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
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认识观察者模式:
1.目标和观察者之间的关系:
按照模式的定义,目标和观察者之间是典型的一对多的关系。
但是要注意,如果观察者只有一个,也是可以的,这样就变相的实现了目标和观察者之间
一对一的关系。
2.观察者模式中有四种对象:
Subject(目标对象),
Observer(定义观察者接口),
ConcreteSubject(具体的目标实现对象),
ConcreteObserver(观察者的具体实现对象)
一个目标可以有任意多个观察者对象,一旦目标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注册的观察者都会等到通知,
然后各个观察者会对通知作出相应的响应,执行相应的业务功能处理,并使自己的状态和目标的状态保存一致。
Subject:目标对象接口,提供如下功能:
a.一个目标可以被多个观察者观察
b.目标提供对观察者注册和退订的维护
c.当目标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目标负责通知所有注册的,有效的观察者
Observer:观察者的接口,提供目标通知时对应的更新方法,这个方法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可以在这个方法
里面回调目标对象,以获取目标对象的数据。
ConcreteSubject:具体的目标实现对象,用来维护目标状态,当目标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
所有注册的、有效的观察者,让观察者执行相应的处理。
ConcreteObserver:观察者的具体实现对象,用来接收目标的通知,并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比如更新
自身的状态以保持和目标的相应状态一致。
举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功能:
* 目标对象,作为被观察者,它知道观察它的观察者,并提供注册和删除观察者的接口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Subject
{
//用来保存注册的观察者对象,也就是报纸的订阅者
private List<Observer> read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 功能:
* 注册观察者对象(报纸的读者需要向报社订阅,先要注册)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reader)
{
readers.add(reader);
} /**
* 功能:
* 删除观察者对象(报纸的读者可以取消订阅)
* @param observer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reader)
{
readers.remove(reader);
} /**
* 功能:
* 通知所有的观察者
* (当有报纸出版后,就要主动的送到读者手中,相当于通知读者)
*/
protected void notifyAllObservers()
{
for(Observer reader : readers)
{
reader.update(this);
}
}
}


/**
* 功能:
* 具体的目标对象,负责把有关状态存入到相应的观察者对象
* 并在自己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各个观察者
* (报纸对象)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NewPaper extends Subject
{
//报纸的具体内容
private String content; /**
* 功能:
* 获取报纸的具体内容
* @return
*/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
* 功能:
* 设置报纸的具体内容,相当于出版报纸
* @param cont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通知所有注册的读者
this.notifyAllObservers();
}
}


/**
* 功能:
* 观察者接口,定义一个更新的接口给那些在目标发生改变的时候被通知的对象
* (报纸的读者)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 功能:
* 更新的接口
* @param subject 传入目标对象,方便获取相应的目标对象的状态
*/
public void update(Subject subject);
}


/**
* 功能:
* 具体的观察者对象,实现更新的方法,使自身的状态和目标的状态保存一致
* (真正的读者)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Read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读者的姓名
private String name;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ubject subject)
{
//这里采用拉的方式
System.out.println(name + "收到报纸,内容为: "+ ((NewPaper)subject).getContent());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报纸,作为被观察者
NewPaper subject = new NewPaper(); //创建阅读者,也就是观察者
Reader reader1 = new Reader();
reader1.setName("罗纳尔多"); Reader reader2 = new Reader();
reader2.setName("贝克汉姆"); //注册观察者
subject.attach(reader1);
subject.attach(reader2); subject.setContent("世界杯要开始了哦.....");
}
}

对上面的模式进行讲解:
一、目标和观察者之间的关系
按照模式的定义,目标和观察者之间是典型的一对多的关系。
但是,观察者也可以只有一个,这样就实现了目标和观察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
同样,一个观察者可以观察多个目标。
观察者模式中的: 推模型和拉模型
推模型:
目标对象主动向观察者推送目标的详细信息,不管观察者是否需要,推送的信息通常是
目标对象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拉模型:
目标对象在通知观察者的时候,只传递少量信息。如果观察者需要更具体的信息,
由观察者主动到目标对象中获取,相当于观察者从目标对象中拉数据。
将上面的代码通过推模型进行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功能:
* 目标对象,作为被观察者,使用推模型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Subject
{
//用来保存注册的观察者对象(报纸订阅者)
private List<Observer> read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 功能:
* 注册观察者对象(报纸的读者需要向报社订阅,先要注册)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reader)
{
readers.add(reader);
} /**
* 功能:
* 删除观察者对象(报纸的读者可以取消订阅)
* @param observer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reader)
{
readers.remove(reader);
} /**
* 功能:
* 通知所有的观察者
* (当有报纸出版后,就要主动的送到读者手中,相当于通知读者)
*/
protected void notifyAllObservers(String content)
{
for(Observer reader : readers)
{
reader.update(content);
}
}
}


public class NewsPaper extends Subject
{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读者)
this.notifyAllObservers(content);
}
}


/**
* 功能:
* 观察者(报纸的读者)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 功能:
* 被通知的方法,直接把报纸的内容推送过来
* @param content
*/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content);
}


public class Read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读者的姓名
private String name;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content)
{
//这里采用推的方式
System.out.println(name + "收到报纸了,内容是:" + content);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报纸,作为被观察者
NewsPaper subject = new NewsPaper(); //创建阅读者,也就是观察者
Reader reader1 = new Reader();
reader1.setName("罗纳尔多"); Reader reader2 = new Reader();
reader2.setName("贝克汉姆"); //注册观察者
subject.attach(reader1);
subject.attach(reader2); subject.setContent("世界杯要开始了哦.....");
}
}


两种模型的比较: (1)推模型是假定目标对象知道观察者需要的数据;而拉模型是目标对象不知道观察者具体
需要什么数据,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把自身传给观察者,让观察者自己去按需取值。
(2)推模型可能会使得观察者对象难以复用,因为观察者定义的update方法是按需而定义的,
可能无法兼顾没有考虑到的使用情况。这就意味着出现新情况的时候,就可能需要提供新的update方法,
或者干脆重新实现观察者。 java中的观察者 在java.util包里面有一个类Observable,实现了大部分目标的功能。
java.util包里面有一个类Observer,其中定义了update的方法,就是观察者的接口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public class NewsPaper extends Observable
{
//报纸的具体内容
private String content; /**
* 功能:
* 获取报纸的具体内容
* @return
*/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
* 功能:
* 设置报纸的具体内容,相当于出版报纸
* @param cont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通知观察者
this.setChanged();
this.notifyObservers(this.content);//采用推的方法 }
}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import java.util.Observer; /**
* 功能:
* 观察者(读者)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Reader implements Observ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arg0, Object obj)
{
System.out.println(name + "收到报纸了,内容为:"+obj);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报纸,作为被观察者
NewsPaper subject = new NewsPaper(); //创建阅读者,也就是观察者
Reader reader1 = new Reader();
reader1.setName("罗纳尔多"); Reader reader2 = new Reader();
reader2.setName("贝克汉姆"); //注册阅读者
subject.addObserver(reader1);
subject.addObserver(reader2); //出版报纸
subject.setContent("世界杯要开始了咯");
}
}

观察者模式的本质:触发联动
当修改目标对象的状态的时候,就会触发相应的通知,然后会循环的调用所有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的相应方法,其实就相当于联动调用这些观察者的方法。
这个联动还是动态的,可以通过注册和取消注册来控制观察者,因而可以可以在程序运行期间,
通过动态的控制观察者,来变相地实现添加和删除某些功能处理,这些功能就是观察者在update的
时候执行的功能。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的更多相关文章
- 【设计模式】Java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Java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不断学习才是王道 继续踏上学习之路,学之分享笔记 总有一天我也能像各位大佬一样 @一个有梦有戏的人 @怒放吧德德 分享学习心得,欢迎指正,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
- 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Java内置 用法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Java内置 用法 本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26601659 ...
- JAVA 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用途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 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观 ...
-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到监听器
观察者模式是对象的行为模式.又叫做发布-订阅模式.模型-视图模式.源-监听器模式. 抽象主题角色:主题角色将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到保存在一个集合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 ...
- 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详细说明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详细说明 本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26583157 版权全部 ...
- 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详细解释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详细解释 本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26583157 版权全部 ...
-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观察者 ...
- Java设计模式の观察者模式(推拉模型)
目录: 一.观察者定义 二.观察者模式的结构(推模式实现) 三.推模型和拉模型(拉模式实现) 四.JAVA提供的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 五.使用JAVA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自带推模式实现实例) 一.观察者 ...
-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包括这个模式在内的接下来的四个模式,都是类和类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到继承,学的时候应该 记得归纳,记得本文最开始的那个图.观察者模式很好理解,类似于邮件订阅和RSS订阅,当我们浏览一些博客或wiki时, ...
随机推荐
- (NO.00004)iOS实现打砖块游戏(十四):3球道具的实现
大熊猫猪·侯佩原创或翻译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写的不好请告诉我,如果觉得不错请多多支持点赞.谢谢! hopy ;) 反弹棒变化道具实现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我们下面可以在小球上做些文章 ...
- 学习TensorFlow,浅析MNIST的python代码
在github上,tensorflow的star是22798,caffe是10006,torch是4500,theano是3661.作为小码农的我,最近一直在学习tensorflow,主要使用pyth ...
- Hessian源码分析--总体架构
Hessian是一个轻量级的remoting onhttp工具,使用简单的方法提供了RMI的功能. 相比WebService,Hessian更简单.快捷.采用的是二进制RPC协议,因为采用的是二进制协 ...
- UNIX环境高级编程——线程和信号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信号屏蔽字,但是信号的处理是进程中所有线程共享的.这意味着尽管单个线程可以阻止某些信号,但当线程修改了与某个信号相关的处理行为以后,所有的线程都必须共享这个处理行为的改变.这样如果一 ...
- [C++学习历程]基础部分 C++中的类型和声明
前面搭起了C++的VS环境,可以在VS中编写C++代码了,也运行了最简单的一个程序Helloworld.那么我们该怎么才能写出功能强大的程序,怎样才能随心所欲的应用呢,那就需要重新回头来,从C++基础 ...
- 图文浅析Binder机制
总述: Binder是Android系统提供的一种IPC机制,Android系统基本就可以看做基于Binder的C/S架构,Binder也是C/S形式出现,它属于驱动但是驱动的一段内存而不是设备,框架 ...
- 分布式进阶(七)Ubuntu下如何进入 Docker 容器
如何进入 Docker 容器 英文原文:How to enter a Docker container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讨论四种连接Docker容器并与其进行交互的方法.例子中所有的代码都可以在Gi ...
- BAT有增有减 互联网2015校园…
又到一年开学季,也是毕业生开始被各种招聘.宣讲所围绕的时节. 在众多行业中,互联网在过往几年,也属于较热门的第一梯队之中.不过,在2015年的经济形势下,大家不由地疑问,互联网企业的招聘还会持续吗? ...
- Linux的启动流程 (二)
引:本文以RedHat9.0和i386平台为例,剖析了从用户打开电源直到屏幕出现命令行提示符的整个Linux启动过程.并且介绍了启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文件.阅读Linux源代码,无疑是深入学习Linux的 ...
- xml之DOM方式解析,DOM4J工具解析原理
DOM解析原理: DOM解析原理:xml解析器一次性把整个xml文档加载进内存,然后在内存中构建一颗Document的对象树,通过Document对象,得到树上的节点对象,通过节点对象访问(操作)到x ...