medoids 算法在计算新的簇心时,不再通过簇内样本的均值来实现,而是挑选簇内距离其它所有点都最近的样本来实现。这就减少了孤立噪声带来的影响。
4.4 k-medoids 算法复杂度较高,为$O(N^2)$ 。其中计算代价最高的是计算每个簇内每对样本之间的距离。 通常会在算法开始时计算一次,然后将结果缓存起来,以便后续重复使用。
5.mini-batch k-means
5.1 mini-batch k-means 属于 k-means 的变种,它主要用于减少k-means 的计算时间。
5.2 mini-batch k-means 算法每次训练时随机抽取小批量的数据,然后用这个小批量数据训练。这种做法减少了k-means 的收敛时间,其效果略差于标准算法。
5.3 mini-batch k-means算法:
输入:样本数$D=\{X_1,X_2,...,X_N\}$,聚类簇数$K$
输出:簇划分$C=\{C_1,C_2,...,C_K\}$
算法步骤:
- 从$D$中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均值向量$\{u_1,u_2,...,u_K \}$
- 重复迭代直到算法收敛,迭代过程:
- 初始化阶段:取$C_k = \varnothing,k=1,2,...,K$
- 划分阶段:随机挑选一个Batch的样本集合$B=X_{b1},...,X_{b_M}$,其中,$M$为批大小
- 计算$X_i,i=b_1,...,b_M$的簇标记:$\lambda_{i}=\arg \min _{k}\left\|{x}_{i}-\vec{\mu}_{k}\right\|_{2}, k \in\{1,2, \cdots, K\}$,即:将$X_i$离哪个簇的均值向量最近,则该样本就标记为那个簇
- 然后将样本$X_i,i=b_1,...,b_M$划入相应的簇:$C_{\lambda_i}=C_{\lambda_i} \cup {X_i}$
- 重计算阶段:计算$\hat{\vec{\mu}}_{k}: \hat{\vec{\mu}}_{k}=\frac{1}{\left|{C}_{k}\right|} \sum_{\vec{x}_{i} \in \mathbb{C}_{k}} \overrightarrow{{x}}_{i}$
- 终止条件判断:
- 如果对所有的$k \in \{1,2,...,K\}$,都有$\hat{u_k}=u_k$,则算法收敛,终止迭代
- 否则重赋值$u_k=\hat{u_k}$
30(1).原型聚类---k-means的更多相关文章
- 30:最小的K个数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TreeSet; /** * 面试题30:最小的K个数 * 输入n个整数,找出其中最小的K个数.例如输入4,5 ...
- 软件——机器学习与Python,聚类,K——means
K-means是一种聚类算法: 这里运用k-means进行31个城市的分类 城市的数据保存在city.txt文件中,内容如下: BJ,2959.19,730.79,749.41,513.34,467. ...
- 聚类-K均值
数据来源:http://archive.ics.uci.edu/ml/datasets/seeds 15.26 14.84 0.871 5.763 3.312 2.221 5.22 Kama 14.8 ...
- KMeans聚类 K值以及初始类簇中心点的选取 转
本文主要基于Anand Rajaraman和Jeffrey David Ullman合著,王斌翻译的<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一书. KMeans算法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 ...
- 【机器学习笔记五】聚类 - k均值聚类
参考资料: [1]Spark Mlib 机器学习实践 [2]机器学习 [3]深入浅出K-means算法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2-07-03/2807073- ...
- 聚类--K均值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1] y = ...
- 第八次作业:聚类--K均值算法:自主实现与sklearn.cluster.KMeans调用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random.randint(1,100,[20,1]) y = np.zeros(20) k = 3 def initcenter(x,k): r ...
- 聚类--K均值算法:自主实现与sklearn.cluster.KMeans调用
1.用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random.randint(1,100,20)#产生的20个一到一百的随机整数 y = np.zeros(20) ...
- KNN 与 K - Means 算法比较
KNN K-Means 1.分类算法 聚类算法 2.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 3.数据类型:喂给它的数据集是带label的数据,已经是完全正确的数据 喂给它的数据集是无label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经过 ...
随机推荐
- UESTC-1964命运石之门(类似SPFA的BFS)
命运石之门 Time Limit: 1000 MS Memory Limit: 256 MB Submit Status "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凶真博士发明了能 ...
- css Backgroud-clip (文字颜色渐变)
首先来瞄一下background-clip,这个属性是干嘛的? 顾名思义,背景裁剪...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背景的显示区域 此处粘上MDN的示例链接(嫌麻烦的,后面我也贴上截图)https:// ...
- Selenium之ActionChains类、Keys类
ActionChains类(鼠标操作)常用于模拟鼠标的行为,比如单击.双击.拖拽等行为. 一些常用的模拟鼠标的操作方法有: click(on_element=None) --- 鼠标单击 do ...
- CrazyBingo mini VIP 2.0 视频开发板 NIOS移植例程(原创)
创建一个NIOS环境 注意事项 前言:(先了解下硬件) 本板卡目前主要适合以下几类人: (1)对FPGA 逻辑开发有强烈的兴趣,并且有一定的HDL基础 (2)计划采用FPGA图像架构,学习并研究图像算 ...
- linux-iptables增、删、改、保存
iptables基础: iptables的5条链分别是: prerouting 路由前 input 发到本机进程的报文 ouput 本机某进程发出的报文 forword 转发 postrouting ...
- linux-export
使自定义普通变量转换为环境变量: 1. env查看环境变量 2. 设置临时环境变量,关机重启时不生效. export path=$path:/usr/sbin/ 3. 修改profile文件,关机重启 ...
- 【HTML5】296- 重新复习 HTML5 的 5大存储方式
点击上方"前端自习课"关注,学习起来~ 一.介绍 在 HTML5 规范之前,存储主要是用 cookies . cookies 的缺点有: 在请求头上带着数据: 大小是 4k 之内: ...
- rails 中各种去重查询操作
Table.select("DISTINCT name").map(&:name) : DISTINCT name去重查询name Table.active.map{|x| ...
- getX,getY,getScrollX,getScrollY,ScrollTo(),ScrollBy()辨析
前言:前两天看了自定义控件,其中有一些东西我觉得有必要深入理解一下 以下图为例: getX(),getY()返回的是触摸点A相对于view的位置 getRaw(),getRawY()返回的是触摸点B相 ...
- 聊一聊看似简单的Promise.prototype.then()方法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ise实例的then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Promise.prototype上的,它的作用是为Promise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 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